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萧珊

增加 13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人物介绍==
   ''' 萧珊 ''' (1917-1972), [[ 巴金 ]] 之妻,与巴金厮守28年直到逝世。原名 ''' 陈蕴珍 ''' ,乳名长春,1917年1月8日出生于 [[ 浙江 ]][[ 宁波 ]] 鄞县迎凤桥。1936年至 [[ 上海 ]] ,入爱国女子中学读书,参加学校戏剧演出,扮演话剧《雷雨》中的四凤,进而结识进步人士。在上海读中学期间读到巴金的作品,喜爱巴金,开始与他通信相识并相恋。并在巴金鼓励下,开始文学创作,根据抗战期间参与抗日救亡运动的经历,创作了处女作散文《在伤兵医院》,1937年发表于茅盾主编的《烽火》杂志。随后,她跟随巴金一路西行避战,发表多篇抗战题材的游记散文,并考入 [[ 昆明 ]] 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
  1942 1942 年决定辍学陪巴金筹备文化生活出版社,照顾巴金。1944年5月两人于 [[ 贵州 ]] 花溪结婚,次年生下女儿小林。抗战后期两人返回上海,作为女主人照料家事、照顾孩子。1950年儿子小棠出生。在理料家务之余,萧珊积极学习俄语,并协助巴金处理出版事务,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后为《上海文学》、《收获》等杂志义务编稿、组稿,翻译俄文书籍。著作有《家书:巴金萧珊书信集》、《萧珊文存》等,译作有《阿细亚》(屠格涅夫)、《奇怪的故事》(屠格涅夫)《初恋》(屠格涅夫)《别尔金小说集》(普希金)等作品。
   文革期间巴金受到残酷迫害,萧珊也因与巴金的关系受到非人待遇。精神受辱、亲友隔绝,身心受到摧残。1972年7月萧珊因患癌症住院,而巴金在干校劳动不被允许探望,萧珊只得独自在医院接受治疗,半个月后病逝上海。在萧珊去世3年之后,巴金才获许把萧珊的骨灰捧回,巴金将妻子的骨灰放在自己的枕边,一直到2005年去世。骨灰于2005年与巴金骨灰掺和,撒入东海。
==人物图片==
  作为巴金先生的夫人,萧珊女士常年以照顾家庭、协助巴金先生处理出版事务为重,她的文学功底、翻译水平常常被低估甚至忽视。萧珊女士抗战时期的随笔作品《在伤兵医院中》《在孤军营中》《沪港途中》《在海防》《滇越路上》等,记下与民族共艰危的经历,文字里洋溢着坚定、乐观的精神。又如1960年代的散文《幸福的会见》《在刘胡兰烈士的故乡》、描写药店营业员劳模事迹的散文《亲人》等,反映了她主动融入社会生活的经历,她以富有个性的笔调写出自己对新社会的理解。
  巴金故居的餐厅里有一架钢琴,是萧珊用自己第一部翻译作品《阿细亚》的稿费购买、赠送给女儿小林的礼物。在萧珊1952年8月25日致巴金的信中记录了翻译的缘起,萧珊写道:“我不知道你会不会笑我,我想译屠氏的《阿细亚》,我有了一本俄文的、但不知英文的你放在哪只书柜,我知道你要译这本书的,但还是让我译罢,在你帮助下,我不会译得太坏的。”译文不仅有《阿细亚》,还有萧珊译《初恋》《小姐——乡下姑娘》《别尔金小说集》等作品。巴金曾这样评论萧珊的译笔:“我很喜欢她翻译的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小说。虽然译文并不恰当,也不是 [[ 普希金 ]] [[ 屠格涅夫 ]] 的风格,它们却是有创造性的文学作品,阅读它们对我是一种享受。”
*'''倾心付出的妻子和母亲'''
  作为 [[ 武康 路113 路]]113 号的女主人,这座庭院的每个角落都留有萧珊女士的足迹,她与巴金相濡以沫、忠贞不贰的爱情,她对子女倾情奉献的母爱,她美丽端庄的形象、生活中的点滴都在展览中呈现。从活泼鲜丽的青年到沉稳端庄的中年,再到凝重疲惫的1960年代,多幅萧珊的珍贵历史照片配以同时代作家描述她的文字展示。照片墙上,集中组合了各个时代巴金一家的合照。萧珊当年使用的上海公交月票、手包、穿过的外套、“上海”牌手表、帮助巴金批复读者来信的信封及病后申请医疗费用的报告,让观众接触到一个真实立体的萧珊。
