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莒南縣

於 2021年4月5日 (一) 05:27 由 Wwx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莒南县</big> ''' |- | File:莒南县12.jpg|300px|缩略图|居中|[ht…”)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莒南縣


莒南縣隸屬於山東省臨沂市,地處山東省東南部魯蘇交界處,是沂蒙革命老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齊魯紅都」「山東的小延安」。

莒南縣屬溫帶季風性氣候,總面積1388平方公里,著名景點有天佛風景名勝區、馬鬐山、沂蒙鄉村風情園等,曾被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快速導航 關係表 中文名 莒南縣 外文名 Junan County 別名 齊魯紅都 地區生產總值 287.63億元(2019年)[1] 下轄地區 1街道15鎮 電話區號 0539 面積 1388平方公里(2014年) 人口數量 862628人(2019年總人口)[1] 行政區類別 縣 國家/地區 山東省臨沂市 政府駐地 十字路鎮 郵政編碼 276600 展開 目 錄 1歷史沿革 2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區劃詳情 3政府領導 4城市定位 5人口 6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質地貌 水文 氣候 7自然資源 8經濟 綜述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9交通 10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 居民生活 社會保障 郵電通信 11地方特產 12旅遊 13著名人物 古代人物 近代名人 現代名人 14榮譽 1歷史沿革編輯 西周時莒南地域屬向國。


東周時向國為莒國所滅,莒南地域屬莒國。

秦時隨同莒國劃入琅琊郡莒縣。

西漢時屬高鄉縣,高鄉縣屬徐州刺史部琅琊郡。

東漢時郡改國,屬徐州刺史部琅琊國莒縣。

曹魏時莒南地域中部和東部屬青州城陽郡莒縣,西部沭河兩岸狹長地段(即今王家溝鄉、石蓮子鄉、道口鄉、劉家莊鄉、官坊鄉、相溝鄉及板泉鎮一帶)屬徐州琅琊國開陽(今臨沂市)。

西晉時莒南地域大部屬徐州東莞郡莒縣,沭河以西部分屬徐州琅琊國開陽縣。東晉十六國時莒南地域依時間順序先後屬後趙、前燕、前秦、後燕、東晉、南燕,均隸屬於東莞郡,並以郡代縣,獨南燕時郡縣分治,莒南地域屬東莞郡莒縣。

劉宋時莒南地域屬徐州東莞郡莒縣,明帝(公元465年至公元471年)失淮北後,莒南地域歸元魏,屬南青州東莞郡莒縣。高齊時莒南地域屬南青州義塘郡懷仁縣。宇文周時屬莒州義塘郡懷仁縣。

隋時屬沂州(琅琊郡)莒縣。

唐時屬河南道密州莒縣。

五代時沿唐制,仍屬河南道密州莒縣。

北宋時屬京東東路密州莒縣。

金時屬山東東路莒州莒縣。

元時屬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莒州莒縣。

明代莒南地域大部屬山東布政司青州府莒州。莒州區劃為5鄉、2鎮、13店,2鎮中的十字路鎮屬莒南現行區劃,13店中的朱陳店(大店)、筵賓店、高埠店(坪上)屬莒南現行區劃,5鄉中的沭陰鄉和筵賓鄉的南部屬莒南現行區劃。另莒南現行區劃中的板泉、相溝、劉家莊、官坊等鄉(鎮)及嶺泉鄉南部、十字路鎮西部、洙邊鄉西部屬山東布政司兗州府沂州。

莒南縣

清代莒南地域多部屬山東布政司沂州府莒州。清初莒州割5鄉為20牌,牌領社,20牌中屬莒南現行區劃的有望仙、泉子、朱芳3牌全部和柳溝、相婁、朱車3牌的一部分。另外,莒南現行區劃中的板泉鎮、官坊鄉、劉家莊鄉、相溝鄉和嶺泉鄉南部、十字路鎮西部、洙邊鄉西部屬沂州府蘭山縣臨沭鄉。清末宣統三年(1911年)蘭山縣臨沭鄉析為東潘、南河村和板泉崖3個鄉區,原屬蘭山縣臨沭鄉的莒南縣現轄地域此時屬蘭山縣板泉崖鄉區。

