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荷李活道

增加 1,506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荷李活道'''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travelliker.com.hk/img/upload/img/4-684.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travelliker.com.hk/blog/2651-%E9%A6%99%E6%B8%AF%E5%A5%BD%E5%8E%BB%E8%99%95%E8%8D%B7%E6%9D%8E%E6%B4%BB%E9%81%93-%E6%8B%8D%E7%85%A7%E5%8B%9D%E5%9C%B0 圖片來自travelliker]
</small>
|}
'''荷李活道'''('''Hollywood Road'''),有時亦作'''-{荷里活}-道''',位於[[香港島]][[中西區 (香港)|中西區]][[中環]]及[[上環]],是[[香港開埠]]後第一條完成興建的街道,連接[[中環]]與[[水坑口]]。荷李活道的名字據說來自早年附近一帶的[[冬青|冬青樹]]樹木<ref>[https://www.heritage.gov.hk/hollywoodroad/zh/story.html 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 香港歷史文物-保育·活化]</ref>,與[[美國]][[電影]]業重鎮[[加利福尼亞州]]的[[荷里活]](-{zh-tw:港澳譯為「荷里活」;zh-cn:香港译为“荷里活”;zh-hk:大陸及台灣譯為「好萊塢」}-)無關。
==歷史==
荷李活道是香港開埠後的首條街道,早在1841年英國人登陸[[香港島]]時便開始興建[[太平山區|太平山]]一段,早年港島尚未[[填海]]时仍接近海邊,經過百多年來不斷填海,荷李活道現已遠離海傍甚遠。
===命名===
荷李活道據信得名自早年附近一帶[[冬青]]樹成林,因此名為Hollywood Road,中文音譯為荷李活道。荷李活道得名之時,[[美國]][[加州]]的[[荷里活]]尚未發展成電影業中心,後者於[[1910年代]]才成名。
''' 近年研究推斷, 荷李活道'''(英文: Hollywood Road), 香港最早興建的人工道路之 可能有另外 , 貫穿中環與上環 個出處 ,是 文武廟和中 謂以第二任港督[[戴維斯 (港督)|戴維斯]](John Francis Davis,又譯「爹核士」)的家鄉小鎮定名的說法:戴維斯出生於[[英国|英國]][[告羅士打郡]][[布里斯托]] 警署等歷史建築 所在地 荷李活鎮 也有中環至半山扶手電梯等現代設施。 這裡酒吧和餐廳林立 他是該鎮的第一位[[男爵]] ,也是 不少畫廊和古玩店 他退休後晚年定居 集中 , 有古董街之稱 <ref>{{Cite Web|url=https://www.landmark.hk/tc/visit/around-central/hollywood-road|title=荷李活道|website=landmark|accessdate=2022-01-06}}</ref> 這個小鎮從未受到注目,當年他以家鄉小鎮命名香 島線上環站 A1出口 ==地理位置==中環荷李活 第二條大 南邊是「蘇豪區」 的做法也顯得十分低調 (Soho)英文 在政府記錄和通訊中從沒有說明為何用上Hollywood一 字來源於 ,連 英國 倫敦蘇豪區,另外也代表了「South of Hollywood Road」的縮寫,區內 街道歷史研究書籍都沒 不少外國風情的餐廳和酒吧 記載 。  
由於戴維斯在位時並不受歡迎(詳見其條目),學者估計戴維斯的用意 港島中西區中環及上環 避免不必要 一條 政治抵觸,沒有直接以本人名字命名 街道, 全長約1公里,西起上環皇后大道西80號旁,沿山腰向東面蜿蜒,止於舊中區警署建築群東北角之亞畢諾道、雲咸街交界處,屬東行單向道路。 故特意以「 荷李活道 東端連接蘭桂坊」定名,實則暗指戴維斯他本人<ref>{{Cite Webweb|url=https://hkbuswww.fandommaster-insight.com/wiki從香港首批街道命名,到「赤柱」、「香港仔」如/ 荷李活 |title=從香港首批街 #命名,到「赤柱」、「香港仔」如何變成Stanley和Aberdeen|accessdate=2018-08-18|author=林準祥|date=2017-01-27|publisher=灼見名家|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416203501/http://www.master-insight.com/%E5%BE%9E%E9%A6%99%E6%B8%AF%E9%A6%96%E6%89%B9%E8%A1%97%E9%81%93%E5.%91.%BD.%E5.%90.%8D%EF%BC%8C%E5%88%B0%E3%80%8C%E8%B5%A4%E6%9F%B1%E3%80%8D.%E3%80%81%E3%80%8C%E9%A6%99%E6%B8%AF%E4.BE.86.E7.%BB%94.B1%E3%80%8D%E5%A6%82/|titlearchive-date= 荷李活道2018-04-16|website=香港巴士大典|accessdatedead-url=2022-01-06yes}}</ref>,假如推斷屬實,便是港督在任期內給自己留名的首例(紀念首任港督[[砵甸乍]]的[[砵甸乍街]]待至1858年、第四任港督[[寶寧]]任內命名)。
