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蓝玉」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蓝玉(?―1393年),定远(今属安徽定远县)人 ,常遇春妻弟,明朝开国将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于捕鱼儿海中大…”)
 
Xfd對話 | 貢獻
 
(未顯示由 4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5 次修訂)
行 1: 行 1:
蓝玉(?―1393年),定远(今属安徽定远县)人 ,常遇春妻弟,明朝开国将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征虏大将军。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将军、凉国公。为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是太子朱标岳父,蓝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 ,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朱元璋为儿子朱标组建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做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而预备,然太子死皇孙幼,朱标太子的武人集团班底全部被屠戮干净,最后落了个周亚夫的下场。
+
|-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蓝玉</big>'''
 +
 
 +
|-
 +
 
 +
|<center><img src=http://img.renwujieshao.com/d/file/renwu/mingchao/lanyu.jpg  width="300"></center>
 +
<small>[http://www.renwujieshao.com/gushi/597.html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
 +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
 +
 
 +
| align= light|
 +
 
 +
本名:
 +
蓝玉
 +
 
 +
所处时代:
 +
明朝
 +
 
 +
官职:
 +
大将军
 +
 
 +
封爵:
 +
凉国公
 +
 
 +
|}
 +
 
 +
'''蓝玉'''(?―1393年), 明朝开国名将。有胆有谋,英勇善战,屡立战功。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
 +
 
 +
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征虏大将军。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将军、凉国公。蓝玉为[[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是太子朱标岳父,所以作为太子妃舅父,蓝玉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朱元璋]]给儿子朱标组建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作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的预备。然太子死皇孙幼,[[朱标]]太子的武人集团班底全部被屠戮干净,最后落了个[[周亚夫]]的下场。
 +
 
 +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HJSGRVKD0553EMGI.html    朱元璋对蓝玉起杀心到底是为什么?仅仅是因霸占蒙元妃子这件事吗]网易</ref>
 +
 
 +
== 人物生平 ==
 +
 
 +
'''从军起家'''
 +
 
 +
蓝玉从军的时候,一开始在开平王常遇春帐下效力,就任管军镇抚,做事很有胆有谋,面临敌人勇敢,只要征战都是成功的。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夸奖蓝玉,后因屡战积功,由管军镇抚升任千户和指挥使,后升任大都督府佥事。
 +
 
 +
'''随军征战'''
 +
 
 +
洪武四年(1371年), 蓝玉随征西将军傅友德出征四川,攻克锦里(今[[四川]][[成都]])。
 +
 
 +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第二次北征[[沙漠]]之战中,蓝玉隶属[[徐达]]之中路军。徐达以都督佥事,蓝玉为先锋官,开始先出雁门关,在野马川(今克鲁伦河,位于今中蒙边境)打败扩廓帖木儿游骑。又打败在土剌河(今土拉河,位于蒙古乌兰巴托西)扩廓的军队,扩廓逃去。
 +
 
 +
洪武七年(1374年),蓝玉又亲自带兵攻克占领兴和(今河北张北),俘获元国公贴里密赤等59人。
 +
 
 +
洪武十一年(1378年),蓝玉与沐英一起征讨西蕃的叛变动乱。
 +
 
 +
洪武十二年(1379年),蓝玉的军队大胜,班师还朝。同年,蓝玉被朱元璋封为永昌侯,俸禄二千五百石,并赐予世袭爵位的凭证。
 +
 
 +
'''领兵南征'''
 +
 
 +
洪武十四年(1381年),蓝玉用左副将军的官阶,跟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右副将军沐英率领王师30万,向南征讨云南 ,蓝玉、沐英率领东路军一部分兵将,没有攻打就拿下昆明,元朝右丞观甫保出城投降,盘踞[[云南]]的残元势力也被消灭。同时,蓝玉又攻占大理,在曲靖擒获元廷平章达里麻,梁王在逃亡途中死去,滇地全部平定。 战后评功,蓝玉功劳尤大,增加俸禄五百石,而且蓝玉之女被册封为蜀王朱椿妃。
 +
 
