蓍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蓍龟,汉语词汇。 拼音:shī guī
释义:1、古人以蓍草与龟甲占卜凶吉,因以指占卜。
2.喻德高望重的人。
3.引申为借鉴。[1]
引证解释
1、蓍:蓍草;龟:龟甲。二者皆为占卜所用器材。古人以蓍草、龟甲占卜吉凶,因此合称“蓍龟”来指代占卜。 蓍龟作为中国古代(商周时期)特定文化时期占卜文化的重要代名词,对于研究中华文明演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已经成为中国本土神学文化的代名词之一。:“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史记·龟策列传》:“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唐·崔涂 《友人问卜见招》诗:“何必问蓍龟,行藏自可期。”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二:“使政府能辇出此二千六百万万余之现金以偿地主,使得用之以营他业,固于民无所甚损,然此着之不能办到,无待蓍龟矣。” 有成语“不待蓍龟”,形容事情是明摆着的,非常清楚。
2. 比喻德高望重的人。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纪》:“ 子房玄筭, 高祖 之蓍龟也。始者相得,非 子房 不谋也。海内既安,杜门不出,假托神仙,仅乃获免。” 北宋·苏轼 《祭欧阳文忠公文》:“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 元·刘壎《隐居通议·文章五》:“巍巍文正,国之蓍龟,民之父师。” 明 ·方孝孺 《祭太史公》之八:“惟太史公,间世之英,国之蓍龟,人之典刑。”
3. 引申为借鉴。 《晋书·王鉴传》:“历观古今拨乱之主,虽圣贤未有高拱闲居、不劳而济者也。前鉴不远,可谓蓍龟。” 《魏书·李彪传》:“是以谈、迁世事而功立,彪、固世事而名成,此乃前鉴之轨辙,后镜之蓍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