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蓝波,Cyathopharynx ,丽鱼科杯喉鱼属的一种鱼类。产地为坦噶尼喀湖。

Cyathopharynx 蓝波类

产地:坦噶尼喀湖(特有种)

蓝波鱼

种类:共有2种为C.furcifer(蓝波)、C.foai,前者台湾常见成长较快,后者体型较大颜色较深

环境:空旷的水域(常见于25公尺深处),底部为砂质,有大石块及砾石

身长:约20公分(C. foai为25公分),雌鱼约15公分

食物:藻类、小虾,人工饲养可用薄片、颗粒饲料,丰年虾无节幼虫

水质:27℃以下,硬水,pH8~9(通常建议养过鱼一段时间后的水)

鱼缸:250公升以上,4尺缸以上较好,需有沙子及扁石块

性别:成鱼体色差异大,雄鱼颜色鲜艳多呈金属蓝色或金属绿,腹鳍长而末梢有黄点,背、臀鳍边缘

为黄色;雌鱼体色偏银白或淡黄、腹鳍不延长

特征:鱼体色为金属蓝或绿底,腹鳍特长

目录

习性

多以沙地生活为主,习惯聚集成群,成熟雄鱼则会以沙堆成火山口型地盘

描述

蓝波可说是坦湖中最具有魅力的鱼种之一成熟雄鱼的多变光彩、大型沙丘的窝巢都是此鱼最具吸引力的特色,虽然野生蓝波是一只难以捕获、不易显色、不易豢养的纤弱鱼种,但他还是最受欢迎的坦湖慈鲷,他也是我个人最欣赏的坦鱼]]。[1]

C. furcifer首次被描述是在1898年,由Boulenger命名为Paratilapia furcifer,直至今日则分成两种:C.furcifer和C.foai,C.furcifer似乎较具适应性,能在各种不同环境筑巢繁殖后代,或许是他分布广泛而没有明显的地域种差别的原因;C.foai则多被限定在特定栖地(有岩石的清澈水域),故其地域种众多、彼此的差异性也较大,但一般都偏向较深的体色故称为"Dark furcifer″。

繁殖

口孵繁殖型,这也是最标准的口孵方式,发情雄鱼通常会聚集形成一繁殖群,每只先在石块表面或沙地以细沙堆出一个大型沙丘(直径可超过1公尺),顶部平坦略凹,接着再引导雌鱼进入并以腹鳍末端的黄斑(假卵)示意出产卵处,雌鱼会因为假卵的诱导而产卵并绕回头去拾起卵,由于雄鱼会先在假卵垂下处排出半流体状的精液,因此雌鱼在同一处卵时即可受精,也就是雌鱼含卵前卵即已受精,重复数次之后雌鱼口中最多可含约25颗卵,口孵的雌鱼通常会群聚至浅水处生活并在3星期后同时释出幼鱼(孵化期约2周)

一般来说这种鱼的个性温和,适合群养,一方面是增加他们适应的速度,一方面是可以从中找到配对的个体,不过这需要从2、3公分的子鱼养起才行,初期的适应是存活关键期,摄食情形是健康指针,因为蓝波是不挑食的鱼种,但必须控制喂食量以免消化不良而导致毙死,经验中须以养过一阵子鱼的水饲养,可能是他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需要成熟的硝化系统之故,不当的水质会使鱼显现不出色泽,经常换水是必要的操作:一方面避免水质老化引起元素缺乏,一方面移除硝酸盐以避免健康危害,个人经验中还发现换水会影响此鱼的食欲。

蓝波的成长似乎也需要2年以上才能完全成熟,群体中成长最快的个体有提早成熟的倾向,这可能会影响他的成长,故建议在群养时要有其它种的优势鱼种压制以避免这类情形出现,发情的蓝波雄鱼性情会改变,往往会驱赶缸中所有鱼只,此时可能要隔离饲养繁殖,4尺缸是标准缸但5尺以上更好,常见问题是肠炎、腹水及六鞭毛虫引起的头洞,早期治疗有一定效果。

地域型:C.furcifer地域型少,C.foai则有较多地域型,但在台湾市场以前者较常见,一般称蓝波

参考来源

{{reflist}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