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莫桑比克共和国国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莫桑比克国旗

中文名称:莫桑比克国旗

外文名称:

所属国家:莫桑比克共和国

产生:

长宽之比:3:2

正式形成时间:

莫桑比克共和国国旗,旗面呈长方形。旗面左侧为红色三角形,绘有一颗金色五角星、一本打开的书和交叉的步枪、锄头;右侧为绿、黑、黄三个平行宽条,黑色宽条上下各有一条白色细条。[1]

国旗含义

莫桑比克国旗靠旗杆一侧为红色等腰三角形,其中有一颗黄色五角星、一本打开的书和交叉着的步枪和锄头。旗面右侧为绿、黑、黄三色的平行宽条,黑色宽条上下各有一白色细条。绿色象征农业和财富黑色代表非洲大陆黄色象征地下资源白色象征人民斗争的正义性及所要建立的和平事业红色象征争取民族解放的武装斗争和革命黄色五角星代表国际主义精神书本象征文化教育AK47步枪和锄头象征广大劳动者和武装部队的团结及其共同保卫、建设祖国[2]

国徽

莫桑比克国徽是在圆形的国徽中,绘有一幅莫桑比克地图,地图上面的金地中绘有一幅壮观的日出景象,新生的共和国正如旭日初升,它壮丽辉煌的前途将赢来世界其他民族的瞩目。地图下面蓝色的波纹轻轻荡漾,那是莫桑比克海峡在静静地呼吸。国徽上还绘有与国旗中意义相同的锄头、步枪、书本和五角星。边缘弧形的齿轮代表国家工业,环绕齿轮的甘蔗和玉米枝叶象征主要的农产品。国徽底部的红色饰带上写着国名全称:“莫桑比克共和国”。

莫桑比克共和国简介

莫桑比克共和国(葡萄牙语:República de Moçambique)曾译作莫三鼻给,是非洲南部国家,以葡萄牙语作为官方语言,1975年脱离葡萄牙殖民地而独立。作为与英国并无宪制关系的国家,在1995年以特殊例子加入英联邦。莫桑比克的前身,就是葡属东非洲,它是在1498年3月,被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所率领的船队发现,当时就有阿拉伯的贸易站在沿海一带设立。

莫桑比克政府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发展旅游业,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开发矿产、能源、农林渔业等资源,保持了经济平稳增长。2013年,莫桑比克国民生产总值约合146.7亿美元,增长率达7%。

历史沿革

初期历史

莫桑比克最早的居民是科伊桑人,班图人10世纪左右迁到这里。15世纪中叶,莫桑比克成为姆韦尼·马塔帕王国的一部分。从公元9世纪开始,阿拉伯人就到莫桑比克北部和中部沿海进行贸易。公元11世纪,波斯人一度取代阿拉伯人,但他们都未能在内陆建立统治。

殖民者入侵

15世纪末,葡萄牙为打开西欧通往东印度的航路,来到莫桑比克。1489年科维良侦察了索法拉沿海据点。1498年瓦斯科·达·伽马到达莫桑比克沿岸。1505年葡萄牙人用武力驱逐了在索法拉的阿拉伯人,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两年后占领莫桑比克岛。16世纪20年代,葡萄牙人控制了莫桑比克沿海的几个主要港口。此后,葡萄牙人相继占领莫桑比克一些内陆地区和赞比西河流域的塞纳与太特。1569、1571和1574年葡萄牙人 3次入侵姆韦尼·马塔帕王国均告失败。1629年,葡乘姆韦尼·马塔帕王国内讧之机取得了对莫桑比克内陆地区的支配权。17世纪初是葡萄牙在东非势力极盛的时代,他们从莫桑比克输出大量黄金。每年光是从克利马内输出的黄金就有 6万盎司。1700年,葡萄牙宣布莫桑比克为“保护地”,1752年改为殖民地,由里斯本任命总督统治。17世纪中叶,葡萄牙在莫桑比克实行“巴拉佐”制,由王室特许土地给一些大地产所有者,代替地方酋长统治。这些大地产所有者对非洲人行使绝对权力,甚至可将他们出卖为奴,成为莫桑比克的国中之国。同时,葡萄牙开始从莫桑比克输出奴隶。到18世纪,奴隶已取代黄金和象牙,成为赞比西河流域的主要出口商品,莫桑比克的奴隶买卖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19世纪末叶,葡萄牙在莫桑比克实行强迫劳动制度,并开始向邻国大量输出契约劳工。在平定了赞比西河地区大地产主的叛乱之后,葡萄牙殖民当局于1888~1893年成立了莫桑比克公司、尼亚萨公司和赞比西亚公司。这些特许公司控制了莫桑比克2/3的领土。

