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萨拉热窝事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Danilo Ilić领导。刺杀事件的政治目标是断绝南部斯拉夫民族省份与帝国的联系,给合并成南斯拉夫带来可能。刺客的动机与后来的波斯尼亚青年运动一致。在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王国发出的最后通牒被部分驳回后,便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萨拉热窝事件(Attentat von Sarajevo),又称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及苏菲,霍恩贝格公爵夫人遇刺案(Assassination of 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 and Sophie, Duchess of Hohenberg),是指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位假定继承人弗朗茨·斐迪南及其妻子{le|苏菲,霍恩贝格公爵夫人|Sophie, Duchess of Hohenberg}}遭到萨拉热窝刺客六人组(五名塞尔维亚人,一名波斯尼亚人)成员之一的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枪杀的事件。该刺客组织由波斯尼亚塞尔维亚人、黑手秘密社团成员{le|达里洛·伊利奇|Danilo Ilić领导。刺杀事件的政治目标是断绝南部斯拉夫民族省份与帝国的联系,给合并成南斯拉夫带来可能。刺客的动机与后来的波斯尼亚青年运动一致。在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王国发出的最后通牒被部分驳回后,便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奥匈帝国随后宣战。

受审的塞尔维亚阴谋者有塞尔维亚军事情报主任{le|德拉古廷·迪米特里杰维奇|Dragutin Dimitrijević}}、他的左右手{le|伊斯拉夫·坦科斯奇|Vojislav Tankosić}}和间谍拉德·马洛巴比奇(Rade Malobabić)。坦科斯奇为刺客装备了炸弹和手枪,并训练了他们。刺客获准使用马洛巴比奇用于渗透入奥匈帝国行动的武器、安全屋和特工。

刺客六人组是秘密网络的关键人物,仍然活着的塞军关键阴谋者被逮捕、受审、定罪和处罚。在波斯尼亚被捕的人士于1914年10月在萨拉热窝受审。其他共犯被逮捕,赶在1916-1917年法国控制萨洛尼卡阵线前于塞尔维亚袋鼠法庭以莫须有的罪名受审;塞族处决了三名高级军方同谋。刺杀事件的大部分资料出自这两场审判及相关的记录。

奥匈帝国发行的纪念斐迪南夫妇的邮票

背景

根据《1878年柏林条约》,奥匈帝国获得占领管理奥斯曼{le|波斯尼亚省|Vilayet of Bosnia}}的授权,而奥斯曼帝国保留官方主权。根据同一条约,大国集团(奥匈帝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官方上认可塞尔维亚公国为完全主权国家。塞尔维亚公国四年后在后来成为国王{le|塞尔维亚的米兰一世|Milan I of Serbia}}的米兰王子奥布仁诺维奇四世({lang|de|Prince Milan IV Obrenović}})的统治下,变为王国。当时塞尔维亚的君子隶属于奥布仁诺维奇王室,仍与奥匈帝国保持着密切的外交关系,满足于统治条约所界定边境的领土{sfn|MacKenzie|1995|pp=9–10}}。

大局于1903年5月改变May Coup (Serbia),时值塞尔维亚军官{le|德拉古廷·迪米特里杰维奇|Dragutin Dimitrijević}}率兵攻占塞尔维亚皇宫。经过黑暗中的激烈战斗,袭击者抓住了皇室保卫队队长拉扎·佩德罗维奇将军({lang|de|General Laza Petrović}}),德拉古廷迫使将军说出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奥布仁诺维奇及其妻子德拉加皇后的藏身处。袭击者打开了国王和皇后藏身处的大门,国王身中三十枪,皇后中十八枪。麦肯齐写道:“皇室人员的尸体被剥离并惨遭分尸[1]。”袭击者将国王和皇后的尸体扔出窗外,打断了皇室人员想反击的念想。沃伊斯拉夫·坦科斯奇随后杀害了佩德罗维奇将军,后又组织杀害了皇后的弟兄们,并和迪米特里杰维奇策划了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谋杀案{sfn|MacKenzie|1995|pp=23–24}})。同谋者推举卡拉多德维奇王室的彼得一世为新国王{sfn|MacKenzie|1995|pp=23–24}}。