 +
洪武二十年(1387年),蓝玉被明太祖拜为征虏左副将军,以征虏左副将军身份随大将军冯胜北征元太尉纳哈出。二月初三日,冯胜率兵抵达通州(今北京),当得知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索布力嘎)有元兵驻屯后,于是派遣蓝玉率领轻骑冒着大雪出兵,杀元廷平章果来,擒果来的儿子不兰奚,并得到了元廷的人马。后率军乘胜追击,当军队到纳哈出巢穴金山(今吉林双辽),纳哈出来假装投降,蓝玉等将领看出他的计谋并将其生擒,同时,纳哈的军队都归顺。
 +
 
 +
征讨期间,正碰到冯胜获罪,明朝廷命蓝玉"总管军事",拜大将军,屯兵在蓟州(今[[天津]]蓟县),当时,顺帝之孙脱古思帖木儿即位,经常骚扰塞上。
 +
 
 +
'''北上破元'''
 +
 
 +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率领王师15万向北征讨,大军出大宁,进至庆州,探知元主在捕鱼儿海,蓝玉便抄近路星夜兼程赶到百眼井,此地离捕鱼儿海(今贝尔湖)四十里,仍不见敌兵,蓝玉想引兵返回。定远侯王弼说:"我们率军十多万人,深入漠北,毫无所获,就这样班师回朝的话,我们怎么去向皇上复命呢?"蓝玉说":对呀。"便下令军队穴地而居,不见烟火,乘夜赶到捕鱼儿海南边。当时敌营还在海东北八十余里处,蓝玉命王弼为前锋,率骑兵迅速逼近敌营。敌人以为明军缺乏水草,不能深入,故未加防备,加上大风扬起沙尘,白天都看不见什么。所以,明军的行动,元军毫无察觉。王弼率军突然冲至敌营前,元军大惊,仓促迎战,大败,太尉蛮子等被杀,其部众皆降,仅元主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逃走。蓝玉派精锐骑兵追击,但未追上,仅俘获其次子地保奴、妃嫔、公主以下百余人,后又追获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男女七万七千余人,以及宝玺、符敕、金银印信等物品,马、驼、牛、羊十五万余头,并焚毁其甲仗蓄积无数。捷报奏传至京,[[皇帝]]大喜,赐诏奖励慰劳,将蓝玉比作[[卫青]]、[[李靖]]。蓝玉又攻占哈剌章营,获人、畜六万。班师回朝,晋升为凉国公。
 +
 
 +
'''平定西南'''
 +
 
 +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蓝玉受命督修四川城池。
 +
 
 +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施南、忠建二宣抚司南蛮反叛,蓝玉奉命前往讨平。接着,又平定都匀(今属[[贵州]]),安抚司散毛诸洞,被加禄五百石,奉诏还乡。
 +
 
 +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朝廷再命蓝玉统领兰州、庄浪等七卫兵,追讨逃寇祁者孙,于是攻取西番罕东之地,当地首领哈昝等逃遁。时逢建昌指挥使月鲁帖木儿反叛,蓝玉又奉命率军征讨,当蓝玉率军赶到时,都指挥瞿能等已大破其众,月鲁逃往柏兴州。蓝玉乃派百户毛海诱捕月鲁父子,送往京城处死,又尽降其众。因此请求增设屯卫,太祖下诏许可。蓝玉复请征当地百姓为兵,讨伐朵甘、百夷,朱元璋下诏不许,蓝玉才班师回朝。
 +
 
 +
'''居功自傲'''
 +
 
 +
中山、开平二王死后,蓝玉多次统领大军,也多次立功,朱元璋对其优礼有加。蓝玉便日渐恣意骄横,蓄养了许多庄奴、义子,乘势横行霸道。蓝玉曾强占东昌民田,被御史查问,蓝玉大怒,将御史赶走。
 +
 
