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雕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菲律宾雕鸮 [1]是鸮类中体形最大的,体长56~89厘米,体重1400~3950克。面盘显著,为淡棕黄色,杂以褐色的细斑。
名称类别
【拉丁学名】Bubo philippensis 【命名时间】Kaup, 1851 【英文名称】Philippine Eagle-owl
形态特征
眼先密被白色的刚毛状羽,各羽均具黑色端斑。眼的上方有一个大形黑斑。皱领为黑褐色。头顶为黑褐色,羽缘为棕白色,并杂以黑色波状细斑。耳羽特别发达,显著突出于头顶两侧,外侧呈黑色,内侧为棕色。通体的羽毛大都为黄褐色,而具有黑色的斑点和纵纹。喉部为白色,胸部和两胁具有浅黑色的纵纹,腹部具有细小的黑色横斑。虹膜金黄色或橙色。脚和趾均密被羽,为铅灰黑色。
体型:体重♂1410-3959g,♀1025-2200g;体长♂555-732mm,♀650-890mm;嘴峰♂40-49mm,♀44-50mm;翅♂430-480mm,♀410-500mm;尾♂225-300mm,♀260-295mm;跗跖♂66-99mm,♀73-84mm。
生态习性
雕鸮栖息于山地森林、平原、荒野、林缘灌丛、疏林,以及裸露的高山和峭壁等各类环境中。在新疆和西藏地区,栖息地的海拔高度可达3000~4500米左右。通常活动在人迹罕到的偏僻之地,除繁殖期外常单独活动。白天多躲藏在密林中栖息,常缩颈闭目栖于树上,一动不动,但它的听觉甚为敏锐,稍有声响,立即伸颈睁眼,转动身体,观察四周动静,如有危险就立即飞走。飞行时缓慢而无声,通常贴着地面飞行。
分布范围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易危(VU)。
参考文献
- ↑ 菲律宾雕鸮. 每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