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褐斑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草莓褐斑病
草莓褐斑病又稱輪紋病,是由暗擬莖點霉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草莓上的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葉片,也可危害葉柄、果梗及萼片。
草莓褐斑病在中國各地均有發生。草莓褐斑病是草莓生產中常見病害,嚴重時可造成葉枯苗死,直接影響草莓生產。最適感病生育期為成株至開花座果期。發病潛育期7-15天。中國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草莓褐斑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3-5月、9-11月。
草莓褐斑病的防治方法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首先加強栽培管理,平衡施肥,合理密植,及時摘除老葉病葉,集中銷毀。移植前清除種苗病葉及重病株。最後結合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草莓褐斑病
外文名: Strawberry brown spot
別 名: 稱輪紋病
為害作物: 草莓
為害部位: 葉片、葉柄、果梗及萼片
病 原: 暗擬莖點霉
病原特徵
病原為暗擬莖點霉(Phomopsis obscurans (Ellis & Everh.) Anderson),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菌絲在PDA平板上生長10天(25℃,有光照)後開始伸入培養基質內部生長,在基質內形成樹枝狀乳白色分枝。10天後菌落中長出墨綠色的球狀物(即分生孢子器),繼續培養後球狀分生孢子器呈黑色,並在上端開裂成鹿角狀分枝,分枝2-5個或更多,分枝上有黃白色黏液泌出,取分泌物在顯微鏡下進行觀測,發現其中有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圓形至紡錘形,單細胞,大小為(5.7-7.3)微米×(2.0-3.0)微米,多數含2個油球,但也有含3個、4個或5個油球。分生孢子梗有分枝,大小為(24.6-25.7)微米×(3.8-4.1)微米。 [3] 病菌喜溫暖潮濕的環境。適宜發病的溫度範圍為12-32℃,最適發病環境溫度為15-26℃,相對濕度90%以上。
症狀及危害
葉片染病,發病初始出現褐紫色小圓斑,後擴大成3-4毫米圓形至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中部褪綠呈黃褐色至灰白色,邊緣紫褐色,有不十分清晰的輪,其上密生小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發病嚴重時,葉片變黃後乾枯。。葉柄、果梗染病,發病初期產生紫褐色斑點,病斑擴大向縱向延伸,使葉柄、果梗變為黑褐色。
發病初始出現褐紫色小圓斑。
葉片染病,發病初期出現褐紫色小圓斑。
當病斑連在一起時,便會使草莓葉片大面積枯死。常表現為「V」形枯死狀,因此,又稱為「V」行褐斑病。侵害花和果實時,可引起花梗、果柄變褐色,漿果染病後變褐干硬。
草莓褐斑病主要為害葉片,多從葉緣開始侵染,初葉面出現紫褐色小斑點,後擴展為大小不等的近圓形成「v」型斑。病斑中部灰白,邊緣紫紅色,斑上一般有明顯輪紋後期病斑可發展至葉片1/4~1/2大小,致使葉片枯萎,植株死亡。
葉片、葉柄、果梗染病初期均出現褐紫色小圓斑點。
草莓褐斑病為真菌性病害,是草莓生產中常見病害,嚴重時可造成葉枯苗死,直接影響草莓生產。草莓褐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初生褐紫色小圓斑,後擴展為大小不等的圓形至橢圓形或不定形斑,病斑中部褪為黃褐色至灰白色,邊緣紫褐色,斑面輪紋明顯或不明顯,其上密生小黑點。[1]
症狀識別
草莓褐斑病主要為害葉片,多從葉緣開始侵染,初葉面出現紫褐色小斑點,後擴展為大小不等的近圓形成「v」型斑。病斑中部灰白,邊緣紫紅色,斑上一般有明顯輪紋 後期病斑可發展至葉片1/4~1/2大小,致使葉片枯萎,植株死亡。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該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病組織內越立,越冬病菌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濺射傳播進行初侵染,後以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一般均溫17℃開始發病,病菌生長最適溫度25~30℃。溫暖高濕,時晴時雨有利於該病害發生。[2]
發病規律
草莓褐斑病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越冬病菌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隨氣流、雨水、農事操作傳播,進行多次侵染,使病害擴大蔓延。棚室條件下,棚室內外溫差大,棚內溫度高光照條件差,葉組織柔嫩易發病;露地草莓遇春季潮濕多雨或大水漫灌也易流行。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種苗處理: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苗15-20分鐘,待藥液干後移栽。
茬口輪作:發病重的地塊,提倡與非豆科作物實行2年以上輪作。
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開好排水溝系,防止雨後積水引發病害。
清潔田園:及時拔除病株,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收穫後清除病殘體,並耕翻土壤,加速病殘體的腐爛分解。
化學防治
在發病初期開始用藥,每次用藥間隔7-10天,連續用藥2-3次。
綠色防治用藥:可選250克/升嘧菌酯懸浮劑(阿米西達)800-1000倍液(每畝用量100-120克);30%氟硅唑微乳劑(世飛)3000-5000倍液(每畝用量12-15克);400克/升氟硅唑乳油(福星)5000-6000倍液(每畝用量15-20克);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愛苗)2000倍液(每畝用量30-50克);18%戊唑醇微乳劑(安盈)1500-2000倍液(每畝用量50-75克);20%腈菌唑微乳劑(諾田)2000-3000倍液(每畝用量20-30克)等噴霧。
常規防治用藥:可選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農利靈)800-1000倍液(每畝用量100-125克);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大生M-45、山德生)600-800倍液(每畝用量125-150克);50%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畝用量100-125克);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撲海因)800-1000倍液(每畝用量100-125克)等噴霧。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