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葡萄白腐病

葡萄白腐病

葡萄白腐病病原特征
原图链接

葡萄白腐病俗称“水烂”或“穗烂”,是华北、黄河故道及陕西关中等地经常发生的一种重要病菌,在多雨年份常和炭疽病并发流行,造成很大损失。病害主要为害果穗和枝梢,叶片也可受害,通常在枝梢上先发病,病斑均发生在伤口处,开始呈水浸状淡红褐色边缘深褐色,后发展成长条形黑褐色,表面密生有灰白色小粒点。当病斑环切时,其上部叶片萎黄枯死。

后期病枝皮层与木质部分离呈丝状纵裂;果穗受害,先在果梗和穗轴上形成浅褐色水浸状不规则形病斑,扩大使其下部的果穗部分干枯。发病果粒先在基部变成淡褐色软腐,逐渐发展至全粒变褐腐烂,果皮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点,以后干缩呈有棱角的僵果极易脱落;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形成近圆形、淡褐色大斑,有不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也产生灰白色小粒点,叶片干枯很易破裂。[1]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葡萄白腐病

外文名:Grapevine white rot

别 名:腐烂病、水烂或穗烂

为害植物:葡萄

为害部位:果穗、新梢、叶片

 
葡萄白腐病防治
原图链接

病 原:白腐垫壳孢

症状特征

果梗和穗轴上发病处先产生淡褐色水浸状近圆形病斑,病部腐烂变褐色,很快蔓延至果粒,果粒变褐软烂,后期病粒及穗轴病部表面产生灰白色小颗粒状分生孢子器,湿度大时由分生孢子器内溢出灰白色分生孢子团,病果易脱落,病果干缩时呈褐色或灰白色僵果。枝蔓上发病,初期显水浸状淡褐色病斑,形状不定,病斑多纵向扩展成褐色凹陷的大斑,表皮生灰白色分生孢子器,呈颗粒状,后期病部表皮纵裂与木质部分离,表皮脱落,维管束呈褐色乱麻状,当病斑扩及枝蔓表皮一圈时,其上部枝蔓枯死。叶片发病多发生在叶缘部,初生褐色水浸状不规则病斑,逐渐扩大略成圆形,有褐色轮纹。[2]

发病特点

白腐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夏季大雨后接着持续高湿(相对湿度95%以上)和高温(24-28℃)是病害流行适宜条件。大雨或连续下雨后就出现一次发病高峰,一般出现在雨后一周以后。特别是遇暴风雨,常引起白腐病大流行。白腐病首次侵染来自于土壤,主要靠雨滴溅散传播。结果部位过低,容易发博肥水不足,管理粗放,排水不良,杂草丛生,留枝蔓过多,通风透光不良,发病就重。

病原

常见的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盾壳霉属Coniothyriumdiplodiella(Speg.)Sacc.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灰白色至灰褐色,并有孔口。分生孢子梗单胞、无色,着生在孢子器底部的丘状组织上;分生孢子单胞、椭圆形或瓜子形、初无色,成熟时呈褐色,大小为8.9~13.2×6~8微米。[3]

流行规律

葡萄白腐病在室内干燥条件下可存活7年之久,在自然情况下,土壤病组织中的病菌能存活2年以上。病菌在土壤中的分布,以表土5厘米深的范围内最多,越深病菌数量越少,但30厘米处仍有病菌存在。此外,病菌也能以分生孢子器在树上病果和病梢上越冬。

发病时期:发病时期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有早晚。中国华东地区一般于6月上、中旬开始发病;华北在6月中、下旬;东北则在7月份。发病盛期一般都在采收前的雨季(约7-8月)。

发生条件:高温高湿的天气,易发病。当气温26-30℃,相对湿度95%以上,病原萌发率最高。肥水供应不足,管理粗放,病虫及机械损伤多,发病重。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排水不良土壤瘠薄,杂草丛生,或修剪不适,枝叶过于郁闭,病虫及机械损伤多,发病重。立架式比棚架式发病重,东西架向比南北架向病重些。

发病原因:一般果实进入着色期和成熟期时,发病率愈来愈高。再者,果穗的部位和发病率也有很大的关系。权威报告显示,80%的病穗发生在距离地面0-40厘米处的穗体,其中20厘米以下占60%。所以,越是接近地面的果穗越易发病。原因是这些地方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排水不好等,加之对树枝修建不当,或者果园过于封闭导致透光性差,从而诱发白腐病。

葡萄白腐病防治方法

(1)、清除病原:发病期间及清除树上和地上的病穗、病粒和病叶等,集中深埋,不仅可减少当所再次侵染,也减少越冬病菌的数量。秋季落叶后,彻底清除园内病枝、病叶、病果等病残组织,减少越冬病原。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及时绑蔓、摘心、除副梢和疏叶,创造通风透光环境,以减少发病,并且要增施有机肥、叶面追肥,使树体强健,提高抗病力。另外,对地面附近果.穗套袋,也可减少病菌侵染。

(3)、药剂防治:

①、铲除越冬病原菌:在早春葡萄发芽前向树上和地面上喷3~50石硫合剂或喷5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喷5%克菌丹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对消灭越冬病菌有良好效果,并可兼治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褐斑病等。

②、喷药保护:在展叶后结合降治黑痘病喷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因白腐菌抗铜力较强,喷波尔多液防治效果不佳。[4]


相关视频

葡萄白腐病最初出现在这里

葡萄白腐病防治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