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茹振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茹振钢
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副院长
出生 1958年12月
河南沁阳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茹振钢,男,汉族,1958年12月生,中共党员教授河南省优秀专家[1],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2],河南省小麦技术产业体系岗位专家。现任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副院长,小麦研究所所长,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河南省小麦研究会副理事长,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河南省劳动模范[3]、河南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4]。每年完成本、硕教学工作量150个以上。先后培育并推广了"百农矮抗58"等百农系列小麦新品种,累计种植2亿多亩,产生社会经济效益100多亿元,累计为学校上交成果转化费700多万元。在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2010年争取经费2000多万元;2007年以来共发表研究论文6篇,其中1篇SCI。2010年获得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5]

人物成就

主持或承担省级、国家级研究项目多项,主攻抗病虫优质小麦的新核型创建与基因工程育种等尖端技术,相继培育并推广了家喻户晓的百农系列小麦品种--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百农矮抗58等,解决了高产与抗病的关键问题,累计种植上亿亩,增产效益达20多亿元,为我省及黄淮麦区的小麦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发现并培育成了小麦雄性不育育性转换系百农S,表现"不育彻底、转换彻底、恢复彻底"三大特点,在小麦主产区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受到国家863专家组、973专家组的高度重视,已应用到杂交小麦超级品种选育研究,在全国已开始联合攻关。目前,初步配制出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比常规品种增产近20%,有望在近几年普遍投入生产应用。

茹振钢教授主持的科研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多项,因其科研成就突出,2009年被授于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

先后主持河南省"八五"、"九五"、"十五"小麦育种攻关项目,承担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小麦优异种质合成与品种创新、生态育种、网络代谢、形态构型及适应性仿真鉴定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

获奖激励

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因在百农矮抗58选育及应用方面的重要贡献获得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5年4月28日,茹振钢作为先进工作者的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习近平主席的颁奖[6]

人物特色

走近茹振钢,你会发现他是一个激情四射的人。从他身上,既能感受到一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坚定执着的大家风范,又能感受到一个风趣幽默、儒雅谦和、富有亲和力与感染力的现代教师形象。

40年来,他忘我地耕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对学生倾注了全部的爱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突破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培育百农系列小麦新品种“百农62”“百农64”“矮抗58”等,推广面积近4亿多亩,为黄淮麦区的小麦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激情四射的“多面手”

在茹振钢看来,高校教师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而应是“多面形象的人”,既是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教育家,又是有长远眼光的思想家,善于交流的社会活动家,能带给社会正能量。

三尺讲台上,茹振钢治学严谨、为人师表、充满激情。语言风趣、幽默,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他的研究生如是评价:“茹老师讲课的魅力在于深入浅出,能把深奥的道理,用浅显的比喻表达出来。”他的本科生说:“茹老师讲课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听茹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能不自觉地被茹老师的激情所吸引。”

走进实验室、试验田,他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认真地观察各个品种小麦的生长情况,仔细了解不同品种的特点。他参加国家重点项目“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筛选与种子加工技术研究”,承担国家863项目“优质抗病超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研究”,主持“九五”河南省重大科技项目“抗病虫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研究”;瞄准国际尖端育种技术,建成了小麦抗蚜虫育种新体系,育成优质小麦品种“百农64”“百农160”“矮抗58”“百农418”等,为黄淮海地区小麦生产提供了优质种源。

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优质种子,防止假冒伪劣种子干扰市场,他带领团队建立了“首席专家负责、分区授权、多点示范、就近供种”的推广模式,提出在全国“东西一条线,南北一滚动,多家经营,激活市场”的营销模式,为种子企业带来了每年2亿多元的经济效益,使河南省120多家种子企业顺利实现了向股份制的改制转型。

他认为,搞科研要从生产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选题,要把教学、科研与科技推广、农技培训融合在一起。他每年对外专业培训与技术巡讲达20余场,答疑解难,并免费发放技术资料;经常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与农民谈心了解生产情况和品种需求,将有用、好用的科技成果送到田间地头。他对自己的学生和团队成员说:“我们的成果裁判员不是专家,而是农民兄弟,对农民负责就是我们科研的源动力!”

