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莫特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报佳音书店 的图片

莫特曼(1926年生),外文名:Moltmann,Jurgen ,改革宗神学家,自1967年起即为杜平根的神学教授。

神学(古希腊语:Θεολογια,拉丁语:theologia,英语:Theology)一词,广泛指称所有对神(上帝)这个主题展开的研究或学说。神学一词的希腊文Θεολογια是由Θεος(即“神”)和λογος(即“逻各斯/话语/学说”)两个字组合,字面上便有建立人类对上帝[1]正确认识的学说之意。为宗教研究的一个领域[2]

人物简介

早期的作品已使他名闻遐迩,特别是《希望神学》(Theology of Hope, London, 1967),此为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具影响力的一本神学书籍,包括西方与第三世界在内;《被钉十字架的上帝》(The Crucified God,道风山,1994),此为近代研究十字架神学最重要的一本书;以及许多论到教义(Dogmatic373,Dogma)神学中实际行动(Praxis950,Praxis and Orthopraxis 实际行动与正确行动)的文章,建构出他的政治神学(Political Theology941,Political Theology)。

莫特曼早期的作品,主要是以他所了解的十字架与复活的辩证(参辩证神学,Dialectical Theology359,Dialectical Theology)关系为中心而写成。他认为十字架与基督的复活(Resurrection of Christ015,Resurrection of Christ),正代表了完全的相对──十字架是完全被神遗弃的,而复活则是神的临在──而耶稣正是在这种矛盾中建立祂的身分。在《希望神学》中,莫特曼把重心放在复活上,他说复活是神应许给世界的希望(Hope587,Hope),因此他把末世论(Eschatology415,Eschatology)重新建立为神学的核心。耶稣怎样借着十架上的死亡认同今世一切反面的力量,同样地,祂的复活在每一方面都与十字架相对立,也成了整个世界要被改变的应许。这样看来,莫特曼的末世论,就是辩证和普世的(参普救主义,Universalism198,Universalism)。再者,此应许既关乎神要更新整个受造界,就能为我们现在投身改造世界的行动提供动机。《希望神学》就是这样指引神学与教会同时迎向世界,迎向将来,使二者都能带着希望,投入实际的行动。

被钉十字架的上帝》把重心移到十字架与受苦(Suffering123,Suffering)的爱〔Love742,Love;参十字架的神学(Cross, Theology of the329,Cross, Theology of the)〕。耶稣的死被解释成父神的完全遗弃,但同时,那也是神表明祂爱那些心中无神,本被神所弃的人;祂借着耶稣复活的应许,与他们和解,使救恩能够临到他们。这条路线的思想,引导莫特曼探讨神论和神义论(Theodicy153,Theodicy)。十字架是一宗圣父与圣子之间的事件,它本身亦是神受苦的事件,因此十字架需要三位一体(Trinity179,Trinity)的神学,和神是可以受感动的思想来解释。神既主动与一切受苦的人认同,就把苦难引入了三位一体的历史,并且让人得到盼望,在末世所有苦难都会克服。

莫特曼最重要的三本神学着作中最后一本,是《教会在圣灵能力之下》(The Church in the Power of the Spirit, London, 1977),他是从圣灵论(Holy Spirit580,Holy Spirit)来建立教会论;此书也是本于十架与复活的辩证关系,来建立末世的天国(Heavenly Kingdom542,Heavenly Kingdom)。教会(Church284,Church)是由一班朋友组成的开放群体,他们本身是委身的,也带着圣灵的恩赐,与贫穷和受压逼的人在一起。

这三本书互为表里,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同一个神学远象。但后来莫特曼以它们为另一套更重要的书预备道路,已面世的有︰《三位一体与神的国度》(The Trinity and the Kingdom of God, London, 1981),此书看三位一体论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且也受着世界的影响;《创造的神》(God in Creation, London, 1985)把创造论(Creation325,Creation)中的圣灵论引伸到生态的关怀(参自然界神学,Nature, Theology of834,Nature, Theology of)。在这些及其它较次要的作品,莫特曼解释传统和圣经的信仰时,均忠实又具创意,更重要者是他重视实践,从而使教会向现实的世界开放,敢于承担、批判和改造。

参考文献

  1. 上帝,优文网,2014-05-28
  2. 神学的定义与任务,太原市基督教两会,201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