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菲力普•強森

增加 373 位元組, 4 年前
{{Infobox person
| name = 菲力普·強生<br>Philip Johnson
| image = <img src="http://forgemind.net/media/wp-content/uploads/2014/02/Philip -Johnson-portrait-02.2002jpg" width="220" ><br><small>[http://forgemind.FILARDOnet/media/wp-content/uploads/2014/02/Philip-Johnson-portrait-02.jpg原圖鏈結][http://forgemind.net/media/archives/43 圖片來自準建築人手札網站]</small>| caption = 菲力普·強生在95歲時攝於[[曼哈頓]][[西格拉姆大廈]]辦公室,前方是為[[卡達]]收藏家所做30英呎高、60英呎寬的雕塑模型。
| birth_name =
| birth_date = {{birth date|1906|7|8}}
}}
'''菲力普·寇特琉·強生'''   ({{lang-en|'''Philip Cortelyou Johnson'''}}/Philip Johnson,{{bd|1906年|7月8日|2005年|1月25日|catIdx=Johnson}})  從1980年代起,[[後現代建築]]為其主要建築風格,  是一位 有影響力 非常著名 的[[美國]][[建築師]] 。他為人所熟知的是自1980年代起的[[後現代建築]]作品
== 生平 ==
菲力普·強生曾就讀於[[哈佛大學]]設計學院研究所 。1930年,他在[[紐約市]][[現代藝術博物館]]成立了建築與設計部門。1961年,入選[[國家設計學院]]的準會員,而後在1963年成為該院院士。他於1978年被授予了[[美國建築師學會]]{{tsl|en|AIA Gold Medal|美國建築師學會金獎|金獎}};1979年,獲頒[[普立茲克建築獎]],是該獎項的第一位得主
1930年,他在[[紐約市]][[現代藝術博物館]]成立了建築與設計部門。 1961年,入選[[國家設計學院]]的準會員, 1963年成為該院院士。  1978年被授予了[[美國建築師學會]]{{tsl|en|AIA Gold Medal|美國建築師學會金獎|金獎}}; 1979年,獲頒[[普立茲克建築獎]],是該獎項的第一位得主。 強生是一個[[男同性戀]]者, 在1993  1993 年公開[[出櫃]],他也是美國最著名坦承自己是男同性戀的建築師。 強生   退休後都在他的「[[玻璃屋 (新迦南)|玻璃屋]]」生活 ,2005  2005 年於夢中辭世;相伴45年的伴侶{{tsl|en|David Whitney||惠特曼}}於同年也以66歲之齡過世。<ref name=alp>{{en}}Pierce, Lis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August 1, 2010, pp 1, A4, ''{{tsl|en|The Advocate (Stamford)|The Advocate}}'' of Stamford, Connecticut</ref><ref name=bgpjg>{{en}}Gutoff, Bija, [http://www.apple.com/pro/profiles/glasshouse/ "Philip Johnson: A Glass House Opens"]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208181856/http://www.apple.com/pro/profiles/glasshouse/ |date=2010-02-08 }}, at Apple website, no date given, retrieved August 8, 2010</ref><ref>{{en}}{{Subscription required|date=August 2010}} {{cite news|url=http://www.nytimes.com/2005/06/14/arts/design/14whitney.html|title=David Whitney, 66, Renowned Art Collector, Dies|publisher=''[[纽约时报]]''|accessdate=2009-05-11|first=Randy|last=Kennedy|date=2005-06-14}}</ref><ref>{{en}}[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m1UEAAAAMBAJ&pg=PA70&lpg=PA70&dq=Lyrical+Abstraction+Whitney+catalog&source=bl&ots=WBmFZkTZT3&sig=5Wgy2zOaoyJ39hI7sTAYccmJjCI&hl=en&ei=BZwNTKORF8SBlAf3rs2XDg&sa=X&oi=book_result&ct=result&resnum=2&ved=0CBQQ6AEwATgy#v=onepage&q&f=false]
