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草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草编,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是利用各地所产的草,就地取材,编成各种生活用品。

  • 中文名称:草编
  • 批准时间:2008年
  • 非遗级别:国家级
  • 遗产编号:Ⅶ-54
  • 遗产类型: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河北省大名县、上海嘉定等
  • 类 型:手工艺品

简介

草编是采用树叶、草叶编制物品,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手工技艺,它纹理清晰,门类繁多,式样新颖,色彩丰富,工艺精致,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手工织品的自然美、艺术美和实用价值。从1959年发现的泰安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看,草编物品早在6000年之前就已存在。草编按用料的不同统分为麦秸草编、玉米皮编、蒲草编、琅琊草编、马拌草编、三梭草编、稻草编、麻编、棕榈叶编等等。其中以麦秸草、玉米皮、蒲草、棕榈叶编最为普遍。制作工具很简单,剪刀、锥子、大号缝衣针。*[1]

草编种类

草编

草编是利用各种草茎、麦秸为材料,经手工编织而成的工艺品。草编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在国内外有很高的声誉。 著名的草编有浙江金丝草编、山东河南的麦草编、 广东黄草编、湖南龙须草、台湾草席等,其中以浙江金丝草编和山东麦草编质量最高。 浙江是中国草编工艺的传统重点产区之一。 浙江草编有帽子、提袋、地毯、草杂件四大类,其中草杂件类又细分为 糖果盒、首饰盒、面包盒、茶垫、靠垫、餐垫、门帘、壁挂、信插、花盆套、拖鞋、草扇、草席、草墙纸等, 具有结、辫、捻、搓、拧、串、盘等多种编织技法。 浙江草编上乘制品有鄞县草席、金丝草帽、马兰草篮,其中马兰草篮在美国曾被誉为“草编明星”。 山东草编以麦秸编织的草帽辫最为著名。草帽辫为山东传统工艺品,可以编出100多个花色品种,山东草帽辫与浙江金丝草帽是中国草帽两大驰名工艺。 山东草编有200余个花色品种。

棕编

棕编是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棕草制品,古来有之。南方农民生产使用的雨具──蓑衣,就是用棕叶丝和棕绳制作而成。棕编选材较精,生产季节性强,以棕丝白嫩柔软,精美适用,色彩明快,能负重,不吸潮为上。人们多在春秋季生产提包等,夏季生产鞋、帽等。 品种主要有鞋、扇、包、帽、垫、盒、玩具等类。4月初,艺人们开始采集嫩棕叶,用排针将叶划割成细棕丝,搓成棕绳、级,经硫磺 熏蒸、晾晒、浸泡等工序,制成洁白、柔软的材料备用,或将部分棕丝染色备用。棕编的装饰方法因物而异。 提包多用胡椒眼技法,即将等距排列的经线相交叉成为菱形,再用2根纬线穿于菱形四角。鞋、扇类产品采用密编法。 帽、席等多用人字纹。用木、纸、泥模型编制的包等产品,其上织饰花鸟兽等图案。用白净的素色棕丝编制的器物像绸绢般华美。 有的用彩色棕丝以挑花、提花、织花等技法织成彩色装饰图案。 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新繁农妇用棕叶编制拖鞋、凉鞋,至1850年,逐步形成专门行业。 新繁棕编主要有鞋、帽、提包、套果盒、玩具、扇、椅七大类,几十个花色。 如拖鞋以麻绳为经,棕丝作纬,密织如绢,鞋面饰有色、鸟、花卉图案,色彩协调、美丽,底厚二至三层,坚固耐磨。 帽类多用人字编制法,使成品帽略有伸缩感;戴上松紧适度,适于多种头型。品种有凉帽、礼帽、空花帽、童帽等。 提包类多用彩色棕丝混编法,造型有方、圆、桃形、扇形、荷叶形、月牙形、多角形等,并以彩色棕丝编制的人物、风景、飞禽等图案进行装饰。 玩具类以白色或棕叶原色(绿色)棕丝为材料,以编扣、结、穿等技法编制成稚拙可爱的鱼、青狮、白象等;以彩色棕丝编制 的动物则以设色大胆,对比强烈,不俗不艳为特色。

藤编

藤编是以藤类植物的茎杆的表皮和芯为原料编制的实用品和工艺品。 虽我国古代藤类植物主要生长在岭南一带,但长江流域上游山区及中游丘陵亦为多藤地区,藤编由此发达起来。 云南腾冲、湖南攸县和汝城、贵州思南、江西会昌等地的藤编在全国都较为有名。 早在氏族社会时,人们已采用藤编制造防护头部的胄和防护身体的甲了,战国时楚地藤制长矛类兵器就已相当先进。 西周至战国时期,藤篓已作为南方民间装载和提运的生产工具,大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发现多件。 湖北江陵雨台山出土的两件藤杖,为藤条加工而成。杖首自然弯曲,并雕成蛇头形和鸟首形,可见当时人们在制作藤制品时,已考虑它的审美功效了。据说诸葛亮屯兵蜀北剑门时,曾以藤为杖,剑阁藤手杖因之扬名,素有“金有价藤杖无价”之誉。 藤编的色彩,大多采用原藤自身,以浅黄色、白色和象牙色为主。也有的配以咖啡色、棕色,在柔和典雅之中显现多采的风格。 藤材的最大特点是韧性强、富有弹性 、纤维细长,不易折。藤编须经打藤(去疤节)、拣藤、洗藤、晒藤及 威拗、拉刨、 漂白 、染色 、编制、上漆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 藤笪(用藤皮编制的半成品材料的编制结构多为八角透空结构,可任意剪裁、组合,制成各类用具。 藤席用手工编制、藤家具用藤皮、藤芯或 粗藤制作。云南腾冲藤器是腾冲县传统产品,相传有1000多年的历史。 当代藤器以古永和盈江县铜壁关地方的鸡广藤、水厂藤、刮皮藤、黄藤、红藤等为原料,其中鸡广藤材质为佳,皮质光滑、细软、柔韧、白净、清亮,可一破为三使用。主要品种有躺椅、罗汉椅、茶几、藤帽等。贵州思南地处乌江中下游,山峦起伏、森林茂密,盛产野生青藤,当地很早就有"藤匠",思南藤编以工艺精巧、轻便耐用而远近闻名。 湘东南攸县、汝城一带多产梨藤、灰藤、盘山藤,制成藤制品,金光闪亮,是藤之上品。