新王朝更加奉行民族主义,与俄罗斯关系和善,却对奥匈帝国不太友好{sfn|MacKenzie|1995|pp=24–33}}。随后的十年中,塞尔维亚与邻国之间的纷争不断,塞尔维亚转为建立权利,逐步恢复14世纪的帝国。这些冲突包括1906年与奥匈帝国爆发的关税之争(史称猪战{sfn|MacKenzie|1995|p=27}})、塞尔维亚假装抗议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1908年-1909年波斯尼亚危机(最终于1909年3月以塞尔维亚默许不索偿而结束{sfn|Albertini|2005|pp=291–292}})以及1912年-1913年塞尔维亚从奥斯曼帝国的手中征服马其顿科索沃,驱逐保加利亚巴尔干战争{sfn|Albertini|2005|pp=364–480}}。

塞尔维亚的军事胜利与塞尔维亚人对奥匈帝国吞并波黑的愤慨之情,给国内和奥匈帝国塞族中的民族主义者壮了胆,奥匈帝国塞族对奥匈帝国的统治恼怒成羞,他们的民族主义情绪被塞族“文化”组织煽动{sfn|MacKenzie|1995|pp=36–37}}{sfn|Albertini|1953|pp=19–23}}。接下来的五年引发1914年孤胆刺客——大部分是奥匈帝国的塞族公民——在克罗地亚和波黑开展一系列针对奥匈帝国官员的暗杀行动,但均未获成功{sfn|Dedijer|1966|pp=236–270}}。刺客受到塞尔维亚的零星支持。

1910年6月15日,{le|波格丹·泽拉吉奇|Bogdan Žerajić}}谋杀波黑铁腕首长马里扬·瓦里撒尼Marijan Varešanin未遂。22岁的泽拉吉奇是黑塞哥维那内韦西涅的东正教徒,就读于{le|萨格勒布大学法学院|Faculty of Law, University of Zagreb}},经常前往贝尔格莱德{sfn|Dedijer|1966|p=243}}{sfn|Dedijer|1966|pp=203–204}}。泽拉吉奇身中五枪,脑部的致命一枪启发包括普林西普及其同伙卡布里诺维奇等后来的刺客。普林西普表示:“泽拉吉奇是我第一个模范。17岁时我路过他的坟墓,反映出我们的悲惨状况和他们的思想。正是在那儿我下定决心迟早犯下暴行”{sfn|Albertini|1953|p=50}}。“

1913年,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吩咐斐迪南大公计划于1914年6月视察波斯尼亚的军事演习{sfn|Dedijer|1966|p=285}}。演习完毕后,斐迪南计划携妻参观萨拉热窝在新址建设的新国家博物馆{sfn|Dedijer|1966|p=9}}。公爵夫人索菲的大儿子马克西米连公爵表示:“母亲担心父亲的安全,就陪着他。”{sfn|Dedijer|1966|p=286}}

由于“捷克的伯爵夫人被奥地利法院视为平民”,弗朗茨·约瑟夫皇帝才同意两人的婚事,但开出子孙永远不能继承皇位的条件。6月28日是这两人贵庶通婚的14周年纪念日。正如历史学家A·J·P·泰勒指出:“

{quote|(苏菲)永远不能同享(弗朗茨·斐迪南)的地位......永远不能分享他的光彩,永远不能再任何公众场合坐在他旁边。有一个漏洞......当他展示出军事能力,他的妻子就可以享受同等地位的认可。因此,他在1914年决定视察波斯尼亚的部队。在该国的首都萨拉热窝,大公及其妻可以并排驾驶敞篷车......所以,大公是为了爱情而赴死的{sfn|Taylor|1963|p=13}}。

弗朗茨·斐迪南是发展联邦制的拥护者,被认为广泛赞成三权分立,即在奥匈帝国的统治下可将奥匈帝国境内的斯拉夫族地区重组为第三个皇室{sfn|Albertini|1953|pp=11–17}}。斯拉夫王国可能是针对塞族领土收复主义的堡垒,斐迪南大公因此被认为同是领土收复主义者的威胁{sfn|Albertini|1953|pp=87–88}}。普林西普后来向法院陈述,防止斐迪南大公计划改革是他的动机之一{sfn|Albertini|1953|p=49}}。

