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智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荣智健(1942年1月17日-),人称“荣太子”、“荣大董”,江苏无锡人,出生于上海,中国企业家,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荣毅仁之子,荣熙泰家族成员,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前董事局主席。家族旗舰隆源企业持有海南省“隆源·神州半岛”的豪宅地皮,总建筑面积达到70.4万平方米。2014年中信泰富动用在财金界人脉关系极广的前主席荣智健穿针引线,引入10名投资者,其中包括腾讯旗下基金、周大福、两家郭鹤年家族的公司、两家内地上市公司泛海国际和雅戈尔、美国大型对冲基金Och-Ziff Capital等[1],认购金额2.32亿至7.75亿元不等。
生平
1942年1月31日生于上海。荣智健1959年在南洋模范中学毕业,1965年于天津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文化大革命爆发后,1966年被“下放”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其后在中国电力部工作共14年,1978年移居香港,1987年加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香港的分公司中信香港。荣智健于1990年起担任董事,其后出任中信泰富董事局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及中国中信集团常务董事,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荣智健曾连续五年(2003-2007)位居胡润强势榜榜首。
荣智健1988年被委任为全国政协委员,在中国内地多间大学及美国斯坦福大学设立教育基金,并获得天津大学颁授名誉教授。
1995年获选为香港高尔夫球会首位华人主席。
2009年,香港警务处搜查中信泰富公司总部,以调查2008年投资澳洲元累计期权巨亏事件。随后,他与董事总经理范鸿龄辞职,董事局主席一职由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常振明接任。
5.12地震捐款
为支援灾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2014年5月20日中信泰富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荣智健先生通过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再次向地震灾区捐款5000万港元。
此前,荣智健先生已向四川地震灾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都江堰市各捐款1000万港元。至此,荣智健先生已累计向地震灾区捐款7000万港元[2]。
荣智健忆新中国生活:57年在家开跑车兜风,59年读大学天天下馆子
栀夏暖阳啊 2024-11-10 18:05 浙江
【荣智健忆新中国生活:57年在家开跑车兜风,59年读大学天天下馆子】
然而,面对外界种种关于其挥霍无度的评价,荣氏家族第三代领军人物荣智健却以一种颇为风趣的口吻回应:“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哲学,我嘛,肯定是不会选择那种苦行僧似的清苦日子的。”
独一无二的红色资本家
荣氏家族的传奇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民国风云变幻之时,便已是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然而,即便辉煌如斯,在1949年的时代洪流中,这个家族也不得不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波澜壮阔之变。
国民党政权溃败前夕,荣家的许多人望风而走,他们也卷走了大量的金银珠宝,虽说荣家当年的掌门人荣德生不知道未来的政策如何,他还是认为自己“平生未尝作恶,无需逃往国外”。
陪伴在他身边的那个儿子,正是荣毅仁。
上海迎来解放曙光后,荣氏家族心中不免忐忑,揣测着中共将如何施政于己。彼时,社会变迁如潮涌,企业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紧要关头,上海市政府犹如及时雨,慷慨伸出援手,给予荣家强有力的支持。此番举动,如同一座桥梁,成功连接了荣氏父子与共产党之间的信任纽带。
