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落花落 王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落花落
圖片來自大眾網

落花落這首詩以落花為線索,展現了一幅春日裡繁花凋零而又美麗動人的畫卷,串聯起對春天、青春、時光流轉的深深感慨,襯托出一種傷春的情懷。人還在美好的意境之中,年華已逐漸老去,回首還似在夢中,表達了詩人對青春和生命的緬懷、感傷之情

原文

王勃〔唐代〕

落花落,落花紛漠漠。

綠葉青跗映丹萼,與君裴回上金閣。

影拂妝階玳瑁筵,香舞館茱萸幕。

落花飛,亂入中帷。

落花春正滿,春人歸不歸。

落花度,氛氳繞高樹。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顧。

綺閣青台靜且閒,羅袂紅巾復往還。

盛年不再得,高枝難重攀。

試復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間。

與君落花院,台上起雙鬟。

譯文

落花落了下來,紛紛擾擾悄無聲息地落了下來。

綠色的葉子、青色的花萼映襯着紅彤彤的花朵,伴隨着我和你慢慢登上了金碧輝煌的樓閣。

落花的影子輕拂過精心裝飾過的台階和精美的筵席,香氣隨風飄過人們舞館門口插着茱萸華麗的帳幕。

落花隨風漫天飛舞,繽紛地飛入四周的帳幕中。

落花的時候正是仲春時節,遊春的人回來不回來啊?

落花輕輕飄落,濃郁的香氣圍繞着高高的樹木,

當花落的時候春天已經很繁盛了,遊春的人都顧全不完。

華麗精美的樓閣,深綠色台榭讓人覺得安靜閒適,眾多的美人來回穿梭其中。

青春年華一去不復返,人生頂點難以再次達到。

但可以再次試着白天暢遊落花之中,夜晚住宿於落花之間。

我和你一起住在落花飄飛的院落里,台上舞女跳起了美麗的舞蹈。

創作背景

  22歲時,因為「擅殺官奴」,王勃被判了死罪。王勃的父親被牽連,貶官至交趾令。逢了大赦,王勃免了死罪。於是 他猛然明白了光陰,明白了落花,便有了這首落花之作。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之作,有種春傷的情懷。所謂春傷,就是人在美好的意境中年華老去,回首還似在夢中的意思。人還沉浸在美好的青春年華,卻不知青春已漸遠去。 亦是花兒落下變得冷漠無情!離人而去!

  首先,詩人從最顯眼的色彩入筆,完全符合人的審美途徑,容易引起共鳴,「綠葉青跗映丹萼, 與君裴回上金合。」這兩句話,着重描繪色彩。詩中的色彩是鮮艷欲滴的,如:「綠葉」,「青跗」,「丹萼」。而且從「葉」,「跗」,「萼」,這三者次序依次上升,宛如你正在賞花,目光逐漸上移。然而畫不是靜態的,一副色彩鮮艷華麗會動的畫面。「映」字點出色彩的互襯互溶,暗示了花朵襯在綠葉里在風中搖曳。着這樣的如夢如幻意境下,作者和友人一起游賞金碧輝煌的樓閣。

  「影拂妝階玳瑁筵,香飄舞館茱萸幕」。「玳瑁筵」,亦稱玳筵,指精美的筵席。「茱萸幕」指的是繪有茱萸或者插滿茱萸的幕簾。色澤上玳瑁筵和茱萸幕已經占盡優勢。詩人再從動態上描述:「香飄」,「影拂」中香和影都是抽象的,需要心領神會的。飄和拂都是細微的動作,這些意動的描寫,體現了作者心神放鬆,神氣宜然。敏銳的捕捉到香氣和爛漫變換。

  看着色彩艷麗的落花,讓人心情變得美好,於是將花叢的色澤實化為玳瑁筵,將花香說成是簾幕隨風舞動而成。從而在神態和形態上把握住了春天的內涵,達到了一種輕鬆愉悅的心態。

  這種靈敏的詩性和楊巨源的「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是一樣的,但是詩人的描繪則更為鮮艷華貴,具有孩童般的率真,更帶有濃濃的春的氣息。

  這裡指的注意的是,每句詩中,作者都用的兩個動詞。若說飄和拂都是細微的,妝和舞則是徹徹底底在作者感受到春的神意後內心激動恣意狂放的喜悅了。妝和舞的是外物也何嘗不是詩人自己整束衣冠,載歌載舞呢?

  落花落,落花隨風飛舞,漫天的花瓣,在風中舞得繚亂,顯現了千萬種舞姿,落花如痴如醉,如夢如幻,隨風飄進了屋子,在飄飄的帷幔中飛舞,又如人生終於舞作了一生中最美的姿態。

  「落花春正滿,春人歸不歸。」歸不歸? 滿是疑問,其實早有了解答。 便如那歲歲榮枯的花,自有其歸宿。

  「試復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間。」那花樹一身香氣,如那人,滿襟的花瓣,一臉的春愁,令人陶醉。此時春已繁,繁到了極點,仿佛春花便要落盡。詩人便在這絢爛而憂傷的落花季節,與知已友人一起了結同心。

簡析

  這首詩以落花為線索,展現了一幅春日裡繁花凋零而又美麗動人的畫卷,串聯起對春天、青春、時光流轉的深深感慨,襯托出一種傷春的情懷。人還在美好的意境之中,年華已逐漸老去,回首還似在夢中,表達了詩人對青春和生命的緬懷、感傷之情。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