暗杀当天的6月28日(儒略历6月15日)是圣维特节。在塞尔维亚它被称为Vidovdan,用来纪念1389年因一名塞族人在帐篷内被苏丹人刺杀而爆发的、反对奥斯曼帝国的科索沃战役

事发经过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到新近被奥匈帝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这次军事演习又是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的,因而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仇恨。

1914年6月28日上午约十点,奥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夫妇抵达萨拉热窝火车站。数百名民众热情的迎接,而在人群中则有七名刺客在伺机而动,后来斐迪南夫妇坐上敞蓬礼车前往市府大厅,途中遭到刺客之一的内德利科·查布林诺维奇(Nedeljko Čabrinović)用手榴弹袭击,但大公下意识的手一挥,手榴弹滚到了车后,立即爆炸。夫妇二人幸运避过一劫,内德利科·查布林诺维奇马上服下氰化物并跳河企图自杀不遂,其后被赶至军警拘捕。[來源請求]

之后,斐迪南大公改变预定行程,决定要到医院探视一名受轻伤的副官,但随从人员忘了通知领头车队,因此车队依然照原订计画行驶。不幸的是,大公的敞蓬礼车在前往拉丁大桥时,于街角停下,一名叫普林西普的刺客以离斐迪南王储夫妇不到两米的距离用手枪向两人各射出一发子弹,行凶后普林西普服下氰化物企图自杀,但因为药物过期而失败,手枪被打落地后被逮捕,而斐迪南大公夫妇则双双送医不治身亡。

影视作品

脚注

  1. MacKenzie 1995, p. 22.

参考文献

  • Albertini, Luigi. Origins of the War of 1914 II.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3. OCLC 168712. 
  • Albertini, Luigi. Origins of the War of 1914 I. New York: Enigma Books. 2005. ISBN 1-929631-31-6. 
  • Belfield, Richard. The Assassination Business: A History of State-Sponsored Murder. New York: Carroll & Graf. 2005. ISBN 0-7867-1343-7. 
  • Dedijer, Vladimir. The Road to Sarajevo.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66. OCLC 400010. 
  • MacKenzie, David. Black Hand on Trial: Salonika 1917. Eastern European Monographs. 1995. ISBN 978-0-88033-320-7. 
  • Magrini, Luciano. Il Dramma Di Seraievo. Origini e responsabilita della guerra europea. Milan. 1929. OCLC 8018932. 
  • Gioseffi, Daniela. On Prejudice: A Global Perspective. Anchor Books. 1993. ISBN 978-0-385-46938-8. 
  • Owings, W.A. Dolph. The Sarajevo Trial. Chapel Hill, NC.: Documentary Publications. 1984. ISBN 0-89712-122-8. 
  • Donia, Robert J. Sarajevo: A Biograph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6. ISBN 978-0-472-11557-0. 
  • De Schelking, Eugene. Recollections of a Russian Diplomat, The Suicide of Monarchies. New York: McMillan Co. 1918. OCLC 1890657. 
  • Johnson, Wes. Balkan Inferno: Betrayal, War and Intervention, 1990-2005. Enigma Books. 2007. ISBN 978-1-929631-63-6. 
  • Mitrović, Andrej. Serbia's Great War, 1914–1918. Purdue University Press. 2007. ISBN 978-1-55753-477-4. 
  • Strachan, Hugh. The First World War. I: To Arm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978-0-19-926191-8. 
  • Taylor, A. J. P. The First World War: An Illustrated History. London: Penguin Books. 1963. ISBN 0-14-002481-6. 
  • Trydar-Burzinski, Louis. Le Crépuscule d’une Autocratie. Florence. 1926. OCLC 473403651. 
  • Craig, John S. Peculiar Liaisons: In War, Espionage, and Terrorism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lgora Publishing. 2005. ISBN 0-87586-331-0. 
  • Remak, Joachim. The First World War: Causes, Conduct, Consequences. John Wiley & Sons. 1971. ISBN 0-471-71634-0. 
  • MacKenzie, David. Apis, the Congenial Conspirator: the Life of Colonel Dragutin T. Dimitrijević. East European Monographs. 1989. ISBN 0-88033-162-3.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