民國時期,莒南地域隨莒縣和臨沂縣先後屬岱南道、濟寧道、琅琊道、山東省政府。民國18年(1929),莒縣劃為10個區。民國20年(1931),區下設332鄉鎮,10區中九、十兩區的全部和七、八兩區中的部分鄉鎮屬莒南縣現行區劃。另外,民國時原蘭山縣的東潘、南河村和板泉崖3個鄉區合併為臨沂縣第五區,因而原屬蘭山縣板泉崖鄉區的莒南縣現轄區域改屬臨沂縣第五區。

1940年3月,莒縣抗日民主政府建立,莒南地域的大部屬莒縣抗日民主政府,西南部仍屬臨沂縣第五區。5月,設莒縣抗日民主政府莒南行署,在莒南地域代行莒縣抗日民主政府職權。同年9月,莒南行署撤銷,改設莒南視導處。

1941年1月1日,莒南縣抗日民主政府建立,隸屬於濱海區各縣聯合辦事處。8月,隸屬於濱海區專員公署。

1943年6月,隸屬於濱海區專署第三行署。

1945年4月,隸屬於濱海區行署第三專署。

1946年7月,隸屬於濱海專員公署。

1948年7月,隸屬於魯中南行政區第六專署。

1949年7月,隸屬於濱海專署。

1950年4月,隸屬於沂水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3年8月,隸屬於臨沂專區。

1968年3月,隸屬於臨沂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7月,隸屬於臨沂地區行政公署。

1994年,臨沂地區改地級臨沂市,仍屬之。

2行政區劃編輯 區劃沿革

1941年1月1日,析原莒縣南部九、十兩區和七、八兩區部分地域建莒南縣,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建縣後,區劃調整為汀水、大店、路鎮、洙邊、扁山、壯崗、坪上7個區,區下設鄉。

1942年1月,撤銷原區、鄉編制,並建立行政村。全縣設18個區和2個鎮。

1942年9月,沭河以西的汀水、許口兩區劃屬莒臨邊辦事處,莒中縣的坡子、澇坡劃入莒南縣,這時莒南縣的區劃調整為12個區:路鎮、澇坡、陡山、大店、溝頭、筵賓、扁山、洙邊、壯崗、團林、薛慶、址坊。

1942年5月,團林區劃屬日照縣。是年9月復劃歸莒南縣。

1943年5月,薛慶、址坊兩區劃屬日照縣。

1945年2月,壯崗、團林兩區80餘村莊劃屬盧山縣。

1945年9月,盧山、莒臨、沭水3縣撤銷,原分屬3縣的團林、壯崗、汀水、許口、板泉、新建、興雲等7個區劃屬莒南縣。日照縣的薛慶、址坊兩區又劃歸莒南縣。這時莒南縣轄17個區和2個鎮,17個區分別是:路鎮、大店、溝頭、洙邊、許口、汀水、扁山、澇坡、址坊、薛慶、筵賓、陡山、新建、興雲、板泉、團林、壯崗,2個鎮為十字路鎮、大店鎮。

1947年7月,全縣區劃調整為10區60鄉。

1949年3月,將全縣60個鄉改劃為164個小鄉(包括路鎮、坪上、大店、板泉4個區轄鎮)。

1950年11月30日,全縣10個區改按序號稱,路鎮、澇坡、大店、汀水、嶺泉、板泉、洙邊、桑莊、坪上、壯崗依次改為一至十區。

1952年2月,第九區北部增劃為第十一區,第二區北部增劃為第十二區,第六區東南部和第七區西部增劃為第十三區,全縣共13個區,區領鄉,共163個鄉。

1955年9月30日,區名改用區政府駐地名稱,唯一區、四區、八區、十二區、十三區分別稱為路鎮區、汀水區、桑莊區、薛慶區和三義區,十字路鎮劃為直轄鎮。此時全縣13個區,1個直轄鎮。