 +
蓝玉北征南返时,夜抵喜峰关,守关官吏没能及时开门接纳,蓝玉便纵兵毁关,破门而入,皇帝闻知,很不高兴。
 +
 
 +
又有人说他与元主的妃子有私,致使元妃羞愧自杀,皇帝为此切责蓝玉。当初,朱元璋本欲封蓝玉为梁国公,因蓝玉有这些过失,便将梁字改为凉,并命人将这些过失刻在世袭的凭证上。蓝玉犹不改过,侍奉皇上酒宴时口出傲语,军中将校升降进退,大权操于他一人,朱元璋多次责备他。蓝玉西征返回后,被封为太子太傅,蓝玉不愿位居宋、颍两公之下,说:"我难道不能做太师吗!"此后上奏言事,朱元璋大多不采纳他的建议,蓝玉越发怏怏不乐。
 +
 
 +
'''告发被杀'''
 +
 
 +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下狱鞫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定乘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正在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朱元璋深感不安,以谋反罪将其逮捕下狱,并被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为警诫群臣,朱元璋手诏布告天下,并条例爰书(中国古代的一种司法文书。)为《逆臣录》。史称"蓝玉案"。
 +
 
 +
==历史评价 ==
 +
 
 +
《明史》:"饶勇略,有大将才。""治天下不可以无法,而草昧之时法尚疏,承平之日法渐密,固事势使然。论者每致慨于鸟尽弓藏,谓出于英主之猜谋,殊非通达治体之言也。夫当天下大定,势如磐石之安,指麾万里,奔走恐后,复何所疑忌而芟薙之不遗余力哉?亦以介胄之士桀骜难驯,乘其锋锐,皆能竖尺寸于疆场。迨身处富贵,志满气溢,近之则以骄恣启危机,远之则以怨望扞文网。人主不能废法而曲全之,亦出于不得已,而非以剪除为私计也。亮祖以下诸人,既昧明哲保身之几,又违制节谨度之道,骈首就僇,亦其自取焉尔。"
 +
 
 +
蔡东藩:"蓝玉与沐英,同事疆场,为明立勋,不一而足。捕鱼儿海一役,谋虽出于王弼,而从善如流,不为无功。自是残元余孽,陵夷衰微,数十年无边患,谁谓玉不足道者?乃身邀宠眷,志满气溢,既不能急流勇退,复不能恭让自全,遂致兔死狗烹,引颈就戮。明虽负德,蓝亦辜恩。藉非然者,玉氏子孙,亦何至不沐氏若乎?前后相照,一则食报身后,一则族灭生前,后之君子,可以知所处矣。"
 +
 
 +
== 参考来源 ==
 +
 
 +
[[Category:明朝軍政人物]]

於 2022年10月20日 (四) 19:22 的最新修訂

藍玉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本名: 藍玉

所處時代: 明朝

官職: 大將軍

封爵: 涼國公

藍玉(?―1393年), 明朝開國名將。有膽有謀,英勇善戰,屢立戰功。於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

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征虜大將軍。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將軍、涼國公。藍玉為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是太子朱標岳父,所以作為太子妃舅父,藍玉極力維護太子的儲君地位,與早已覬覦皇位的燕王交惡。朱元璋給兒子朱標組建當時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團班底,作為兒子繼承大統徹底清除北元的預備。然太子死皇孫幼,朱標太子的武人集團班底全部被屠戮乾淨,最後落了個周亞夫的下場。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謀反罪被殺,剝皮實草,傳示各地。究其黨羽,牽連致死者達一萬五千餘人,史稱"藍玉案"。[1]

人物生平

從軍起家

藍玉從軍的時候,一開始在開平王常遇春帳下效力,就任管軍鎮撫,做事很有膽有謀,面臨敵人勇敢,只要征戰都是成功的。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誇獎藍玉,後因屢戰積功,由管軍鎮撫升任千戶和指揮使,後升任大都督府僉事。

隨軍征戰

洪武四年(1371年), 藍玉隨征西將軍傅友德出征四川,攻克錦里(今四川成都)。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第二次北征沙漠之戰中,藍玉隸屬徐達之中路軍。徐達以都督僉事,藍玉為先鋒官,開始先出雁門關,在野馬川(今克魯倫河,位於今中蒙邊境)打敗擴廓帖木兒游騎。又打敗在土剌河(今土拉河,位於蒙古烏蘭巴托西)擴廓的軍隊,擴廓逃去。

