菘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菘藍(學名:Isatis indigotica Fortune)是十字花科,菘藍屬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0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植株光滑無毛,基生葉蓮座狀,長圓形至寬倒披針形,藍綠色,長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基部葉耳不明顯或為圓形。萼片寬卵形或寬披針形,花瓣黃白,寬楔形,短角果近長圓形,扁平,果梗細長,微下垂。種子長圓形,淡褐色。4-5月開花,5-6月結果。[1]
原產中國,中國各地均有栽培。喜溫暖氣候,耐寒,怕澇。所以在種植時要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或富含腐殖質的土壤種植。
菘藍的根(板藍根)、葉(大青葉)均供藥用,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利咽止痛的功效。葉還可提取藍色染料;種子榨油,供工業用。
藥用: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肝;胃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來源; 乾燥葉及根,根入藥稱「板藍根」,葉入藥稱「大青葉」。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消斑,治溫病發熱、發斑、風熱感冒、咽喉腫痛、丹毒、流行性乙型腦炎、肝炎和腮腺炎等症。
附方
菘藍治流行性感冒: 板藍根一兩,羌活五錢。煎湯,一日二次分服,連服二至三日。(《江蘇驗方草藥選編》)
菘藍治痘疹出不快: 板藍根一兩,甘草三分(銼,炒)。上同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取雄雞冠血三兩點,同溫酒少許,食後,同調下。(《閻氏小兒方論》)
菘藍治大頭天行: 初覺憎寒體重,次傳頭面腫盛,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黃芩(酒炒)、黃連(酒炒)五錢,陳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參二錢,連翹、板藍根、馬勃、鼠粘子、薄荷一錢,僵蠶、升麻七分,柴胡、桔梗二錢。為末湯調,時時服之,或蜜拌為丸,噙化。
菘藍治肝硬化: 板藍根一兩,茵陳四錢,鬱金二錢,苡米三錢。水煎服。(《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菘藍治肝炎: 板藍根一兩。水煎服。(《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菘藍預防流行性腮腺炎: 板藍根、山茨菇各一兩,連翹八錢,甘草六錢,青黛一錢(沖服)。上藥用水浸泡半小時,放入大砂鍋內,放清水800~1000毫升,煎成500毫升,分為10份,裝入小瓶。4歲以上兒童每天服一次,每次15毫升;1~3歲每次服10毫升,每天一次,溫服。(《全展選編·愛國衛生》)
藥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用 : 菘藍的清熱解毒功效主要體現在治療急性感染性疾病,菘藍具有廣譜抗菌作用。菘藍及其活性提取物對乙肝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單純皰疹病毒、腎病綜合徵,出血熱病、毒巨細胞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
抗內毒素作用 : 在急性感染性疾病的發病和發展過程中內毒素具有普遍的影響,顯著降低內毒素性DIC家兔血清LPO水平,提 高其SOD的活力,從而拮抗內毒素的生物效應。
解熱作用: 發熱是溫熱病的主要症狀。據研究,菘藍能降低傷寒、副傷寒等所致的體溫升高,有良好的解熱作用。
抗炎作用: 非特異性抗炎試驗表明,菘藍顯著拮抗細菌、病毒引起的炎症反應。
抑制血小板聚集: 研究表明,菘藍對二磷腺苷誘導的家兔血小聚集有顯著抑制作用,有效成分為尿苷、次黃嘌呤、尿嘧啶、水楊酸等。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菘藍多糖對特異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 、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
化學成分
2,,4(1H,3H)喹唑二酮,5-羥基-2-吲哚酮,靛藍,靛玉和扶桑甾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