1956年3月,臨沭縣撤銷,其青雲、夏莊、蛟龍、玉山四區劃屬莒南縣,此時全縣17個區,1個直轄鎮

1958年1月,區、鎮制撤銷,全縣設置23鄉:路鎮鄉、澇坡鄉、大店鄉、石蓮子鄉(原汀水區)、嶺泉鄉、板泉鄉、相溝鄉(原三義區)、洙邊鄉、坊前鄉(原桑莊區)、坪上鄉、壯崗鄉、朱蘆鄉、文疃鄉(原薛慶區)、韓村鄉(原青雲區)、夏莊鄉、蛟龍鄉、朱倉鄉(原玉山區)、筵賓鄉(原大店區南部)、道口鄉(原汀水區南部和嶺泉區西部)、相邸鄉(原桑莊區西部)、團林鄉(原坪上區南部和壯崗區東部)、白旄鄉(原青雲區西部)、周莊鄉(原夏莊區南部)。8月初,撤銷周莊鄉、道口鄉和朱蘆鄉,其所屬村莊分別併入夏莊鄉、嶺泉鄉和坪上鄉,這時全縣共20個鄉。

1958年8月23日,撤鄉建立20處人民公社:燈塔社(路鎮)、友誼社(相邸)、超美社(筵賓)、紅旗社(板泉)、和平社(朱倉)、躍進社(壯崗)、超英社(相溝)、友好社(洙邊)、建華社(坊前)、紅星社(文疃)、大山社(坪上)、紅光社(團林)、上游社(澇坡)、衛星社(嶺泉)、旗幟社(大店)、英雄社(石蓮子)、曙光社(韓村)、東方紅社(白旄)、太陽升社(夏莊)、幸福社(蛟龍)。11月成立莒南人民公社,原20處人民公社改為莒南人民公社的20個生產管理區:路鎮、大店、澇坡、筵賓、石蓮子、嶺泉、板泉、相溝、洙邊、坊前、相邸、坪上、壯崗、團林、文疃、韓村、朱倉、白旄、夏莊、蛟龍。12月,莒南人民公社撤銷,20處管理區恢復為人民公社。

1959年3月,路鎮人民公社改稱石泉湖人民公社(1960年3月又改稱路鎮人民公社),9月,大山人民公社南部增劃為坪上人民公社。

1961年8月,臨沭縣建置恢復,韓村、白旄、朱倉、夏莊、蛟龍5公社和40個管理區劃歸臨沭縣,莒南縣存16處人民公社、128個管理區。

1963年1月,16處人民公社改稱區,管理區改稱人民公社。1971年4月22日,區復稱人民公社,128處人民公社仍稱管理區。

1981年10月26日,許口人民公社改稱石蓮子人民公社。12月26日,路鎮人民公社撤銷,恢復十字路鎮。

1984年4月,撤銷16處人民公社,置21鄉、4鎮,轄934個行政村(987個自然村)。

1985年5月,文疃鄉、壯崗鄉、小官莊鄉、獅子口鄉分別改稱文疃鎮、壯崗鎮、王家溝鄉、陡山鄉。

1993年全縣轄19鄉、6鎮,935個行政村(994個自然村)。

區劃詳情 莒南縣轄1街道辦事處、15個鎮:十字路街道、大店鎮、文疃鎮、坊前鎮、板泉鎮、洙邊鎮、石蓮子鎮、嶺泉鎮、筵賓鎮、澇坡鎮、坪上鎮、壯崗鎮、團林鎮、朱蘆鎮、道口鎮、相溝鎮。

2009年9月,坪上鎮、壯崗鎮、團林鎮、朱蘆鎮成立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臨沂市政府派出正處級機構)。

3政府領導編輯 縣長:侯占夫[2]

