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葛云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葛云飞
葛云飞
原文名 Ge Yunfei
出生 1789年
绍兴府山阴县天乐乡
逝世 1841年8月17日
国籍 中国(清朝)
别名 字鹏起,号雨田
职业 定海总兵
知名作品 《名将录》
《制械要言》

葛云飞,字鹏起,又字凌召,号雨田,汉族,清代绍兴府山阴县天乐乡(今属杭州市萧山区)人,是中国统率一军、镇守一方的武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抗英民族英雄。

人物简介

葛云飞西汉军事家张良后裔,系张良第66代孙。元朝时,由河北定兴迁居萧山南街,为避"三丁抽戍"之役,张良46世孙张招,将其中一个儿子张素,从岳父改姓葛。葛素先后由萧山南街迁入临浦西葛、东葛,葛素之子道翁再由东葛迁山头埠。山头埠葛氏尊张招为始祖,已传28世,葛云飞为20世孙。

葛云飞七岁进私塾,同时习武。嘉庆十九年(1814)应试,补本学武生。嘉庆二十四年(1819)考中武举人。道光三年(1823),中武进士。历任千总、守备、游击、参将、副将、总兵。先后在宁波、黄岩、温州、乍浦、瑞安、定海、以及福建烽火门等地水师营任职,镇守东南海疆16年。官至定海总兵。清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七(1841年10月1日),在著名的"定海保卫战"中壮烈牺牲。殉国后,谥"壮节",诰授振威将军,追赠太子少保。同治十年(1871),加赠提督、建威将军。

史书记载


文献 《清史稿·葛云飞传》 《清葛云飞将军年谱》 《清朝柔远记》 《山阴天乐葛氏宗谱》

节选

事母孝,母亦知大义,丧归,一恸而止,曰:"吾有子矣!"(参考资料来源于《清史稿》)

定海战争时,东进英军进入关山炮台南部,而停泊东港浦战舰和五奎山炮队,便发射猛烈炮火相配合,妄图三面夹攻关山炮台。葛云飞朝北拜天自语:"臣力竭矣,崎岖海外,七阅月,不能为国灭贼,死不足塞责!"一面取敕印遣校交缴裕谦,请发兵进剿;一面带领亲兵二百余人,迎敌奋战。侵略军曾经这样记载:"当亚当斯陆军中校指挥第十八团登陆……,进入临海的炮台的南端。正在沿着长堤退却的中国人赶紧集合在他们的勇敢的葛将军的领导下,作了一次很体面的抵抗。"葛云飞从关山炮台,转战竹山门,将士也人人持刀械与敌搏斗。他刀折,就拔出二把佩刀,冲入英军搏杀,转战二里许,格杀无数。到竹山门,刚仰登,不幸被敌人长刀劈面,去其半,并以火枪围攻,攒击,身受四十余创;炮洞胸背,遂立竹山门崖石,手擎刀杀敌状,尸直立不仆,左目霍霍如生,表现着宁死不屈反抗侵略,死而犹生的崇高战斗精神。三总兵身先士卒,英勇抵抗,最后相继阵亡,履行了"城亡我亡,不离定海半步"的誓言。同治十年(1871)追赠太子少保、建威将军。

个人作品

葛云飞虽过着戍伍生涯,但生平却爱好读书,旁涉子史,间为诗词,慷慨言志。著有《名将录》、《制械要言》、《制药要言》、《水师缉捕管见》、《浙海险要图说》及诗文,凡数十卷。当时人称赞他"兼娴文艺,笔札颇短峭明达,性爱书画,谦抑下士,士流多乐与交。

治军用兵

将德高尚,武艺高强

“将者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力,无力则三军之利不得。”(《孙膑兵法·将义》)

“先之以身,后之以人,则士无不勇矣。”(诸葛亮《将苑·励士》)

作为统率一军、镇守一方的武将,必须是将德高尚,武艺高强,才能使士兵敬服。

葛云飞16岁时,能开六钧硬弓,31岁时,能用60公斤大刀,挑起一抱粗、两丈长的约重200公斤的栋梁,足见其臂力大得惊人!

