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荔堡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荔堡镇隶属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位于泾川县城北部,"三县两市"交会处,东与庆阳市宁县和盛镇相邻,南与罗汉洞乡、泾明乡相连,西与红河乡、镇原县上肖乡接壤,北与西峰区肖金镇毗邻。行政区域总面积为113.46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荔堡镇户籍人口为33194人 。

荔堡镇因明嘉靖年间在此筑荔家堡而得名。清时,属金村里。1949年以前,先为泾阳乡,后设荔堡镇。1949年后,成立荔堡区。1996年12月,撤乡建荔堡镇 。截至2020年6月,荔堡镇辖17个行政村 。

2011年末,荔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756元 。2018年,荔堡镇有工业企业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0个 。[1]

基本概况

政区面积123平方公里,耕地8.4万多亩,辖17个村,136个村民小组,7190户,32404人。其中:荔堡镇区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8080口人,

主街总长2700米,其中已硬化街道1600米,街区成"井"字形。泾肖公路、巨上公路横穿全境并与312国道相接,境内有荔堡、问城、大寨三大集市,年贸易额超过1亿元。1995年被平凉地区评为"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1997年撤乡建镇。

政治建设

荔堡镇党委下属26个党(总支)支部,其中17个村级党(总支)支部,9个镇直机关党(总支)支部,共有党员1116人,其中农民党员948人,干部党员168人,先后曾有20余人曾被评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近几年,镇党委加强了村级阵地建设,全镇17个村中,有15村不同程度地完成了村部维修或重建,并设有农家书屋、计生服务室、党员活动室等场所,共贮藏各种书籍2万余册;有6个村党支部曾被评为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8个村计生服务室被县计生局评为"标准化计生服务村室";9个村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为农村党员群众提供了学习的平台[1] 。

城镇建设

近年来,全镇上下坚持把果品产业作为强镇富民、支撑新农村建设的第一产业,按照"扩规模、促管理,提质量、增效益,拓市场、创品牌"的总体思路,以建设生态果园、发展有机果品为方向,以提质增效、促进增收为目标,全镇果品产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止目前,全镇果园面积累计达到2.98万亩,户均3.8亩,人均0.9亩。建成了袁口、问城、地庄、西关、南李、大寨千亩红富士基地。按照果园地膜化、生产规范化、防治无害化、果品优质化的要求,强势推进果园标准化管理,培育了云吕村果品提质增效示范点和大寨、西关、南李等一批整村推进、优势明显、效益显著的果品专业村,有力地促进了全镇果产业快速发展。积极建办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建立完善产业配套体系,现建成果品冷藏气调果库2个,果品储藏能力达到6200吨,成立果品经济合作社2个,为荔堡镇果品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荔堡镇坚持把发展畜牧产业作为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的主要措施,不断扩规模、强管理、提质量、增效益,畜牧产业开发进程进一步加快,以培育专业村组,专业大户和发展集约化养殖小区为重点,建成东关村养牛小区,年出栏肉牛量210头,纯收入6万多元。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一户一棚一池一窖一厕"的建设模式,培育了南李村养牛专业示范村,新建温棚牛舍84座,并配套青贮池和沼气池,全镇累计新建温棚牛舍117座;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养殖,通过招商引资,陕西省养殖大户田正斌和本村养殖能手张俊干,投资20多万元,租赁云吕大山社10户群众120亩林地,合伙进行林下养鸡,先后投放柳州麻鸡1.5万只,年利润22.5万元,在镇村积极支持协调下,成立云吕村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50名。在云吕村示范带动下,我镇问城、地庄等村也积极发展林下养殖产业,现已建成基地3处,全镇林下养鸡达2.5万只。

荔堡镇城镇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荔堡、问城街区内楼房林立,商贾云集,共有二层以上楼房36幢,五金、百货、修理、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门店210多家,有35KV变电所1处,有工业、农副产品、修理服务、牲畜交易等多个专业市场。中、小学校、幼儿园6所,有旅社、招待所5家,110多个床位,大小餐馆、食堂30家,出租车30辆,通往西安、平凉、泾川、西峰等地班车12趟(次),程控电话1790余门,小灵通无线市话、139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镇,有线电视入户1100多户。城市经济带动和服务功能已日趋完善。

荔堡镇不断压缩粮经比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二○○○年,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530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2520万元,占总产值的81.8%,林业总产值86.99万元,占0.5%,畜牧业总产值486.5万元,占3.2%,乡镇企业总数达到624个,实现总产值17400万元,农民纯收入为1452元,2000年底,累计存款总额3900多万元,人均存款1203元。

目前,荔堡镇城市经济带动和服务日趋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已堪称陇上一颗明珠。[2]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丰富。

