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荷李活道

於 2022年1月7日 (五) 01:02 由 Loft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增加圖片)

荷李活道(英文: Hollywood Road), 香港最早興建的人工道路之一, 貫穿中環與上環,是文武廟和中區警署等歷史建築的所在地,也有中環至半山扶手電梯等現代設施。 這裡酒吧和餐廳林立,也是不少畫廊和古玩店的集中地, 有古董街之稱。[1] 港島線上環站 A1出口

目錄

地理位置

中環荷李活道南邊是「蘇豪區」,(Soho)英文名字來源於英國倫敦蘇豪區,另外也代表了「South of Hollywood Road」的縮寫,區內有不少外國風情的餐廳和酒吧。


是港島中西區中環及上環的一條街道,全長約1公里,西起上環皇后大道西80號旁,沿山腰向東面蜿蜒,止於舊中區警署建築群東北角之亞畢諾道、雲咸街交界處,屬東行單向道路。荷李活道東端連接蘭桂坊 [2]

南邊是「蘇豪區」,(Soho)英文名字來源於英國倫敦蘇豪區,另外也代表了「South of Hollywood Road」的縮寫,區內有不少外國風情的餐廳和酒吧。 上環一端的荷李活道與樓梯街的交界口,有160多年歷史的文武廟,是香港法定一級歷史古蹟。荷李活道和鄰近的摩羅上街,則是有名的古董和懷舊物品集中地,有「古董街」之稱。

歷史

命名來由

當時附近一帶種植了許多冬青樹,而冬青樹的英名為holly,由於繁茂成林,於是加上woods,故此得名Hollywood,但冬青樹並非香港原生植物,開埠之時本地已有冬青樹的機會極微。 香港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丁新豹博士曾指出,「荷李活」的名字,應是為了紀念第二任港督戴維斯(John F. Davis)。因他的封邑在「荷李活」,銜頭則為Davis Baronets, of Hollywood。

荷李活道由英國皇家工兵團(The Royal Engineers)於1844年建成,是英人開始管治香港後新闢的街道之一。

初時荷李活道東起自雲咸街及亞畢諾道,向西伸延並連接發興街及皇后大道。

現時由皇后大道西至水坑口街的一段荷李活道本稱「鋤斷山街」(Gap Street), 現在的水坑口街,在當時仍屬於荷李活道的一部分, 而發興街,當時則連接皇后大道及摩囉下徑(即現今一部分摩羅下街及樂古道)。1887年9月3日,Possession Street(早期音譯為「波些臣街」,後中文改稱水坑口街, 從荷李活道分拆出來,同時間鋤斷山街被併入荷李活道,成為荷李活道的新起點段;而發興街則因上世紀八十年代興建聯發商業中心而遭縮短。


英國皇家海軍於1841年登陸香港後,旋即於荷李活道興建域多利監獄及中央裁判司署;1864年,中區警署由威靈頓街與閣麟街交界處的東南方遷至域多利監獄旁。三棟建築物組成了中央警署建築群,俗稱「大館」;不僅是殖民地警隊(Colonial Police Force)的總部,又是用以審判犯人的裁判司署,還是舉行繯首死刑的監獄,可說是香港當時的執法核心。


地標

  • 雲咸街與亞畢諾道交界
  • 舊中區警署及域多利監獄
  • 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
  • 些利街
  • 擺花街
  • 荷李活道警察宿舍
  • 荷李活華庭
  • 聚賢居
  • 文武廟
  • 四方街
  • 摩羅街
  • 樂古道
  • 荷李活商業中心
  • 水坑口街
  • 中環麗柏酒店
  • 普仁街
  • 荷李活道公園
  • 高陞大廈
  • 石牆樹

學者對荷李活道的研究

2017年在黃紹倫教授帶領下, 以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嶺南大學中國經濟研究部和香港歷史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模式,於該年12月連續三個周末的下午,舉行三場公開講座,集中探索有謎般色彩的荷李活道, 三場演講均座無虛席,其中一場更要另闢課室,以視像「直播」。講座分享輯錄成書《荷李活道:尋覓往日風華》共收錄了九篇文章。[3]


參考來源

  1. 荷李活道. landmark. [2022-01-06]. 
  2. 荷李活道. 香港巴士大典. [2022-01-06]. 
  3. 令人入迷的荷李活道. 灼見名家. 2018-09-26 [202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