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茴茴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茴茴蒜(學名:Ranunculus chinensis Bunge)是毛茛科、毛茛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鬚根多數簇生。莖直立粗壯,高可達70厘米,分枝多,與葉柄均密生開展的淡黃色糙毛。葉片寬卵形至三角形,裂片倒披針狀楔形,頂端尖,兩面伏生糙毛, 側生小葉柄較短,生開展的糙毛。花序有較多疏生的花,花梗貼生糙毛;萼片狹卵形,花瓣寬卵圓形,與萼片近等長或稍長,黃色或上面白色,花托在果期顯著伸長,圓柱形,聚合果長圓形,瘦果扁平,5月至9月開花結果。 分布於中國廣大地區,西藏雲南四川、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河南、山東、湖北、湖南、江西、江蘇、安徽、浙江、廣東、廣西、貴州均有。印度、朝鮮、日本及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700-2500米的平原與丘陵、溪邊、田旁的水濕草地。 茴茴蒜全草藥用,外敷引赤發泡,有消炎、退腫、截瘧及殺蟲之效。亦對水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具一定的作用。[1]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鬚根多數簇生。莖直立粗壯,高20-70厘米,直徑在5毫米以上, 中空,有縱條紋,分枝多,與葉柄均密生開展的淡黃色糙毛。基生葉與下部葉有長達12厘米的葉柄,為3出複葉,葉片寬卵形至三角形,長3-8(-12)厘米,小葉2-3深裂,裂片倒披針狀楔形,寬5-10毫米,上部有不等的粗齒或缺刻或2-3裂,頂端尖,兩面伏生糙毛, 小葉柄長1-2厘米或側生小葉柄較短,生開展的糙毛。上部葉較小和葉柄較垃,葉片3全裂,裂片有粗齒牙或再分裂。 花序有較多疏生的花,花梗貼生糙毛;花直徑6-12毫米;萼片狹卵形,長3-5毫米,外面生柔毛;花瓣5,寬卵圓形,與萼片近等長或稍長,黃色或上面白色,基部有短爪,蜜槽有卵形小鱗片;花葯長約1毫米;花托在果期顯著伸長,圓柱形,長達1厘米,密生白短毛。聚合果長圓形,直徑6-10毫米;瘦果扁平,長3-3.5毫米,寬約2毫米,為厚的5倍以上,無毛,邊緣有寬約0.2毫米的棱,喙極短,呈點狀,長0.1-0.2毫米。花果期5月至9月。 [2]

產地生境

茴茴蒜分布於中國廣大地區,西藏、雲南、四川、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河南、山東、湖北、湖南、江西、江蘇、安徽、浙江、廣東、廣西、貴州均有。印度、朝鮮、日本及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700-2500米的平原與丘陵、溪邊、田旁的水濕草地。

繁殖方法

外植體的選擇與滅菌:以茴茴蒜莖為外植體,採集健康無病害的茴茴蒜莖,無菌水清洗3遍,在70-75%乙醇中浸泡25-45秒,隨後放入0.1-0.15%的氯化汞2溶液中浸泡5-15分鐘,隨後用無菌水清洗3遍。 愈傷組織誘導:取滅菌後的茴茴蒜莖用無菌手術刀切成長度5-10毫米的小段,接種到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上。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配方為:MS+6-BA0.3-1毫克/升+NAA0.1-1毫克/升+蔗糖20-40克/升+瓊脂5-8克/升,pH值為5.6-6.0。培養溫度為20-30℃,每天光照0-16小時,光照強度1000-3000勒克斯。 愈傷組織擴大繁殖:無菌條件下,選取綠色或淡黃色無褐變、質地緻密的愈傷組織,將其切成邊長為3-8毫米的立方體後,轉接入愈傷組織增殖培養基中。愈傷組織增殖培養基的配方為:MS+6-BA0.5-1.2毫克/升+NAA0.1-1毫克/升+蔗糖20-40克/升+瓊脂5-8克/升,pH值為5.6-6.0。培養溫度為20-30℃,每天光照0-16小時,光照強度1000-3000勒克斯。 [3]

多圖


主要價值

藥用:茴茴蒜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全草入藥,藥用範圍廣泛,有消炎、止痛、截瘧、殺蟲等功效,常用來治療肝炎、肝硬化、瘧疾、胃炎、潰瘍哮喘、風濕關節痛等疾病。 環境:茴茴蒜在其生長過程中,對污水中的氮、磷和COD等具較強的吸收、去除和淨化效果,能有效地改善水質情況,消除水質的富營養化,對水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具一定的作用。 [4]

物種危害

茴茴蒜是桑園常見雜草。生長時可同桑樹爭水爭光,嚴重威脅到桑葉產量和質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