葡萄牙对莫桑比克的占领不断遇到西欧列强的挑战。17世纪荷兰船曾多次包围莫桑比克岛,但未能占领。19世纪60年代,邻近莫桑比克的开普殖民地发现黄金和钻石,西欧列强对莫桑比克的争夺更趋激烈。1869年,英国试图占有德拉瓜河湾未遂。在1884~1885年召开的柏林会议上,葡萄牙在东非的势力范围得到法国、德国的承认。1891年英国、葡萄牙签订协议承认整个莫桑比克划归葡萄牙。1891年莫桑比克正式定界,称为葡属东非。1898年将首都从莫桑比克岛迁到洛伦索-马贵斯。20世纪初,葡萄牙实行改革,给莫桑比克以相对的自治权。1930年,葡萄牙军事独裁者萨拉查颁布殖民条例,重新将莫桑比克定为殖民地,取消莫桑比克人民有限的自治权和特许公司的开发权。1951年,莫桑比克成为葡萄牙的海外省。60年代以后,随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葡萄牙被迫修改它的殖民政策。1964年初葡萄牙颁布“海外省组织法”,名义上给非洲人以葡萄牙公民权,并扩大了莫桑比克地方政府的权利,但实际上仍对非洲人进行军事镇压和加强政治控制。[3]

反侵略斗争

葡萄牙的入侵遭到莫桑比克人民的英勇反抗。1571年,1000名葡萄牙军从塞纳出发攻打姆韦尼·马塔帕王国,在当地人民的回击下,几乎全军覆没。1574年莫桑比克人歼灭了驻赞比西河的200名葡萄牙军。17世纪居住在巴卢埃地区的人民以及赞比西河地区的通加人反抗葡萄牙的统治最为激烈。18世纪,当地非洲人经常袭击葡萄牙人的贸易据点及占领军驻地。19世纪,莫桑比克各族人民几乎都参加了反抗葡萄牙入侵和统治的斗争,恩戈尼人反对葡萄牙人的斗争持续了70年。他们占领洛伦索-马贵斯,攻陷索法拉,没收赞比西河以南的大地产。1885年恩戈尼酋长根根哈纳团结周围各族组成加扎联邦进行斗争,直到1895年才被镇压下去。居住在中部马尼卡高原的绍纳人,在酋长乌姆塔萨和马庞德拉的领导下,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反抗葡萄牙统治30多年,一度将葡萄牙人逐出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交界地区。莫桑比克北部尧族人民的斗争直到1912年才被镇压。

为反抗葡萄牙殖民者的压迫,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莫桑比克人大量逃亡邻国。1917年3月,巴卢埃地区人民再次举行武装起义,同年年底被镇压,起义军残部坚持游击战斗直到19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莫桑比克人民日益觉醒。1948年莫桑比克首都发生罢工斗争,1956年码头工人举行大罢工。60年代莫桑比克民族主义运动兴起,明确提出要求独立的口号。1960年莫桑比克民族民主联盟在南罗得西亚的索尔兹伯里成立;翌年,莫桑比克非洲民族联盟在肯尼亚成立;独立莫桑比克非洲人联盟在尼亚萨兰成立。上述3个政党1962年6月在达累斯萨拉姆合并为莫桑比克解放阵线。E.C.蒙德拉纳任主席。