Bourdon, David (May 1970). "What's Up in Art, The Castelli Clan". ''[[生活 (雜誌)|生活]]''. Accessed June 9, 2010.</ref>
== 早年建築啟蒙時期 ==
強生出生在[[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 (俄亥俄州)|克利夫蘭]],是[[新阿姆斯特丹]]地區強生家族的子孫,他的先祖{{tsl|en|Jacques Cortelyou|寇特琉}}曾為{{tsl|en|Peter Stuyvesant|彼得·史蒂文森}}規劃[[新阿姆斯特丹]]的第一個造鎮計畫。強生早年就讀於[[紐約州]][[柏油村 (紐約州)|柏油村]]的{{tsl|en|Hackley School|哈克利中學}},而後在[[哈佛大學]]主修歷史和哲學,尤其專注於在[[蘇格拉底]]以前的哲學家的著作。他因數次延長歐洲的旅行而中斷學業<ref>{{en}}{{cite news |url=http://www.guardian.co.uk/obituaries/story/0,3604,1401260,00.html |title=Philip Johnson — Flamboyant Postmodern Architect Whose Career Was Marred by a Flirtation with Nazism|first=Andrew |last=Saint |work=[[衛報]] |date=2005-01-29 |accessdate=2010-08-12}}</ref>,   這幾段旅行就成為他求學中最關鍵的時刻;他遊覽了法國的[[沙特爾]]城、希臘的[[帕德嫩神殿]]以及許多古代遺址,這使他愈來愈醉心於建築。
1928年,強生與建築師[[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密斯]]見面,當時密斯正在設計1929年的[[巴塞隆納德國館|巴塞隆納世界博覽會德國館]]。這場會面不但帶給強生很大的啟示,也使雙方培養出既競爭又合作的終生情誼。
強生 從德國回來後就成為[[現代主義建築|新建築]]的信仰者。為了考察第一手的最新建築趨勢,他與朋友{{tsl|en|Alfred H Barr, Jr.||巴爾}}和{{tsl|en|Henry-Russell Hitchcock||希區考克}}更全面地在歐洲旅行 。1932  1932 年,他們匯集了三人的探索成果在現代藝術博物館發表了深具標竿意義的主題「國際樣式:1922年以來的建築」,這場發表會不但影響深遠,也向美國大眾介紹了[[現代主義建築]]。會中提到的重要建築師包括[[柯比意]]、[[沃爾特·格羅佩斯|格羅皮烏斯]]和[[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密斯]]。這場發表會也因為一場爭議而變得更出名:建築師[[法蘭克·洛伊·萊特|萊特]]惱怒地撤回了他的作品,因為在會中他並未獲特別重視。
作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持續擁護者,強生利用在[[現代藝術博物館]]職務的號召力,於1935年安排[[柯比意]]首訪美國,並積極運作讓[[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密斯]]和[[马塞尔·布劳耶|布劳耶]]移民美國。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20px 0 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img src="http://dataroom.tw/archicake/upload/image/2013APR/cn_image_size_philip-johnson-glass-house-h670-search.jpg" width="250"><br><small> 第一屆普利茲克獎得主菲利普·強生<br>作品:《玻璃屋》 </small> <br> <small>[http://dataroom.tw/archicake/upload/image/2013APR/cn_image_size_philip-johnson-glass-house-h670-search.jpg 原圖鏈結] [http://www.mmag.com.tw/ad/20130424-architectural_design-673 圖片來源META線上雜誌]</small>
|}
</div>
== 著名作品 ==
{{DEFAULTSORT:Johnson, Philip}}
[[Category:普利兹克奖得主]][[Category:後現代建築師]][[Category:現代主義建築師]][[Category:美國 建築師]]
[[Category:哈佛大學校友]]
[[Category:美國LGBT人物]]
[[Category:克里夫蘭人]]
72,6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