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莫索湾沙漠研究站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莫索湾沙漠研究站1956年,中国科学院组建了新疆综合考察队,开始了对包括沙漠在内的新疆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全面考察。1958年,中科院开始在包括新疆在内的西北和内蒙古六省区建立沙漠及改造利用的综合考察和定位、半定位试验研究站。1960年,莫索湾站成立。莫索湾站是干旱区沙漠—绿洲过渡地带的代表性站点,是新疆成立最早的一批野外观测站,建站初期以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自然演变趋势和沙漠化防治[1]为主要方向。1979年后,重点开展生物防沙措施研究。2007年研究站成为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基地, 2010年建设综合办公楼,2013年又加入中国荒漠—草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2014年修缮宿舍楼并建设风洞实验室。

目录

二、基本概况

莫索湾沙漠研究站站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莫索湾垦区150团2连,玛纳斯河流域,南距石河子市100公里,东距乌鲁木齐市240公里,站区的东、西、北三面都是沙漠。站区面积为198公顷,地理坐标:北纬45°01′、东经86°06′,海拔346 m。属典型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6.6 ℃ ,7月平均气温25.8℃,1月平均气温18.4℃。年均降水量117毫米,年均蒸发量1979.5毫米。无霜期135~205天。

站区内立地类型主要包括农田、天然林地、人工林地、撂荒地、沙丘、光板地等。站区外立地类型主要为固定、半固定沙垄。区域典型土壤为灰漠土和风沙土,植被以白梭梭、沙拐枣等沙旱生植物为主,站区内分布有天然风沙地貌和荒漠植被,同时也有人工恢复梭梭固沙林和农田。主要农作物有棉花,粮食和油料[2]等。

站区内主要设置生活区、集水造林区、荒漠保育区。生活区建有综合办公楼、库房、蓄水池、风洞实验室、宿舍楼、苗木引种和定植区、有机农业区、灌木种植区、苗圃区、集水造林实验区、新材料实验区等。

三、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

台站主要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沙漠绿洲生态交错带的组成、结构、功能及演变规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及沙产业建设发展模式、沙漠灾害的形成与沙害防治,同时开展沙地生态系统水、土、气、生要素的长期监测和资料积累。

站长:李生宇 副站长:宋春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