  巴金与萧珊的爱情生活在二人的信件中可窥端倪。“我的心里永远有你。……在任何情况下我要做一个值得你的爱的人。”(1952年巴金致萧珊)“当我寂寞的时候,当我想念你的时候,你会特然的站在我的前面。”(1952年萧珊致巴金)他们的爱情,转化为家事的安排、对孩子的叮咛、在工作上的交流,融于整个家庭生活,化于无形。萧珊1960年代的就诊记录旁,是巴老《怀念萧珊》的手稿,淡蓝色的笔迹记录着两人经历的风雨,抒写对亡妻的深情,不禁使人动容。冰心曾这样评价巴金:“他最可佩服之处,就是他对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上的严肃和专一。……他对萧珊的爱情是严肃、真挚而专一的,这是他最可佩处之一。”
*'''受欢迎的女主人'''
  萧珊天性活泼,待人热情真诚,朋友们都喜欢她。黄裳在《琐记》中回忆:“当时巴金住在霞飞坊(今淮海坊),他家来往的朋友多,兼职就像一座文艺沙龙。女主人萧珊殷勤好客,那间二楼起坐室总是有不断的客人。……萧珊有许多西南联大的同学,如 [[ 汪曾祺 ]] [[ 查良铮 ]] [[ 刘北汜 ]] 也不时来做。谈天迟了,就留下晚饭……”全家搬至武康路后,萧珊的个性依然为她获得许多友情。为刊物义务编稿、组稿时,她“又热情,又撒娇”地向冰心催稿“你再不来稿,我就要上吊了”;为朋友沏茶待客时,她“濯器、炽炭、注水、淋壶、筛茶”,使汪曾祺写道“印象深刻”;1972年身心疲惫时期收到沈从文来信时,她“拿着五张信纸反复地看,含着眼泪地说:‘还有人记得我们啊!’”
==个人作品==
{| class="wikitable"
|-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 scope="col" colspan=6 | 创作文章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 出版时间 !! 作品 !! 作品类别 !! 阅读  !! 出版社!! 备注
|-
| 1966.6.22 ||在刘胡兰烈士家乡|| 散文 || ||文汇报||
|-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 scope="col" colspan=6 |合集
|-
| 1998.9 || 《探索人生》 ||||||江苏文艺出版社 || 萧珊和巴金的合集
|-
| 2009.3|| 《萧珊文存》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 scope="col" colspan=6 |日记、书信
|-
| 1994.10 || 《家书——巴金萧珊通信集》 || 书信 || ||浙江文艺出版社||李小林编
|-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 scope="col" colspan=6 |译著
! 出版时间 !! 译文 !! 作品类别 !!著作者!!出版社!!备注
|-
| 1953.6 || 《阿细亚》|| 中短篇小说 ||屠格涅夫|| 平明出版社||
|-
| 1954.5 || 《初恋》||中短篇小说 ||屠格涅夫||平明出版社 ||
|-
| 1954.11 || 《奇怪的故事》|| 中短篇小说 ||屠格涅夫|| 平明出版社||
|-
| 1954.12 || 《别尔金小说集》 || 中短篇小说|| 普希金|| 平明出版社||
|-
| 1959.6||《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选》||中短篇小说集||屠格涅夫||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巴金合译
|-
| 1982.11 || 《黑桃皇后及其它》|| 中短篇小说集 ||普希金||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与巴金合译
|-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 scope="col" colspan=6 |未刊稿和未完成稿
|}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00260">
《怀念萧珊》01.jpg|《怀念萧珊》
《怀念萧珊》02.jpg|《怀念萧珊》巴金手稿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中国人]]
[[Category:作家]]
97,92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