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武玉生

4城市定位編輯 將實現由傳統縣城發展為現代化城市;由縣城中心城市發展為臨沂東部的副中心中等城市;由資源型產業城市發展為資源帶動複合型中心城市。在區域發展中,臨沂市是全國性商貿中心之一,而日照和連雲港都是大陸橋東橋頭堡的組成部分,區域物流循環體系已經形成,莒南要主動參與,在這一體系中發揮自身的作用,爭取成為區域物流循環體系中的一個獨特支點。

通過對莒南城市的區域角色與功能定位的分析確定了莒南城市的區域角色定位是臨沂——日照——連雲港城市群中的增長極;區域物流循環體系中的重要節點;魯東南山水旅遊——濱海旅遊的過渡城市;莒南城市的區域功能定位是區域商貿流通基地,具備臨港產業、食品加工業、化工業、流通四大主導功能,以及特色旅遊和生態觀光農業等輔助功能。莒南縣城城市性質概括為:臨沂——日照——連雲港城市群中的副中心城市,以發展商貿物流、臨港產業、旅遊為主的生態型山水園林城市。

5人口編輯 2019年年末全縣人口總戶數304494戶,總人口862628人。 [1]

6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境域 莒南縣隸屬於山東省臨沂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魯蘇交界處,東與新興港城日照市相鄰,緊靠嵐山港,南與江蘇省連雲港市接壤,西與臨沂市河東區毗鄰,北與日照市莒縣相接。縣人民政府駐十字路街道。[3]

地質地貌 莒南天馬島 莒南天馬島 莒南縣跨膠南地體和沂沭斷裂帶。亞洲東部著名的郯(城)廬(江)巨型斷裂帶呈北北東向通過縣境西部。沂沭斷裂帶最東側的分支斷裂昌邑--大店斷裂,將縣境地分為兩部分:斷裂帶以東為「膠南地體」,它是揚子板塊和華北板塊的碰撞帶,地體的基底結晶岩係為元古界膠南群;斷裂以西為「沂沭斷裂帶」。上述兩個地質構造單元在地層、構造、岩漿岩等方面,具有顯著差異。

莒南縣屬魯東南丘陵區,為膠南隆起的一部分。地勢總特點是東高西低,東部是北高南低,並向東南和西南呈脊背狀傾斜。全縣平均海拔高度200米,最高點是縣境北部的馬山,海拔高度662.2米;最低點在壯崗鎮陳家河村前,海拔高度19.9米。縣境地貌以大店、十字路至相溝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低山丘陵區,西部平原區。大致分為低山丘陵區、剝蝕丘陵區、嶺下平地和洪積--沖積平原區四種地貌類型。以低山丘陵為主,其它類型地貌分布面積較小。低山丘陵區縣境十字路至厲家寨以北,大店至十字路以東的縣境北部和東北部地區,部分分布於南部和東南部,朱蘆、厲家寨、文疃、柳溝、澇坡、陡山等鄉(鎮)的大部分地區,大店、十字路、筵賓、坊前、相邸、相溝及洙邊等鄉(鎮)的部分地區,屬於低山丘陵區。海拔高度在100米以上、坡度大於8°的低山丘陵區約為526-700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30-40%。其特點為北部山峻坡陡,溝深谷狹,岩石裸露,土層較薄;東及東南部山低嶺緩,土層較厚。

剝蝕丘陵區主要分布在縣境南部和東南部,局部分布於西北部,相邸、坊前、坪上、團林、壯崗、演馬、洙邊、相溝、官坊、王家溝等鄉(鎮)的部分地區,屬於剝蝕丘陵區。境內海拔高度低於100米,坡度低於3°至5°的剝蝕丘陵區約526-613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30-35%。該區特點為丘低坡緩,阜崗渾圓,溝寬谷闊,起伏如波,十字路至坪上間的「九嶺十八坡」即為這種地貌的典型特徵。該類地貌基岩的風化剝蝕程度嚴重。基岩類型主要以膠南群變質岩係為主,其次為泰山群變質岩,部分地段為燕山期花崗岩類和白堊系陸相碎屑岩、紅色砂礫岩。基岩之上形成厚風化殼。地表多被殘坡土覆蓋,土層較厚,以白漿化棕壤為主,縣內多墾為耕地。

