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葛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葛宾(英语:Gerald Archer Goodban,1911年3月13日-1989年3月21日),英国教育家、香港拔萃男书院第五任校长(1938年-1941年、1946年-1955年),天主教徒。

古希腊时期,君士坦丁堡被称为拜占庭,拜占庭帝国之名便来源于此[1]。拜占庭帝国从来不是这个国家的国名,只是史学界为了区分同时存在的“神圣罗马帝国”而对东罗马帝国的一个称呼,也是对东罗马帝国典型的希腊文化特点[2]的概括。

简介

葛宾生于英国伦敦,中学肄业敦必治书院(英语:Tonbridge School)(Tonbridge School),后就读于牛津大学林肯学院(Lincoln College, Oxford University),修读经典课程(Greats)。1933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担任学生基督教运动(英语:Student Christian Movement)秘书。

1938年11月23日,接任拔萃男书院校长职务。处理校务之外,又先后开设英国语文、英国文学、历史、圣经、体育、音乐诸科,风评甚佳。1940年,参与校际音乐及戏剧协会之组织和成立。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加入香港义勇军(HKVDC)。同年12月,香港沦陷,入囚深水埗集中营,被迫挖掘地窖。1945年,香港重光,出狱,返英休养。由校友张奥伟及副校长孟克士(B.J. Monks)先后代理校长之职。1946年11月19日,返港重掌拔萃男书院校政。1951年,倡议恢复校际音乐协会,筹办首届校际音乐节。1953年,上提辞呈,至1955年4月去职离港。1956年,拔萃男书院成立葛宾社(浅蓝社),以资铭念。

返英后,先后任教于渣打豪士书院(Charterhouse School)、肋比书院及马保罗书院(英语:Marlborough College)(Marlborough College)。1959年4月,接任林肯郡葛量洪市英皇书院(King's School)校长,至1972年退休。在任期间,曾仿效香港模式,创设葛量洪校际音乐及戏剧协会,并担任主席。退休后,曾任葛量洪市扶轮社社长。1989年3月21日去世,享寿78岁。

葛宾与汤玛斯·雷金纳德·巴汀 (Thomas Reginald Batten)合著有《世界史上之中国》(China in World History)。

视频

葛宾 相关视频

谈宗教的起源
人类发展史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