南邊是「蘇豪區」,(Soho)英文名字來源於英國倫敦蘇豪區,另外也代表了「South of Hollywood Road」的縮寫,區內有不少外國風情的餐廳和酒吧。===演變=== 上環一端的 自開埠早期起 荷李活道 與樓梯街的交界口 已經是[[華人]]聚居地 有160多年歷史的文武廟,是 香港 法定一級歷史古蹟。 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行政長官]][[曾蔭權]]幼年時便曾在 荷李活道 和鄰近的摩羅上街,則是有名的古董和懷舊物品集中地,有「古董街」之稱 居住
==歷史=====命名來由===在荷李活道與[[樓梯街]]交界的[[文武廟]],早在香港開埠前已落成,二十世紀初乃香港平民處理經濟糾紛的地方,並有不少華人參拜。在荷李活道中環部分的[[舊中區警署]](現[[大館]]),早在1864年落成,1919年進行過擴建,今日亦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當時附近一帶種植了許 今日荷李活道亦是著名的旅遊地點,街道兩旁聚集眾 冬青樹 古玩店和藝廊 而冬青樹的英 很多遊客慕 為holly 前來購買[[古董]] 由於繁茂成林,於 其中有不少 加上woods 珍貴文物 故此得名Hollywood 貨品來源備受爭議 但冬青樹並非 所以 香港 原生植物,開埠之 政府對外推廣旅遊 本地已有冬青樹的機會 微。 香港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丁新豹博士曾指出,「 少提及 荷李活 名字,應是為了紀念第二任港督戴維斯(John F. Davis) 古董買賣 因他的封邑在 街道上另一地標舊式糧油店 荷李活 振隆白米 ,銜頭則為Davis Baronets, of Hollywood 現已結業
==特色== 今日的 荷李活道 由英國皇家工兵團(The Royal Engineers)於1844年建成 是英人開始管治 深具 香港 後新闢 中西文化合璧 街道之一 特色
初時 荷李活道 東起自雲咸街及亞畢諾道,向西伸延並連接發興街及皇后大道。 現時由皇后大道西至水坑口街的 靠近中環 一段 以南一帶稱為'''[[中環蘇豪區|蘇豪區]]'''(官方名稱爲''' 李活道本稱 南美食區'''),取自英文「'''Soho'''」或 鋤斷山街 '''SoHo''' (Gap Street), 現在的水坑口街,在當時仍屬 除了取源 荷李活道的一部分, 而發興街 [[蘇豪區 (倫敦)|倫敦蘇豪區]]外 當時則連接皇后大道及摩囉下徑(即現今一部分摩羅下街及樂古道)。1887年9月3日,Possession Street(早期音譯為 也來自 波些臣街 '''So'''uth of '''Ho'''llywood Road 」, 後中文改稱水坑口街, 從荷李活道分拆出來,同時間鋤斷山街被併入荷李活道,成為荷李活道的新起點段;而發興街則因上世紀八十年代興建聯發商業中心而遭縮短。   英國皇家海軍於1841年登陸香港後,旋 荷李活道 興建域多利監獄及中央裁判司署;1864年,中區警署由威靈頓街與閣麟街交界處的東 方遷至域多利監獄旁 三棟建築物組成了中央警署建築群,俗稱「大館」; 今天的蘇豪區有 僅是殖民地警隊(Colonial Police Force) 少外國特色 總部 餐廳和酒吧 又是用以審判犯 尤其吸引居港外藉 的裁判司署,還是舉行繯首死刑的監獄,可說是香港當時的執法核心 士或遊客光顧
荷李活道東端連接著[[蘭桂坊]],而[[舊中區警署]](前[[香港警察]]總部,現[[大館]])亦位於此街上。在舊中區警署側[[中央廣場]]的夜店[[Dragon-i]],曾吸引多位[[足球]]明星訪港時到此消遣。而全球最長的戶外有蓋行人扶手電梯、連接中環與[[半山區]]的[[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亦途經荷李活道。
近樓梯街一段是著名廟宇[[東華三院文武廟|文武廟]]的所在地。附近的[[摩羅街]],則是著名的古董和懷舊物品集中地。
==地標==
* [[ 雲咸街 ]] [[ 亞畢諾道 ]] 交界 <br/>* [[ 舊中區警署 ]] [[ 域多利監獄]](大館)* [[ 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 [[ 些利街]]* [[ 擺花街]]* 荷李活道警察宿舍[[元創方]]* [[ 荷李活華庭]]* [[ 聚賢居]]* [[ 文武廟]]* [[ 四方街]]* [[ 摩羅街]]* [[ 樂古道]]* [[ 荷李活商業中心(上環)]]* [[ 水坑口街]]* [[ 中環麗柏酒店]]* [[ 普仁街]]* [[ 荷李活道公園 ]]* [[ 高陞大 樓]] ==學者對荷李活道的研究== 2017年在黃紹倫教授帶領下, 以香港中文大學 *[[ 香港 亞太研究所、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嶺南大學中國經濟研究部和香港歷史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模式,於該年12月連續三個周末的下午,舉行三場公開講座,集中探索有謎般色彩的荷李活道, 三場演講均座無虛席,其中一場更要另闢課室,以視像「直播」。講座分享輯錄成書《荷李活道:尋覓往日風華》共收錄了九篇文章。<ref>{{Cite Web|url=https://www.master-insight.com/令人入迷的荷李活道|title=令人入迷的荷李活道|date=2018-09-26|website=灼見名家石牆樹|accessdate=2022-01-06}}</ref>石牆樹]]
==容易混淆之街道==
*[[活道]] - 在灣仔地帶
*[[樂活道]] - 在跑馬地地帶
== 參考 來源文獻 =={{Reflistreflist}}[[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Category:992 旅遊;觀光]]
28,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