嶺下平地縣境東部的山前平地、嶺間平地及沿河谷地,為嶺下平地區,多與低山丘陵和剝蝕丘陵相間分布。特點為谷寬而平,地塊大,階差小。成土母質為洪積物、沖積物及殘坡物。土壤類型為潮棕壤、河潮土、水稻土,局部為白漿化棕壤,是縣內糧油耕作區。

境內山脈系嶗山—五蓮山脈余脈,由莒縣長城嶺嶺脈和萬松山脈延伸而來。分為六條山脈,按大小排列,依次為·山山脈、黃山山脈、望海樓山脈、五龍山脈、甲子山脈、石杭山脈,共有大小山頭517座。[4]

水文 莒南縣有兩大水系:沭河水系居縣境西、北部,流域面積902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51.4%,主要支流有潯河、雞龍河、武陽河、魯溝河、汀水河..濱海水系位於縣境東、南部,主要河流有龍王河、洙溪河、繡針河。三河均系單獨入海水系。流域面積850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48.6%。[4]

氣候 莒南縣屬暖溫帶季風區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大陸度61.1%。氣候總特徵是:春季溫暖,乾燥多風;夏季濕熱,雨量充沛;秋季涼爽,晝夜溫差大;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常年最熱月為7月和8月,平均氣溫為25.5℃,年際變動在28.2-23.3℃之間,極端最高氣溫為38.9℃(1988年7月8日);常年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為-1.9℃,年際變動在-4.6-0.3℃之間。極端最低氣溫為-19.2℃(1969年2月5日)。當地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諺。降水量的地區分布歷年降水量分布中間少,東西多,由東西部向中間遞減。多年平均降水最多的地區為東部朱蘆一帶(898.0毫米),最少為北部陡山一帶(773.9毫米)。各月平均日照時數以5、6月份最多,分別為244.1小時和222.0小時。最少是2月和7月,分別為173.7小時和181.4小時。[4]

7自然資源編輯 莒南縣可供開採的礦產有金、銀、鐵、銅、重晶石、氟石、明礬石、石墨、紫砂岩、白雲石、花崗石、石英石等30多種;其中重晶石、氟石儲量為山東省之冠,石墨為省內稀有,優質紫砂岩儲量1億多立方米,花崗石儲量10億多立方米。[4]

8經濟編輯 綜述 2019年全縣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據為287.6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6.62億元,增長0.3%;第二產業增加值127.53億元,增長4.2%;第三產業增加值113.48億元,增長4.8%;三次產業結構為:16.2:44.3:39.5。

2019年全年新增民營企業2107家、個體戶573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69家。目前市場主體數量42995戶,增長14.1%。其中企業、個體戶數量分別為9825戶、31079戶,分別增長14.1%、10.6%。[1]

第一產業 2019年全年實現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增加值43.47億元,同比增長0.9%。其中,農業增加值19.60億元,增長2.5%;林業增加值4.54億元,增長7.4%;牧業增加值14.03億元,下降3.8%;漁業增加值2.53億元,下降3.5%;服務業增加值2.77億元,增長12.5%。

2019年,提升擴建新建優質農產品基地46處,面積3.8萬畝,全縣優質農產品基地總面積達到63.2萬畝。全縣累計土地流轉面積達到41.97萬畝,占家庭承包土地總面積的47.2%。農業生產服務組織託管土地達到158.48萬畝,全縣土地規模化經營率達到58.3%。新發展農民合作社454家,全縣總數達到2570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5家、省級18家、市級149家;新發展家庭農場79家,全縣總數達到470家,其中省級示範場6家、市級47家;新申報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1家,全縣總數達到108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10家、市級97家。

第二產業 2019年全縣29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442.09億元,同比增長2.9%;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0%;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8.2%。

2019年,冶金、機械、化工、食品四大主導產業企業達157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家數的52.9%,完成工業總產值321.6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2.8%。全縣有55家企業產值過億元,完成總產值380.22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86.0%,拉動全縣產值同比增長22.0個百分點。