总土地面积123平方公里,耕地8.4 万亩,人均占有2.6亩,土地肥沃,土壤以黄绵土、黑垆土为主,这种土类质地松,通气透气强,耕性好,适宜栽植各种作物。

植物资源:

粮食作物:有冬小麦、玉米、高粱、乔麦、糜谷、洋芋、豆类等10多种。

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烟草等品种

蔬菜资源:有辣椒、黄瓜、萝卜、香菜、油菜、黄花菜等10余种。

果树资源:苹果、柿子、桃、梨、杏、枣、核桃等多个品种,栽植面积近万亩,目前葡萄等品种也已引入种植。

其他资源:有大黄、茼蒿、柴胡等中药材。

动物资源:

养殖的牲畜主要有马、驴、骡、牛、羊、猪等,大牲畜每年存栏达16000头(只),猪羊等存栏近13000头(只)。

产业发展

果品产业

近年来,全镇上下坚持把果品产业作为强镇富民、支撑新农村建设的第一产业,按照"扩规模、促管理,提质量、增效益,拓市场、创品牌"的总体思路,以建设生态果园、发展有机果品为方向,以提质增效、促进增收为目标,全镇果品产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止目前,全镇果园面积累计达到2.98万亩,户均3.8亩,人均0.9亩。建成了袁口、问城、地庄、西关、南李、大寨千亩红富士基地。按照果园地膜化、生产规范化、防治无害化、果品优质化的要求,强势推进果园标准化管理,培育了云吕村果品提质增效示范点和大寨、西关、南李等一批整村推进、优势明显、效益显著的果品专业村,有力地促进了全镇果产业快速发展。积极建办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建立完善产业配套体系,现建成果品冷藏气调果库2个,果品储藏能力达到6200吨,成立果品经济合作社2个,为荔堡镇果品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畜牧产业

近年来,荔堡镇坚持把发展畜牧产业作为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的主要措施,不断扩规模、强管理、提质量、增效益,畜牧产业开发进程进一步加快,以培育专业村组,专业大户和发展集约化养殖小区为重点,建成东关村养牛小区,年出栏肉牛量210头,纯收入6万多元。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一户一棚一池一窖一厕"的建设模式,培育了南李村养牛专业示范村,新建温棚牛舍84座,并配套青贮池和沼气池,全镇累计新建温棚牛舍117座;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养殖,通过招商引资,陕西省养殖大户田正斌和本村养殖能手张俊干,投资20多万元,租赁云吕大山社10户群众120亩林地,合伙进行林下养鸡,先后投放柳州麻鸡1.5万只,年利润22.5万元,在镇村积极支持协调下,成立云吕村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50名。在云吕村示范带动下,我镇问城、地庄等村也积极发展林下养殖产业,现已建成基地3处,全镇林下养鸡达2.5万只。

其他产业

铁皮加工业自1985年起步以来,经过滚动发展,止目前,全镇共有196户常年从事铁皮加工,年加工铁皮近700吨,户均收入在2万元以上,产品有烟筒,水桶,洗衣盆,铁簸箕等十多个种类,运销宁夏、陕西、青海、内蒙等地;全镇有农副产品加工固定点一处,厂房16间,260平方米,私人加工点30多家。主要加工白芸豆、白瓜籽等,经销量在1000吨以上,资金流量达180多万元;全镇现有建筑工程队九家,固定资产580万元,流动资金210万元,注册资金840万元,现有塔吊,砼搅拌机等大中型设备37台(件)。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7人,项目经理45人。[3]

教育文化卫生建设

教育文化

教育文化是发展社会事业的保障,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提出加快教育文化建设步伐,尤其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至目前,全镇共有中学2所,教职工212人,本科学历192人,大专学历20人,在校学生2234人;有小学17所,教职工217人,本科学历58人,大专120人,在校学生2964人;幼儿园5所,教师22人;全镇在南李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辐射和带动下,已建成8处公共文化体育场所,配套各种健身器材120多件,进一步促进了农村教育文化事业的良好发展。

医疗卫生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提供更高医疗服务水平,近年来,对荔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实施了进一步完善。完成占地2400平方米的住院部和办公楼建设,并对住院条件、环境进行了改善,更新病床42张,累计床位达64张,急症室2间,手术室3间,并配备了心电图仪、B超、透视仪等仪器;共有医护人员38人,其中主治医生7人,专家2人,大学本科学历4人;实施草坪绿化500平方米,栽植风景树20余株,新建篮球场,并配备各种健身器材10余件。

名优特产

盛产苹果、杏、黄花莱、雪枣、五香驴肉、蒸鸡肉、油茶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