在茹振钢看来,多面手的老师,培养多面手的学生。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要让学生向多方面发展,成为多面手。这样的学生走向社会,才有用武之地,才会受到社会欢迎。

茹振钢
“小麦之父”茹振钢

茹振钢不仅具有教师的激情,还有诗人的情怀。中外诗歌他都爱读,现在还能熟练地大段背诵莱蒙托夫、泰戈尔的诗作;他喜欢写诗,喜欢在科研之余以诗明志。

“向前吧/不要忧心惮惮/有多大事需要你干/有多少未知领域需要你去探索!”这是1987年5月15日,茹振钢进行小麦育种科研时,为鼓励自己所写的一首《醒来吧,青年》。人如其诗,诗反映着茹振钢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

育种是一辈子的事业

科研是教学的基础与保证。茹振钢在认真完成日常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同时,惜时如金,克服多种困难,积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从教40年来,在承担大量的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同时,从未放松科学研究,科研硕果累累。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历史上的黄河中下游流域,经常发生旱涝灾害,对南北两岸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许多时候,作为主要农作物的小麦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亩产不高,因此只能扩展种植面积,从而破坏了流域内的生态平衡。茹振钢通过对小麦品种的不断改良,让小麦亩产值不断攀升到新高度,留出更多空间发展生态,减少水土流失。这对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农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黄淮流域生态保护,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母亲河,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近40年来,茹振钢先后培育并推广了“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矮抗58”“百农4199”等小麦新品种。特别是近些年培育推广的“矮抗58”小麦新品种,以其“高产、稳产、抗倒、抗冻、抗病、品质好”的优异表现赢得各界人士和农民朋友的称赞,在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湖北等七省大面积推广。截至2019年,累计种植面积达到3亿多亩,增产小麦160多亿公斤,直接增产效益300多亿元,是河南实现小麦连年高产稳产的主力品种,也是国家小麦生产的支柱品种,被誉为“黄淮第一麦”。他因此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30年来河南省高校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茹振钢的成功,源于“金色”的梦想和他对育种科研事业的热爱,他对土地、对农村、对农民有一种天然的感情。小时候家里兄弟姊妹多,经常吃不饱饭,他萌生了“让土地生金,让老百姓丰衣足食”的梦想,1978年高考时选择了报考中牟农校。在学校,他像久旱的禾苗遇到了甘霖,起早贪黑,拼命汲取农学精华,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1981年农校毕业时,成绩优异的茹振钢被著名小麦专家黄光正教授选中成为一名助手,开始了追梦生涯。

在茹振钢心里,育种是他的事业,种子是他的“心物”。为了收获金色的梦想,茹振钢每天天刚亮就赶到试验地,天黑时他还得再看一遍他的“心物”;他经常干在试验田、吃在试验田、睡在试验田。为了确保科研数据的完整和准确,几十亩的实验小麦,他一株株地手工脱粒……

搞科研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茹振钢常说:“育种工作是枯燥的、长期的,需要坚持不懈地机械式反复,一个新品种从开始选育直至大面积示范推广,需要经过十年如一日的磨砺。”

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他走了一村又一村,厚厚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不同地区小麦的生态环境,记下了各地区主要小麦品种的生物特点及生产水平。无论是小麦刚入土的秋冬季节,还是热浪滚滚的麦收之际,田野里总会出现他的身影。茹振钢对小麦如痴如醉,几乎没有过年过节的概念。春节正是到实验田里观察和鉴定小麦抗冻性、抗旱性的好时机,五一前后正值小麦杂交授粉的紧要关头,国庆节刚好又到小麦播种的时候了。一年又一年,茹振钢与田野为伴,与小麦为友。

新乡朗公庙毛庄村村民都清楚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学校还在辉县,茹振钢为指导小麦生产,总是骑着自行车先到新乡,中午歇歇脚、喝点水,再一路大汗骑到毛村。白天在地里查看小麦,晚上给乡亲们上课……