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439.26億元,同比增長3.7%;實現利稅27.75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利潤20.39億元,同比增長18.3%。全縣有20家企業實現利稅過1000萬元,其中4家企業利稅過5000萬元, 3家企業過億元。

2019年全縣29家資質以內建築施工企業完成總產值51.3億元,與去年持平。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全縣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8.6%。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1%;第二產業投資下降38.9%;第三產業投資增長8.1%。工業投資下降46.6%,技改投資下降40.5%。

2019年,37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投資18.24億元,下降16.1%。全縣商品房施工面積213.1萬平方米,增長24.1%;銷售面積58.2萬平方米,增長0.2%。

國內市場、外經外貿

2019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4.2%。從銷售單位所在地看,城鎮和鄉村實現零售額分別增長4.1%和4.2%。從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增長4.2%;零售業實現零售額增長4.2%;住宿業實現零售額增長4.1%;餐飲業實現零售額增長4.3%。

2019年全縣完成進出口總額60.2億元,同比增長14.2%;完成出口43.6億元,增長4.7%;完成進口16.6億元,同比增長49.6%。

旅遊

2019年,按照「齊魯紅都、濱海綠城」的目標定位,以「全域旅遊、全景莒南」為引領,持續打響「齊魯紅都、古鎮莊園、臥佛奇觀、聖水仙山」四大旅遊品牌。山東省政府和八路軍115師司令部舊址被納入臨沂市沂蒙紅色旅遊區國家5A級景區創建大盤子,茶溪川萬畝茶園榮獲省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品牌--齊魯美麗田園。全縣現有4A級景區2處、3A級景區5處、2A級景區6處。全縣接待遊客467.1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4.8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9.9%、11.4%。

財稅、金融和保險

2019年全年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5.7億元,同比增長6.2%。從收入項目看,實現稅收收入14.29億元,同比增長6.1%。其中,增值稅(50%部分)6.61億元,增長18.0%;企業所得稅1.32億元,下降19.3%。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為90.9%,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財政支出41.70億元,增長13.5%。其中,民生支出37.11億元,增長13.9%,占全縣財政支出的89.0%。稅務部門實現稅收收入24.23億元,同比下降4.7%。

2019年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88.81億元,比年初增加39.01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57.93億元,比年初增加41.95億元。金融機構貸款餘額295.01億元,比年初增加20.34億元。其中,住戶貸款126.85億元,比年初增加30.43億元;非金融企業機關團體貸款168.16億元,比年初減少10.09億元。

2019年全縣銀行業金融機構13家,其中,國有商業銀行5家,股份制銀行3家,政策性銀行1家,農商行1家,城商行2家,村鎮銀行1家。全縣地方金融組織11家,其中小額貸款公司2家,民間資本管理公司4家,民間融資登記服務公司1家,融資性擔保公司1家,典當行3家。

2019年,在莒南縣設立分支機構的保險公司達30家。其中,財產保險18家,人壽保險12家。全年保費收入13.42億元元,增長4.9%。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4.91億元,增長6.6%,人壽險保費收入8.51億元,增長3.9%。財險賠付3.14億元,壽險賠付1.03億元。[1]

9交通編輯 2019年年末縣內公路通車裡程2905.38公里,其中,國、省道136.89公里,縣道391.93公里,縣以下道路2376.56公里。年末公交車29路,實有公交汽車126輛,出租汽車272輛。[1]

鐵路:兗石鐵路(中國能源大通道)、瓦日鐵路(山西中南部鐵路)、魯南高鐵境內設莒南北、歷家寨。

公路:嵐(山)濟(寧)公路橫穿東西,莒(縣)新(浦)、莒(縣)阿(湖)公路縱貫南北,206國道在境內西北部穿過,長深高速、羅嵐高速(在建)從境內穿過。[5]


港口:距石臼港50公里,嵐山港25公里。

機場:距連雲港及其機場各60公里,臨沂機場40公里。[4]