荣氏家族自古以来便秉承着一则金科玉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此训诫犹如家族徽章般代代相传。当荣毅仁接过那象征财富与责任的权杖后,他更是将这句箴言镌刻于心,时刻以此鞭策自我。正是这份对“固守稳健、谨慎行事”的坚守,铸就了荣氏家族事业历久弥新、繁荣昌盛的传奇。
在新中国诞生的第四个年头,商业界的先锋荣毅仁,以一种前瞻性的眼光,率先向上海市政府抛出了“合营”这一新颖理念,宛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上海对私营工商业改造的滔天巨浪,引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从此,“红色资本家”这一称号,如同璀璨星辰,在商界的天空中熠熠生辉,成为了荣毅仁响当当的名号。
即便在商界有着如此的地位,荣毅仁也十分低调,这似乎与他的身份并不相匹配。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爱吃猪蹄膀,可他每次却要将一只猪蹄分成好几顿吃;家里日常的膳食总是以寻常的家常菜为主,多为三菜一汤,很少超标,家里的好东西也要留到来客人时才会拿出来。
荣毅仁已经将荣氏的家风贯彻到底,可荣家的公子哥荣智健对于财富的理解却并不如此。
在很多爱车之人眼中,大陆第一辆跑车是来自于北京李晓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购置的法拉利,尤其是搭配那显眼的“京A00001”车牌,更是让这辆神车家喻户晓。
然而,距此40多年前,荣智健早已开上了红色皮座的Singer敞篷跑车,出没在上海的各大饭店,成为了一道靓丽风景。
要知道,那时的新中国才刚刚成立,很多平民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可这位公子哥却能开着跑车在街道上疾驰,也会经常带着同学们去吃烧排骨。
在如此坚实的“资本”支撑下,荣智健俨然成为了班级中的明星人物,其风采无人能及。在他日后精心编纂的回忆录篇章里,1957年至1959年间那段熠熠生辉的岁月,也被细腻地镌刻其中。
或许在荣智健的心里,自己天生就是衣食无忧的,他从来没想象到人生能出现什么变故,也对政治上的事情不是很感兴趣,成为了整个荣家极为特殊的一个存在。
荣毅仁先生的历程堪称丰富多彩,他穿越了民国风云、解放浪潮,亲历了公私合营等重大变革,对政治的本质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特殊的年代,荣智健刚从东北回到家,看到父亲的头发已经剃光,母亲也是沉默不语,从那一瞬间开始,荣智健也学会了如何低调。
即便面对重重难关的猛烈冲击,荣毅仁依旧如磐石般坚守阵地。在家族陷入最深困境的漩涡中时,就连荣毅仁的贤内助也不禁轻声嘀咕:“假使你当初选择转身离去,或许就能免去这番风雨交加的磨难。”
这句话却让荣毅仁大为光火,他马上怒斥道:“你我的根本分歧就是从这里出现的,我第一是国家,第二是工作,最后才是家庭,这句话你要记牢。”
荣毅仁的坚持,成为了荣家能持续兴旺发达的另一个关键所在。
在改革开放的壮阔画卷中,荣毅仁先生犹如一位勇敢的航海家,于1989年扬帆起航,创立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这一艘经济合作的巨轮。在他的精妙掌舵下,该公司犹如八爪章鱼般灵活伸展,触角深入进出口贸易、信贷融资等多个领域,编织出一张错综复杂的国际合作网络。这一壮举不仅为公司自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后来者——那些新兴的企业家们,提供了一笔宝贵而丰富的经验宝藏。
后来,荣毅仁又体现出自己的长远目光:房地产。
1993年,荣毅仁所指挥的中信泰富与太古地产联手,耗资28.5亿港元拍下了一块商业和用地,计划建设120万平方米的商业中心,最终商业中心于1997年落成。
历经十载春秋更迭,大冶特钢再度迎来了命运的转折,被中信泰富以雄厚资本收入麾下,此举无疑为荣氏家族的辉煌篇章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标志着其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不过,早在1998年之后荣毅仁和夫人就一直生活在北京的一间四合院内,他们的睡床都是用两张床拼接而成的,椅子还带有明显的80年代风格。
在荣毅仁的世界里,财富已化作了冰冷的数字游戏,然而他那深藏不露的韬光养晦之道,却未能被其子荣智健所精准捕捉并传承下来。
在时代的画卷上,每一代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哲学,仿佛是在演绎着各自版本的“生活大戏”,其间的活法真可谓五花八门,各具千秋。