柳条编

一种用杞柳条制成的工艺品。杞柳亦称“红皮柳”,丛生灌木,枝条韧性强,适于编织各种生活用品,如箱、盘、篮、玩具等。主要产地为河北固安及江苏北部、山东南部一带。

玉米皮编

建国后北方新发展的一种工艺品。玉米皮质地柔韧,编织提篮、篓、筐、盒、门帘、门毯等各种生活用品,结实耐久。产品中以茶垫最为精美。玉米皮还可染色,能编出十字花、菱形花及文字等多种图案花样。主要产地山东。

竹编

中国竹编之乡是,四川省青神县,青神于1999年被授于“中国竹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采用其生长的优质慈竹编制的竹编工艺品具有工艺精湛、竹丝细如发丝、簿如蝉翼的特点。有着极好的观赏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其代表作更被选为国礼馈赠外宾,长期以来深受国内外客人的喜爱和好评。作品系列有字画、桌椅和各类工艺品近千个品种。*[2]

各地草编

大名草编

大名草编是一种传统民间家庭编结手工艺,流行于河北省大名县卫河以东地区。清代雍正年间,草编技艺从山东掖县传入大名县西付集乡朱家村,后又进一步传到卫河以东地区,流播范围遍布整个大名县境。大名草编以麦秆为原材料,制品以草帽、提篮居多。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名草编在全县及周边地区已形成一定的影响,但制品大多被编织者留作自家使用,只有部分草帽在市场上销售。大名县建立草编厂以后,通过深加工,开发出提袋、茶垫、坐垫、地席、门帘、果盒、纸篓、拖鞋及用麦草制作的贴画、贴盒等约千种新产品,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费时费力的草编制作因难以适应市场的要求而陷入发展的停滞阶段,从业者不断减少。大名草编正面临着衰亡的危险,急需扶持保护。

徐行草编

徐行草编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编结手工艺,主要流行于上海市嘉定区徐行镇。徐行系江南著名的草编之乡,当地民众习惯使用本乡出产的黄草秆茎来编织生活用品。早在清代,徐行编制的嘉定黄草拖鞋即已远销欧亚各国。徐行黄草质地光滑坚韧,色泽淡雅,用它编织出的工艺品纹理清晰,细密匀称,松紧有度,平整光洁,染色或缀以鲜艳的花纹图案后更显精致美观。徐行草编制品有拖鞋、拎包、果盆、杯套、盆垫等二十大类上千个品种,色彩丰富,样式美观,使用轻巧方便,地方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郁。 现在,黄草由野生改为人工培育,用于草编,质量更佳。徐行草编采用纯手工制作,编织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无法形成规模化的生产,经济效益不高,难以抵御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目前,徐行以草编为生的手工艺人已是凤毛麟角,仅有少数农村妇女利用闲暇编织一些草鞋、提包零星销售。此外,城市建设的发展使得大片黄草迅速消失,导致徐行草编原材料日趋匮乏。在此情势下,积极而全面地保护徐行草编技艺的传承发展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莱州草辫

莱州草辫是流行于山东省莱州市的一种传统编结手工艺,它最早起源于莱州沙河镇一带的农村,据说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莱州市志》称,明代沙河一带的草辫经直隶、豫州等地在国内传播。鸦片战争后,莱州草辫成为中国最早进入西方市场的商品之一,曾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得过特别奖,被誉为“世界最优质的草辫”。 莱州草辫的编织技艺有三根草掐法、五根草掐法和七根草掐法之分,掐法不同,花样也随之变化。但总的来说,各种掐法基本都是拇指掐正面,食指掐反面,而后再作压、挑处理。几根麦秆在草编艺人手里左右上下翻飞变化,迅即化作优美的艺术品,技法之精,堪称一绝。20世纪中叶以来,莱州草辫发展迅速,当地相继建立了益新和育新两家专业厂,草辫的花样品种也增加到两千多个,全国各地都有人到沙河学习草辫工艺。在莱州,草辫成了许多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为莱州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3]

传承意义

草编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其艺术价值不仅仅是拘泥于经济交流,并具有较高的审美和鉴赏效果。

相关视频

草编技术视频教程

参考来源

  1. 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手工技艺——草编
  2. 草编的种类介绍 ,新浪博客作者:草柳编_柳编_藤编 2010-11-18 20:15:41
  3. [非遗草编] ,搜狐网 2018-07-07 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