10社會事業編輯 科學技術 2019年全年共獲批各級各類科技項目20項,爭取經費1498.66萬元,獲批山東省科學進步獎1項,獲14項臨沂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獲批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市級重點實驗室3家。全年申請發明專利103件,授權發明專利21件。莒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於2019年10月份正式通過國家科技部評估驗收。由袁隆平院士團隊主持的百畝超級雜交稻示範項目在大店鎮四角嶺村連續實施了4年,2019年經測產驗收,平均畝產達到1147.1公斤,居全國第二位,創雜交水稻高產攻關示範普通生態區新高。

2019年,已通過驗收的有1個國家級服務標準化示範項目和4個省級標準化試點項目;指導企業發布1項國家標準、1項團體標準;獲得4項臨沂市標準化創新貢獻獎。培育山東省優質品牌(產品)5個、山東省知名品牌(產品)8個、山東省知名品牌(服務)1個。開展「商標助企」活動,成功註冊中國馳名商標1件、馬德里國際商標4件。[1]

教育事業 2019年全縣現有各級各類公辦學校293處(幼兒園147處、小學120處、初中20處、高中4處、特教中心1處、中等專業學校1處);在校學生119974人,住宿生32152人,進城隨遷學生1815人,留守兒童471人;教職工8807人,專任教師8231人,代課教師645人。現有省級示範幼兒園22所,市級十佳幼兒園2所。教育精準扶貧成效明顯。資助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720名,資助困難學生10065人次,資助金額1245.92萬元。留守兒童建檔率達到100%。培訓新型職業農民460人。[1]

居民生活 2019年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44元,增長8.2%。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91元,增長6.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19元,增長9.9%。[1]

社會保障 2019年,新增城鎮就業8129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54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05%。全年共組織職業技能培訓4328人、創業培訓1266人。

2019年全縣養老、工傷和失業保險費收入共計17.47億元,按時發放保險基金待遇17.09億元。城鎮職工養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6.65萬人、6.80萬人、3.75萬人、5.17萬人、2.87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42.78萬人,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68.18萬人。[1]

郵電通信 2019年全年完成郵政業務收入7315.71萬元,與去年基本持平。完成電信業務總收入3.94億元,同去年持平。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45萬戶;移動電話用戶71.03萬戶。年末互聯網用戶20.52萬戶,比年初增加0.64萬戶。[1]

11地方特產編輯 莒南驢肉:「莒南老地方驢肉店」和「莒南正宗驢肉館」,用獨特工藝炮製的香噴噴的驢肉,配以色澤澄黃汁湯,輔之濃香咸辣的佐料,色、香、味、形具佳。與臨沂八寶豆豉,蒙陰光棍雞並列為沂蒙三大名吃。[4]

桃花林羊肉:縣內坊前鎮桃花林村的羊肉湯以肉純、乾淨、味美、熟的透、夠斤兩為主要特點。

王記狗肉:祖傳手藝,做工精細,用料奇特,鮮醇味美,色香、味美、肉嫩,涼吃熱食皆宜,是上乘的滋補食品。尤其是兒童食之,能清瘀去痞,補胃養腎。[4]

相邸煎餅:採用當地優質小麥、玉米、小米、芝蔴、穇子米等當地雜糧,拌四季野菜、蔬菜精工製作。

莒南地瓜菜:採用當地產紅瓤大地瓜,削皮切條,佐以花生面,清水煮之,開鍋加鹽即可食用。味道香美,營養豐富,風味獨特,是傳統的民間小吃。[4]

12旅遊編輯 天佛風景名勝區 天佛風景名勝區 莒南縣旅遊有孫鏜紀念館、石鐵隕景點半日游、山東省莒南佛教文化苑建設項目、八路軍115師司令部舊址暨山東省政府誕生地二期建設項目、山東省莒南厲家寨紀念館項目、山東省莒南沂蒙鄉村風情園旅遊開發項目、山東莒南左山恐龍遺蹟地質公園項目、山東省莒南七彩旅遊谷開發項目。

天佛風景名勝區

天佛景區位於縣城北,真山、真水、真大佛是其主要特色。[4]

