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茶源廣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茶源廣場建於2005年,是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今寧洱縣)成立20周年的獻禮工程。茶源廣場以普洱茶文化為軸線,體現出「文化寧洱、風情茶鄉、普洱茶都」的精神風貌,整個廣場占地82畝,是普洱市內較大的城市廣場。茶源廣場的主體雕塑呈圓形,圓即為滿,意為團結。頂雕為一枝葉茂盛的古茶樹和採茶兒女,象徵着寧洱縣各民族的團結與繁榮,同時也寓意着寧洱是普洱茶的發源地,是茶馬古道之源。這尊圓形雕塑由四幅畫面組成,分別表現出種茶、制茶、品茶、貢茶,反映了寧洱各族人民在歷史的長河中與茶相生相伴,以茶會友、以茶進貢的情形;各匹馬頭寓意寧洱作為普洱茶的源頭[1],背馱着希望走向世界。

七子餅廣場

廣場東側有一圓形小廣場,因為像一個七子餅茶的形狀,所以被稱為「七子餅廣場」。在七子餅廣場上擺放着普洱茶各種形態的石雕,有瓜茶、餅茶、磚茶、方茶、沱茶、蘑菇茶等等。普洱茶自古以來就被製作成緊壓茶。這是因為緊壓茶一是便於稱量交易,二是便於長途運輸。

「茶之源,道之始」碑:

在廣場左邊是雲南省普洱茶葉協會永久性會址,在茶協的正前方就是「茶之源、道之始碑」,又稱之為「茶馬古道零公里碑」。它象徵着茶馬古道的起點,聞名世界的五條茶馬古道從這裡向外界伸延,普洱茶沿隨古道四海飄香。此碑由雲南省文化廳、雲南省交通廳、雲南省茶馬古道研究會共同樹立,立於2006年4月9日,就是雲南省普洱茶協成立的日子。

貢茶回歸紀念碑

普洱貢茶回歸紀念碑坐落於茶源廣場的北側,碑身長和寬都為3.6米,高4.6米,與茶馬古道零公里碑相望。是為了紀念2007年珍藏在故宮博物院、鮮為人知、價值連城的百年貢茶——「萬壽龍團」回歸寧洱而樹立。

普洱府城圖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普洱府在築有土城牆的基礎上,建外磚內土的城牆,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改築為磚城牆。古城中有各種官衙署、廟宇亭塔、會館公館、城牆學舍等建築70餘處,並有四道城門,東稱「朝陽」,南稱「懷遠」、西稱「宣武」、北稱「拱極」。作為集經濟、政治、文化、軍事中心於一體的滇南重鎮和生產、加工、集散茶葉的重要集鎮,普洱府城會館林立,商賈雲集,晝夜開市、馬幫往來、商業繁華、教育興旺。登高俯瞰,普洱府城像一本大書,城北鳳凰山,恰似鳳凰展翅,勢如銜書凌霄,古人又稱「鳳凰銜書」。如果細看,古城形狀又像一個馬馱子,普洱古城真是與馬幫、茶葉有不解之緣。遺憾的是,解放後,城牆年久失修,加之新中國建設熱情的高漲,1951年被拆除,在城牆原址上修建了環城路。巍然雄峙的普洱府城牆,歷經了222年的歷史。府城圖背面由寧洱文人撰寫的《普洱府賦》。

散落於茶源廣場中的各組雕塑分別反映了寧洱作為普洱茶之源所產出的普洱茶文化與馬幫文化,再現了各族人民在生活生產中制茶、品茶的生動形象。還有一個旱噴音樂噴泉,每逢周末和節假日開放。

主雕

茶源廣場的主體雕塑呈圓形[2],圓即為滿,意為團結。頂雕為一枝葉茂盛的古茶樹和採茶兒女,象徵着寧洱縣各民族的團結與繁榮,同時也寓意着寧洱是普洱茶的發源地,是茶馬古道之源。這尊圓形雕塑由四幅畫面組成,分別表現出種茶、制茶、品茶、貢茶,反映了寧洱各族人民在歷史的長河中與茶相生相伴,以茶會友、以茶進貢的情形;各匹馬頭寓意寧洱作為普洱茶的源頭,背馱着希望走向世界。

視頻

茶源廣場 相關視頻

茶源廣場
茶源廣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