共和国建立

1964年9月25日,莫桑比克解放阵线领导开展游击战争,经过10年英勇战斗,武装力量由200人发展到2万人,解放了北部3省以及中部两省的部分地区。1974年葡萄牙政变,葡萄牙新政府同莫桑比克解放阵线谈判,9月签署了《卢萨卡协议》。根据协议,1974年 9月20日成立了以莫桑比克解放阵线为主体的过渡政府,1975年 6月25日正式宣告成立,萨莫拉·莫伊塞斯·马谢尔任总统。1977年2月,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召开第3次代表大会,宣布在莫桑比克建设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将主要经济命脉及土地收归国有,发展公社村与合作社。1983年 4月,莫桑比克解放阵线第 4次代表大会确定今后三大任务为:保卫祖国,战胜不发达和建设社会主义。1975年6月25日莫桑比克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93年,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莫桑比克,1994年举行大选,希萨诺成为总统。1990年11月改国名为莫桑比克共和国,实行多党制。

位置境域

莫桑比克国土面积79.94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630公里。位于非洲东南部,南邻南非、斯威士兰,西界津巴布韦、赞比亚、马拉维,北接坦桑尼亚,东濒印度洋,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马达加斯加相望。位于非洲东南部,莫桑比克与马达加斯加之间的莫桑比克海峡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峡,全长1670公里。

气候

南回归线在南部通过,因此莫桑比克的气候,北部属热带。南部是副热带,所以境内气候炎热潮湿,全年平均气温为19.4°C。这个国家年分干湿两季,干季比较短,为每年四月至八月;湿季很长,为每年九月到次年五月。因此雨水丰富,几乎常年都会下雨,年雨量约500毫米到1000毫米。中部三比西河下游沿岸雨量最多,年雨量差不多有1000毫米到1500毫米。

资源

莫桑比克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主要包括钽、煤、铁、铜、金、钛和天然气等。其中,钽矿储量居世界之首,煤储量超过150亿吨,钛600多万吨,钽矿约750万吨。大部分矿藏尚未开发。

水里资源丰富,坐落在赞比西河上的卡奥拉·巴萨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07.5万千瓦,是建成当年非洲最大的发电站。

森林资源丰富,51%的国土被被森林覆盖,林木资源总量约17.4亿立方米,北部生产黑檀、红木、香木等硬木。

这里是大啖金枪鱼和海鲜的天堂,北部鲨鱼种类繁多。

习俗

莫桑比克为宗教国家,主要有基督教徒(天主教徒为主)、穆斯林教徒和印度教徒,因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基本上形成了西方习俗,无特别禁忌。

在莫桑比克流行以白为美的传统,因此这里的姑娘们总是想方设法使自己显得白一些。于是每天都会用香粉擦脸。他们相信借助自然物质中的神力可以使自己变得更美丽,因此她们不像其他国家的姑娘们使用化学化妆品,而是使用一种用当地的猴面包树制成的白色粉末,这种特殊的美容品在每家都储藏得很多。

同中国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莫桑比克共和国于1975年6月25日建交。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

中莫两国签有贸易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2001年,中莫成立经贸联委会。中方已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免除莫桑比克截至2005年底对华到期债务共计2.94亿元人民币。

中莫建交以来,中方承担了经济住房、国家体育场等23个成套项目、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等18个技术合作项目、3个考察项目。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有马普托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等。2010年,中莫两国贸易额为6.97亿美元。2012年,中莫双边贸易额为13.4亿美元,同比增长40.4%,其中中方出口9.4亿美元,进口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4.4%和56.6%。中方向莫主要出口机械及运输设备、纺织品、鞋类、谷物及其制品、金属制品、医药品等,从莫主要进口木材、铁矿砂及其精矿、芝麻。中方已给予莫方60%输华产品免关税待遇。

中、莫两国政府签有文化协定,两国文化和教育代表团曾分别互访。截至2012年,中方共接收莫奖学金生188名。2012年莫在华留学生284名。2012年,莫政府27名正部长分三批来华参加研讨班。2008年,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莫桑比克共和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两国签有医疗卫生议定书。自1976年起,中方先后向莫派出18批医疗队,共279人次。中国在莫有医疗队员14人。

中国湖北省与莫加扎省为友好省份,上海市与莫首都马普托市为友好城市。

参考资料

  1. 莫桑比克 The Republic of Mozambique,2345实用查询
  2. 莫桑比克国旗,360网,
  3. 莫桑比克国家概况,中国新闻网,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