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莆田砺青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莆田砺青中学创建于公元1900年仲春,是与世纪同行的百年老校。上世纪初,林翰等几位具有维新思想的留日学生回到家乡莆田,开办了莆田新式小学校之一----砺青小学堂,取“磨砺青年成国家栋梁”之意。伴随着世纪老人的脚步,学校几经沿革,几经迁徙,从兴化私立砺青小学堂到莆田官立砺青小学堂、私立砺青中学、莆田师范学校、城郊五七中学再到今天的莆田砺青中学(新校:莆田第四中学);办学校址从当年始创于城厢区顶务巷的萧氏祠堂到城区真武坛兴安书院、凤山寺、从抗战初期的白沙镇白沙宫、新县镇夹漈宫、广化寺到抗战后期的元妙观三清殿,从解放后的旧校区到今天的新校园,

学校历经沧桑、历尽艰辛。如今,莆田四中已是一所闻名遐迩的省重点中学,拥有新旧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23.7亩,建筑面积9.23万平方米,在校学生6000多人。

德育目标

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建立了长效的德育工作队伍,全面落实德育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帮学生明理,教学生求知,让学生自主,给学生机会,为学生着想,替家长分忧。近三年有7位学生被评为省优秀学生干部,9位学生被评为省三好学生,2位学生被评为省优秀学生,15位学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教育观念

学校更新教育观念,狠抓“三风”建设,形成“勤学、求真、开拓、进取”的优良校风[1],“敬业、爱生、协作、创新”的优良教风和“诚实、好学、文明、健体”的优良学风[2]。学校遵循“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的人才”的办学宗旨,确立了把学校办成具有一流的教育观念、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管理水平的国家级示范高中的发展目标。

科学管理

学校在管理上倡导“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理念,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决策作用,制定了《莆田砺青中学岗位职责制度》,明确教职工的权利与义务,增强了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职工的服务意识。在管理模式上实行校长、中层班子、年段(教研组)三级管理,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团结协作、真抓实干,每人分工一线(行政、党务、教学、德育、后勤等),蹲好一点(教研组),抓好一块(年段),搞好一项(教改、课题研究)。

质量第一

学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注重过程管理,追求质量第一。制定了《莆田砺青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和《莆田砺青中学教师教学规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积极打造科研平台,加大科研投入,学校现有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7个,校级课题59个,其中重点课题17个,出版了《教育教学通讯》、《课题论文》、《案例反思》、《科研论文》、《调查报告》、《教学论文》等共计22期(集)。高考成绩连年创辉煌,近三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分别为691人,706人,1031人,本科上线比率分别为82%、84.3%、81.5%,学校连续五年被评为市“育人奖”单位。

师资力量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工程”,造就了一支具有高尚职业道德、高超教学技能、高雅文明习惯的“三高”师资队伍。尤其重视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搭台子、结对子、开门子、压担子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现有国家级骨干教师2名,省级学科带头人7名,省级骨干教师12名,市级骨干教师36名;还有全国优秀教师3名,省优秀教师9名,省先进德育工作者、省德育之星、省优秀共产党员7名;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24名。

学校英才

一百多年的办学历程,培养了一批批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学子遍及五湖四海、立勋军政学商。有担任省部级的领导,有军队高级将领,有院士,有著名作家,有500多位博导、博士、教授级专家学者。学校秉承全国“田径之乡”、“篮球之乡”的光荣传统,体育成绩尤为显著,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体育拔尖人才,有国家级裁判、国家级教练员、世界女排冠军运动员、国家级运动健将,享誉全国。近年来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成绩喜人,获得各级奖励有400多人次,其中国家级奖励11人次、省级奖励39人次、市级奖励116人次。

展望未来

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创业,莆田砺青中学已走过了辉煌的105年,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独特的办学特色。进入新世纪以来,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办学水平日益提高。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历届校友、社会各界的热诚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奋斗拼搏,莆田砺青中学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浅谈学校校风建设,行知部落,2021-01-23
  2. 学风 | 建优良学风 创美好未来,搜狐,2018-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