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董秋芳

移除 4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职业 = 著作家、教育家、翻译家
}}
==人物简介==<p style="text-indent:2em;"><big>'''董秋芳'''</big>(1898——1977),笔名冬芬、冬奋、秋航、秋、奋、航等,绍兴县王坛镇青坛人。1913年考入绍兴浙江第五师范,与陶元庆、许钦文等同学。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担任绍兴“国耻图雪会”副会长。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与许钦文等组织“春光社”,邀请[[鲁迅]]、[[郁达夫]]、[[周作人]]等作指导。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坚决站在[[鲁迅]]一边,在《京报》副刊、《语丝》上连续发表杂文,积极投入反对[[段祺瑞]]政府及其御用文人的正义斗争。</p><p style="text-indent:2em;">董秋芳1927年由其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争自由的波浪》一书作为[[《未名丛书》之一印行,[[鲁迅]]亲自为该书写了《小引》。</p><p style="text-indent:2em;">同年,在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中,以“冬芬”为笔名,给[[鲁迅]]写了《文艺与革命》的长信,鲁迅公开复信给以肯定与指导。</p><p style="text-indent:2em;">1929年3月回北京继续学业,大学毕业后去山东省立济南高级中学教授国文,国学大师[[季羡林]]是其当时的学生,其间结识[[ 胡也频]] [[ 丁玲]] 。</p><p style="text-indent:2em;">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应[[郁达夫]]之邀去福建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创作发表了大量的散文、政论,扶植和培养了一大批革命的青年作家,为东南沿海进步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在绍兴稽山中学、绍兴简易师范、杭州高级中学、宁波市立中学、浙江师范学院任教或担任领导工作。</p><p style="text-indent:2em;">1953年调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中学语文教材编辑组现代文学研究室主任,兼中学语文课本编辑委员会高级编辑。</p><p style="text-indent:2em;">1971年退休回绍兴定居。</p><p style="text-indent:2em;">1973年被任命为绍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p><p style="text-indent:2em;">1977年2月11日病逝。</p>
==社会评价==
==母校缅怀==
<p style="text-indent:2em;">''绍兴第五师范''</p><p style="text-indent:2em;">董秋芳的名字两次出现在校史上。1913年至1919年,他就读于绍兴第五师范;1947年他任教于绍兴简易师范并担任校长。</p><p style="text-indent:2em;">董秋芳1898年8月21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县青坛村,笔名冬芬、秋芳、秋舫。1913年15岁时,董秋芳考入绍兴第五师范,他的同学后来有成就的,还有[[ 许钦文]] [[ 陶元庆]] 等。1919年“五四”时期,正是董秋芳师范毕业前夕。在爱国思潮的激励下,他与校友[[ 何赤华]] 等一起,在绍兴支持北京的爱国学生正义斗争,宣传“五四”运动的意义,反对封建卖国罪行,发动学生和市民罢课罢市,抵制日货,也可谓风云人物。</p><p style="text-indent:2em;">董秋芳先生不像[[秋瑾]]、[[陶成章]]那样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轰轰烈烈;不如[[鲁迅]]、[[蔡元培]]先生那样留有丰碑式的宏篇巨制,有光彩照人的思想和惊世文章;也不像[[ 孙越崎]] 先生位高权重,实业救国,贡献卓著。但是,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是一位同样值得绍兴人骄傲的爱国、进步、勤奋、乐教的教育家、翻译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是一位更贴近普通老百姓,易为许多后辈学子仿效的平凡而人品高尚的老师。</p><p style="text-indent:2em;">董先生出任简师校长时,提倡思想和言论自由,主张课堂教学与小组学习结合,发展业余艺术活动,聘请进步教员来校讲唯物论历史知识。解放前夕,董秋芳动员学生参加革命,支持他们上会稽山打游击,迎接解放。</p><p style="text-indent:2em;">解放以后,董先生曾在教育部中学语文教材编辑组工作,他先后注释了[[毛泽东]]、[[鲁迅]]著作以及许多国内外名著,作为全国通用中学语文教材使用。在京期间,他靠自学又学会了法文、德文,以后又学俄文。[[ 谢德铣]] 先生写的《董秋芳传略》中有一段记载:五十多岁以后开始学俄文,记忆力差,很吃力。但他对儿子说:“人家记一个单词五遍记会,我记它五十遍、六十遍,也就达到同样的目的了。”面对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不知今天的校园人会作何感想?</p><p style="text-indent:2em;">'''爱国、进步、勤奋、乐教之精神'''</p><p style="text-indent:2em;">董秋芳1919年毕业于绍兴五师,1920年夏即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他后来对别人谈到当时为什么报考英语系的理由,那就是:“为了打开窗口,遥望世界。”董秋芳在北京大学时,学习非常刻苦,并结识了许多革命家和学识渊博、品格高尚、追求进步的教授和学者。他曾和[[ 许钦文]] 等文学青年组织“春光社”。1926年底,他的翻译作品[[ 《争自由的波浪》]] 结集出版,[[鲁迅]]曾为之写《小引》。他参加过“革命文学”的论证,担任过福州市文化界救亡协会秘书长,参加过抗日救亡活动。解放前夕,在绍兴简师支持进步学生的革命活动。他先后在北京、山东、天津、杭州、福州、宁波等城市的大中学校,文化出版界工作过,经历十分丰富,在我们了解的并不全面的资料中,已足显其爱国、进步、勤奋、乐教之精神,这正是今天校园所要弘扬的一种校园精神。有鉴于此,我们在校园建设时设置了一个休读点,起名叫“秋舫”,“秋舫”是董秋芳的笔名,意在纪念这位为教育事业、翻译事业作出贡献的卓有成就的校友。意在激励后辈学子,以董先生为楷模,为祖国、为人民勤奋学习,积极进取。</p><p style="text-indent:2em;">“国将兴,必将尊傅而重教”。在实施教育强市战略的今天,我们纪念董秋芳先生有着新的意义。大家缅怀先人,追忆董先生的高风亮节和生平事迹,十分有利于“修德求真”的校风建设,为我们进行尊师重教的教育,进行爱国、敬业奉献的教育充实鲜活的内容。董秋芳先生离开我们已足有二十周年了。但是,他所为之奋斗的事业是永存的,而且发展着;他的贡献是不朽的,而且永远记载在校史里,铭刻在校园人的心中。</p> 
==参考文献==
* [http://www.jyb.cn/basc/rw/201609/t20160905_671773.html 季羡林: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 * [http://www.fjsen.com/yhzh/2010-11/12/content_3835268_2.htm 左联作家董秋芳在福建永安]
1,9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