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茈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茈胡,即柴胡。唐 劉禹錫 《答道州薛郎中論方書書》:「地之慝果不能傷,雖茈胡水瀉,喜速朽者,率久居而無害。」[1]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二·茈胡》:「茈胡之茈音柴。茈胡生山中,嫩則可茹,老則採而為柴,故苗有蕓蒿、山菜、茹草之名,而根名柴胡也[2]。」

柴胡中藥名。為《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部位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乾燥根。春、秋二季採挖,除去莖葉及泥沙,乾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藥。別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歸肝、膽經。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陽之功效。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鬱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垂、月經不調。

品種來源

本品為繖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 (Bupleurum chinensis DC) 和狹葉柴胡(南柴胡) (Bupleurum scorznerifolium Willd) 的根或全草[3]。前者主產於遼寧甘肅河北河南等地;後者主產於湖北江蘇四川等地。春秋兩季採挖,曬乾,切段,生用或醋炙用。

同屬植物尚有多種都可入藥。如銀州柴胡 (B. yinchowense Shan et Y. Li);興安柴胡 (B. Sibiricum vest);竹葉柴胡 (B. marginatum Wall. ex DC) 等。

主治

用於寒熱往來,感冒發熱[4]。本品味辛苦,氣微寒,芳香疏泄,尤善於疏散少陽半表半裡之邪,而為治療邪在少陽,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乾等少陽證之要藥,多配黃芩等同用,如小柴胡湯;用治感冒發熱,本品也有良好的疏散退熱作用,常與甘草同用,若熱邪較甚,可配葛根、黃芩、石膏等同用,如柴葛解肌湯;現有用柴胡製成的單味或復方注射液,對於外感發熱,有較好的解熱作用。

用於肝鬱氣滯,月經不調,胸脅疼痛。本品能條達肝氣,疏肝解鬱,調經止痛。常與當歸白芍等同用,如逍遙散;對於胸脅疼痛,不論內傷肝鬱,外傷跌扑,均可應用,常與香附川芎芍藥等同用,加柴胡疏肝散。

用於氣虛下陷,久瀉脫肛。本品長於升舉脾胃清陽之氣,善治氣虛下陷神倦發熱,食少便溏,久瀉脫肛,胃、子宮下垂等症,常配人參黃耆升麻等同用,如補中益氣湯。

此外,本品還可退熱截瘧,又為治療瘧疾寒熱的常用之品,常與黃芩、常山草果等同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