执着坚守梦成真,茹振钢率领他的团队,带着探索未知的坚定决心,醉心小麦育种,用激情和汗水书写了小麦育种史上的传奇。

倾心育人从不保留

在茹振钢身上,不仅体现着精深的学术造诣、灵活的教学风格、高超的科研智慧,而且彰显着勇于担当的品格和公而忘私的高尚师德。

自从走上教学岗位,茹振钢都始终以恩师黄光正教授为标杆,对教师这份职业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茹振钢说:“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风采,教师的风采就是把课教好,把科研搞好。只有把教学、科研与社会发展融合在一起,才能展示现代教师最大的风采。”他勇于担当,严格要求自己,始终站在科研和教学工作第一线,积极参与谋划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尽力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平台,常年坚持吸纳学生加入他的科研活动,将自己多年所学所承无私地传授给学生。

茹振钢喜欢用一种崭新视角看待师生关系。在他看来,当代大学生知识丰富,思维敏捷,富有想象力和活力,老师在许多方面不如学生。所以,作为一名高校老师,不要以“师长”自居,而应学会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对待学生,多谈心、多鼓励,多表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成就欲,不要挫伤他的积极性;要融入学生之中,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哭,与学生一起笑,引导他们在哭和笑中成长。“教师要做学生的精神支柱,做学生灵魂的塑造者”茹振钢说。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茹振钢一贯为人处世的原则。茹振钢是一个忘我的人,心里永远装着学生,永远装着社会。

在学生心中,茹振钢就像家长、父母,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关爱有加。在学业上一方面高标准、严要求,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他总是启发学生,搞科研要打开思路,“就像水滴到石头上,向不同的方向扩散”,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允许学生狂想,不设禁区,作业是70%必须完成,留下30%自由发挥能量;他不拘一格培养人,激励学生树大志向成大才。生活上,他处处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如今,茹振钢已经指导培养了一批批本科生、硕士生,很多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

茹振钢
茹振钢教授收获重要小麦材料

打造精英团队

在茹振钢看来,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没有一个团结协作、富有创新精神的团队,要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是不可能的。只顾自己出彩,不算真正出彩。只有自己出彩、团队出彩、单位出彩,才是最大的出彩。他不仅对学生培养极其负责,也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他始终认为青年教师是高教事业发展的未来,把培养青年教师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鼓励团队献身育种事业,茹振钢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自己应得的部分奖金拿出来,用于整个团队的奖励;他还从学校给他的奖金中拿出130万元,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用来奖励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学生……

作为享誉全国的百农系列小麦的“总工程师”,30多年来,茹振钢培育的小麦品种,在省内外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赢得了广大农民朋友的尊敬与爱戴。1996年,教师节前夕,长垣、封丘、延津等地依靠“百农62”“百农64”小麦等品种富裕起来的农民,自发集资给他买了一辆桑塔纳2000轿车,敲锣打鼓送到学校,赠送给茹振钢,而茹振钢当即将车转送给了学校。2005年,“百农矮抗58”小麦良种代理商河南联丰种业有限公司,为表达对茹振钢的感激之情,公司向他捐赠了一辆价值40余万元的丰田皇冠轿车,而茹振钢再次把轿车转送给了学校,他说:“把轿车作为公有资产可以方便更多同志搞科研,从而更多更快地出科研成果。”

现在,他的研究团队拥有涉及农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以及材料工程学等专业的创新人才42名,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三代结合,扎实肯干、任劳任怨、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科研队伍。“现在这个团队,是一支有思想、有战斗力、有牺牲精神、有创造力的团队,是我们实现小麦育种突破的希望。”茹振钢自豪地说。

对未来,茹振钢充满信心。茹振钢正带领他的科研团队与时间赛跑,进行着比“矮抗58”更领先的高光效小麦及杂交小麦新品种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小麦良种培育要推广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设想一代,要做到一地研究多地用、当今研究未来用……”站在一望无际的麦田边,看着丰收在望的小麦,茹振钢畅想着小麦培育发展的新蓝图。

获得荣誉

2016年10月21日,获得2016年何梁何利基金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7]

2017年6月,当选河南省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

2017年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2018年1月,茹振钢入选2017"河南经济年度人物十大年度人物[8]"。

视频

《央视国庆晚会》 茹振钢 麦田的守望者

茹振钢:从“头疼治头”到“防患于未然”,让世界饭碗装上“幸福粮”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