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索灣沙漠研究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莫索灣沙漠研究站1956年,中國科學院組建了新疆綜合考察隊,開始了對包括沙漠在內的新疆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全面考察。1958年,中科院開始在包括新疆在內的西北和內蒙古六省區建立沙漠及改造利用的綜合考察和定位、半定位試驗研究站。1960年,莫索灣站成立。莫索灣站是乾旱區沙漠—綠洲過渡地帶的代表性站點,是新疆成立最早的一批野外觀測站,建站初期以研究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自然演變趨勢和沙漠化防治[1]為主要方向。1979年後,重點開展生物防沙措施研究。2007年研究站成為國家荒漠—綠洲生態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研究基地, 2010年建設綜合辦公樓,2013年又加入中國荒漠—草地生態系統觀測研究野外站聯盟,2014年修繕宿舍樓並建設風洞實驗室。
二、基本概況
莫索灣沙漠研究站站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莫索灣墾區150團2連,瑪納斯河流域,南距石河子市100公里,東距烏魯木齊市240公里,站區的東、西、北三面都是沙漠。站區面積為198公頃,地理坐標:北緯45°01′、東經86°06′,海拔346 m。屬典型大陸性乾旱氣候,年平均氣溫6.6 ℃ ,7月平均氣溫25.8℃,1月平均氣溫18.4℃。年均降水量117毫米,年均蒸發量1979.5毫米。無霜期135~205天。
站區內立地類型主要包括農田、天然林地、人工林地、撂荒地、沙丘、光板地等。站區外立地類型主要為固定、半固定沙壟。區域典型土壤為灰漠土和風沙土,植被以白梭梭、沙拐棗等沙旱生植物為主,站區內分布有天然風沙地貌和荒漠植被,同時也有人工恢復梭梭固沙林和農田。主要農作物有棉花,糧食和油料[2]等。
站區內主要設置生活區、集水造林區、荒漠保育區。生活區建有綜合辦公樓、庫房、蓄水池、風洞實驗室、宿舍樓、苗木引種和定植區、有機農業區、灌木種植區、苗圃區、集水造林實驗區、新材料實驗區等。
三、研究方向與研究內容
台站主要研究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演變規律和發展趨勢、沙漠綠洲生態交錯帶的組成、結構、功能及演變規律、退化生態系統恢復及沙產業建設發展模式、沙漠災害的形成與沙害防治,同時開展沙地生態系統水、土、氣、生要素的長期監測和資料積累。
站長:李生宇 副站長:宋春武。
參考文獻
- ↑ 沙漠化防治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國際社會應共同努力 ,搜狐,2020-11-24
- ↑ 【科普分享】油料油脂基本知識 ,搜狐,202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