馬鬐山景區

馬鬐山風景區,位於莒南縣城北10公里,景區面積50平方公里,山峰海拔662.2米,是莒南臥佛風景名勝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四奇、四怪、四秀之說。

省府舊址(莒南大店)莒南紅色景點眾多,有山東省政府誕生地、115師司令部舊址、中華抗日第一村——淵子崖、甲子山戰

省府舊址 省府舊址 斗遺址、山東新華書店誕生地、山東省第一個團支部誕生地、魯東南革命烈士陵園、毛主席批示的三個單位等。八路軍115師司令部舊址、山東省政府誕生地位於山東省莒南縣大店鎮。一九六一年十一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革命傳統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4]

厲家寨旅遊區

以厲家寨紅色旅遊區為中心,形成了園林式石雕石刻城——孫鏜紀念館、鐵牛廟石鐵隕石——厲家寨展覽館——萬畝櫻桃園紅色觀光旅遊一條線。

沂蒙鄉村風情園

沂蒙鄉村風情園是全國著名的農業生態旅遊示範區。景區在縣城南五公里處,面積18平方公里,有「小江南」之稱。[4]

13著名人物編輯 古代人物 王璟,字廷采,號東皋,山東省莒南縣板泉鎮大白常村人。明成化八年(1472年)中進士,先任登封縣知縣,又任兩京御史。弘治十四年(1501年)以南京鴻臚卿拜右僉都御史,處理兩浙鹽運,弘治十七年(1504年)任保定巡撫,正德元年(1506年),因病致仕。

孫鏜(1522~1554),(明代抗倭民族英雄)莒州大鐵牛廟村人(今山東省臨沂市臨港區坪上鎮),年輕時善騎射,「為人負氣不羈」,「有四方志」。後到莒州做吏員,因在選拔官吏時未能升遷,按慣例得一「省祭」稱號回鄉。[6]

近代名人 莊陔蘭(1872年—1946年),字心如,春亭,原名莊阿蘭。曾任山東省民政長官公署總務廳廳長、兼任山東圖書館館長,山東省議會議長,國會參議院議員。1934年春任《重修莒志》總纂。1936年任孔子77代孫孔德成漢文教師,1946年在曲阜去世,葬於孔林。其代表作為顏體《重修定林寺碑》。[7]

現代名人 盧景春,1952年出生於山東莒南。現為中國美協會員、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山東畫院高級畫師。

郭曉峰,1971年4月8日出生於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中國影視男演員、導演、監製。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04級導演進修班。

郭曉東,原名郭曉冬,男,漢族,1974年12月18日出生於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中國男演員。200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2003年,其主演的電影《暖》獲得第1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2004年,獲得第10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主角提名,併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等。[8]

14榮譽編輯 中國花生之鄉

中國板栗之鄉

中國茶葉之鄉

中國草莓之鄉

中國柳編藝術之鄉

中國石雕藝術之鄉

中國磨料磨具之鄉

全國科普示範縣

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

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

全國農田水利建設先進縣

全國農業綜合開發先進縣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全國生豬調出大縣

全國「萬村千鄉」工程先進縣

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

全省生態建設示範縣

全省社會文化先進縣

全省農業產業化先進縣

全省服務業發展先進縣

參考資料: 1. 2019年莒南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莒南縣人民政府官網 2. 山東一市最新人事任免:四個縣選舉產生新縣長

鳳凰網 [引用日期2020-06-01] 3. 山東臨沂莒南縣現在的發展有前景 實力證明已打贏致富戰

4. 市縣招商局

5. 「大動脈」橫貫魯南經濟帶 通車後羅莊至嵐山僅1小時

6. 莒南名人選

7. 孔府塾師莊翰林

8. 郭曉東,一般指郭曉東(中國大陸男演員)

詞條標籤: 行政區劃

目錄

視頻

追蹤!報廢車輛非法回收拆解改裝,莒南縣連夜查處報廢車黑作坊 2021年03月25日發布

莒南縣火葬場 2016年02月13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