善于捕风捉影的香港媒体最喜欢挖掘豪门大族的讯息,他们在荣毅仁身上找不到料,转头就盯上了荣智健。
诚然,荣智健这位人物,新闻素材堪称丰富多样,加之其言谈间偶有不羁之风,故而围绕他的各类坊间传闻异常繁多。
特殊时代的荣智健也被“上过课”,他还去过深山里挖土方、砸石头,暂时告别了昔日的富贵荣华,好在命运并没有彻底捉弄他,不久后他便重新“回归”自己的本命。
对比荣氏父子,不难发现,荣毅仁所展现出的视野与气度,是荣智健难以望其项背的。荣智健身上鲜见荣氏家族的传统烙印,然而,荣毅仁所累积的财富之巨,却足以支撑荣智健过上挥金如土的生活。
1992年,荣智健就因为驾驶跑车超速行驶被罚款6500港币,这件事让他很生气,于是转头玩起了名马。
第二年,一匹价值百万的骏马“天河”就来到了荣智健的胯下,不久后,他就“顺理成章”成为了香港赛马会马主。
在迎来新生命的喜悦之后,这位父亲并未简单复制父辈的教育模板,对其子女施以相同管教。相反,他的孩子们在一种近乎宠溺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体验着与众不同的养育之道。
女儿喜欢荣明方喜欢在海里游泳,于是荣智健便斥资千万为她购买了全新的游艇。
2005年中信泰富富控股的香港东区海底隧道向特区政府申请增加过路费的请求未获批准,荣明方直接启用仲裁机制胜诉,使得隧道加价近7成,这一举动遭到香港社会的批评。
可荣智健却立即站出呵护女儿,还公开表达了对女儿的赞许,完全站在了舆论的对立面。
在香港媒体眼中,荣智健也算是个“大龄公子哥”,他在给自己花钱的时候也是毫不含糊:英格兰前首相麦克米伦的别墅被他全款买下;日本皇室专用座驾是他的代步工具;私人森林说买就买。
虽说荣智健有钱,买什么是他自己的自由,可他最令媒体吐槽的,还是他与其他乐善好施的富豪完全不同。
荣家之所以被大众称赞,也是因为他们非常热衷于慈善,荣德生当年就在无锡一连开办8所小学,后来还创办了江南大学和公益工商中学;此外,那座被誉为“江南第一大桥”的无锡宝界桥也是由荣德生出资修建的。
荣智健的选择则是将钱财全部放在自己的身上,香港媒体还戏称:“荣智健真正该上的榜单是‘中国奢侈榜’。”
多次登上福布斯排行榜与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榜首的荣智健,一直在中国富豪慈善榜上“默默无闻”,这也让很多人对这位“公子哥”并没有太多的好感。
《都市文化报》评价说:“百年荣氏商道,对当今中国仍有现实意义,可惜的是作为荣家的第四代传人,荣智健却遗忘了这几条朴实的家训。”
经过商界的浮浮沉沉,荣毅仁于2005年走完了自己的光辉人生,人们对他的评语甚至都超越了其父荣德生,将他视为“民族企业家的巅峰”。
在商海沉浮的戏剧性一幕中,荣毅仁辞世仅仅三载,其子荣智健竟出人意料地告别了由他亲自奠基的中信帝国,这一幕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当然,离开的背后与他重大的决策失误有关,荣智健自己知道输了,也不想解释什么,这位商业大鳄不得不黯然离场,迎来了人生的一个低谷。
人们的猜测很多,可荣智健依旧将重心放在享乐上,当有媒体询问如何对待舆论时,荣智健还笑了笑:“我根本不在乎他们说什么,就让他们去说吧,我喜欢在舒服的房子里生活,还要收藏古董字画,在我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这些并没有什么错,我本来就是资产阶级出身。”
也有人认为,荣智健是个很真实的人,即便他不热衷于那些大众喜欢看到的事情,可他作为一个商人,在商言商也并没有什么问题。
据悉,荣智健在商业领域的天赋可谓非凡,即便其从中信舞台谢幕,其所持有的股份依然能轻松转化为数十亿财富,这笔巨款足以作为其家族数代人的经济后盾,确保后代无忧。
人们总是能从那个风云变化的年代中看到荣家最初的光辉,可历经几代后,荣智健的后人会如何守住“江山”,似乎又成了一个巨大的未知数,也许,这也只有时间能给出答卷了。
荣智健的新征程 朱志砺 大经贸
在南欧的某个角落,有一段被荣氏后裔荣智健悄然遗忘的家族箴言,它静静地躺在历史的尘埃中,等待着被重新发掘。这位昔日的荣耀继承者,似乎在与共产主义理念的光辉南欧,错失了一场关于家族智慧与信仰的深刻对话。在那里,共产党员们正以坚定的步伐,践行着自己的信仰,而那份古老的祖训,却如同被遗忘的宝藏,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教诲。
视频
荣智健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中信泰富的“大腕儿”投资者们,东方财富网,2014-06-25
- ↑ 荣智健再向灾区捐款5000万港元 累计七千万港元,新浪网,2008-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