在捕盗中,他总是身先士卒。道光二十一年(1841)六月二十九日,定海花鸟洋面发现海盗船只,云飞率部出海,并且亲自掌舵,从上风逼近盗船。当两船相距两丈左右时,云飞手握佩刀,纵身跃上盗船。这次捕盗战绩辉煌。

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吴子·治兵第三》)

“御敌之法,莫先于练兵。”(《于忠肃公文集·宣府军务疏》)

平时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时就节制有序,士气高昂。同历史上的名将一样,葛云飞深谙此道。

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葛云飞奉谕来镇海主持军务时,他一面亲自布防,一面着手练兵。他收编了从定海撤回的溃兵,同时招募、增补新兵,进行为期10天的强化训练,最后组织了海上阅兵,做到令行禁止。他还在这支队伍中挑选了600人,再次进行严格训练,使之成为劲旅,在后来的定海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道光二十一年(1841)八月,英军第二次入侵定海时,葛云飞就是带领这支部队同敌人进行肉搏血战。

葛云飞殉国后,道光帝下旨“褒葛某所练亲兵最为得力,奋勇杀贼,效命疆场……”(张世庆《葛云飞传》)

巧妙伪装,智歼敌人

“兵者,诡道也。”(《孙子·计篇》)

“战阵之间,不厌诈伪。”(《韩非子·难一第三十六》)

与敌对阵,葛云飞善于巧妙伪装,制造假象,迷惑敌人,然后一鼓而歼灭之。他说:“坐着楼船,作起声乐,大张旗帜地去捕盗,无异于通知他们赶快躲避”,又说:“海盗不会到关前送死……出海捕盗,……有助于训练我们的胆量。”道光七年(1827)七月初五日夜间擒获海盗陈兆龙等9人,葛云飞就是化装成商人模样出海,诱敌上钩的。

且近,从各处传到半塘营地。葛云飞似乎预见到悲剧的到来,他施出了最后一计:命令部下运来200斤火药,分别装在两只木桶里,同时点燃几支香,插在火药上,然后封好桶口,用朱笔亲书“行营军饷”4个大字,自己则带兵离开半塘,上土城杀敌。

以身作则,甘苦必均

“将能心澄如水,则德盛而威自张,万众仰之帷谨,敌人闻风而威服。”(佚名《草庐经略》)

“所谓身先士卒者,非独临阵身先,件件苦处要当身先;所谓同滋味者,非独患难时同滋味,平处时也要同滋味。”(戚继光《纪效新书·或向》)

后世评价

《傲骨亭碑记》:云飞葛公,夺丁忧之私,膺干城之寄。昭勇成忠,铭两刀而作诔;同仇袍泽,统三镇以为骈。龙战六日,城摧黑云;虎贲五千,气壮白刃。奋袂西崦,鲁阳挥返日之戈;断头东海,干戚作行天之舞。终致雾失晓峰潮哭竹山。葛公单骑突阵,多弹贯胸,举宝刀而怒目,倚危内崖而裂耻。将星沉海,捧泪盘而成珠;傲骨擎天,补碧落之不堕。悠悠苍天,曷有其极!

《清史稿》[1]:葛云飞,勤于缉捕,常微服巡洋,屡获剧盗,有名。云飞兼能文,著有名将录、制械制药要言、水师缉捕管见、浙海险要图说及诗文集。

陈康祺:至于陈忠愍公之守吴淞,葛壮节、王刚节、郑忠节三公之守定海,及公之守虎门,皆以同舟匪夫,援绝鼓死,结缨免胄,颓我长城。余生庚子,世贯海东,采父老之传闻,睹近年之世变,濡笔纪此,愤气填膺。

阎受鹏:古往今来,每一个王朝将要崩溃时,都会在人们眼前亮出葛云飞这样的民族英雄--宋末的文天祥、岳飞,明末的史可法。王朝的腐朽、无能、无情,反衬出他们大智大勇可亲可敬可歌;民族英雄所处的王朝早已寿终正寝,而英雄们煅铸的精神文明之链条却永久闪耀着动人的光芒。通常,活着的他们和王朝都将是不幸的,而死后的他们和精神文明都是幸运的。葛云飞以身作则,治军素严,行军扎寨,不损百姓分毫,执法如山。在黄岩镇标中营任守备时,一次,一卒偶然取老百姓一个芋艿头,便受到鞭子责打,立即命令他归还主人。因此,云飞所率领的队伍一向秋毫无犯。

参考文献

  1. 《清史稿》 历史春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