洪武七年(1374年),藍玉又親自帶兵攻克占領興和(今河北張北),俘獲元國公貼里密赤等59人。

洪武十一年(1378年),藍玉與沐英一起征討西蕃的叛變動亂。

洪武十二年(1379年),藍玉的軍隊大勝,班師還朝。同年,藍玉被朱元璋封為永昌侯,俸祿二千五百石,並賜予世襲爵位的憑證。

領兵南征

洪武十四年(1381年),藍玉用左副將軍的官階,跟隨征南將軍傅友德、右副將軍沐英率領王師30萬,向南征討雲南 ,藍玉、沐英率領東路軍一部分兵將,沒有攻打就拿下昆明,元朝右丞觀甫保出城投降,盤踞雲南的殘元勢力也被消滅。同時,藍玉又攻占大理,在曲靖擒獲元廷平章達里麻,梁王在逃亡途中死去,滇地全部平定。 戰後評功,藍玉功勞尤大,增加俸祿五百石,而且藍玉之女被冊封為蜀王朱椿妃。

洪武二十年(1387年),藍玉被明太祖拜為征虜左副將軍,以征虜左副將軍身份隨大將軍馮勝北征元太尉納哈出。二月初三日,馮勝率兵抵達通州(今北京),當得知慶州(今內蒙古巴林左旗索布力嘎)有元兵駐屯後,於是派遣藍玉率領輕騎冒着大雪出兵,殺元廷平章果來,擒果來的兒子不蘭奚,並得到了元廷的人馬。後率軍乘勝追擊,當軍隊到納哈出巢穴金山(今吉林雙遼),納哈出來假裝投降,藍玉等將領看出他的計謀並將其生擒,同時,納哈的軍隊都歸順。

征討期間,正碰到馮勝獲罪,明朝廷命藍玉"總管軍事",拜大將軍,屯兵在薊州(今天津薊縣),當時,順帝之孫脫古思帖木兒即位,經常騷擾塞上。

北上破元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藍玉率領王師15萬向北征討,大軍出大寧,進至慶州,探知元主在捕魚兒海,藍玉便抄近路星夜兼程趕到百眼井,此地離捕魚兒海(今貝爾湖)四十里,仍不見敵兵,藍玉想引兵返回。定遠侯王弼說:"我們率軍十多萬人,深入漠北,毫無所獲,就這樣班師回朝的話,我們怎麼去向皇上復命呢?"藍玉說":對呀。"便下令軍隊穴地而居,不見煙火,乘夜趕到捕魚兒海南邊。當時敵營還在海東北八十餘里處,藍玉命王弼為前鋒,率騎兵迅速逼近敵營。敵人以為明軍缺乏水草,不能深入,故未加防備,加上大風揚起沙塵,白天都看不見什麼。所以,明軍的行動,元軍毫無察覺。王弼率軍突然沖至敵營前,元軍大驚,倉促迎戰,大敗,太尉蠻子等被殺,其部眾皆降,僅元主與太子天保奴等數十騎逃走。藍玉派精銳騎兵追擊,但未追上,僅俘獲其次子地保奴、妃嬪、公主以下百餘人,後又追獲吳王朵兒只、代王達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屬三千人、男女七萬七千餘人,以及寶璽、符敕、金銀印信等物品,馬、駝、牛、羊十五萬餘頭,並焚毀其甲仗蓄積無數。捷報奏傳至京,皇帝大喜,賜詔獎勵慰勞,將藍玉比作衛青李靖。藍玉又攻占哈剌章營,獲人、畜六萬。班師回朝,晉升為涼國公。

平定西南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藍玉受命督修四川城池。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施南、忠建二宣撫司南蠻反叛,藍玉奉命前往討平。接着,又平定都勻(今屬貴州),安撫司散毛諸洞,被加祿五百石,奉詔還鄉。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朝廷再命藍玉統領蘭州、莊浪等七衛兵,追討逃寇祁者孫,於是攻取西番罕東之地,當地首領哈昝等逃遁。時逢建昌指揮使月魯帖木兒反叛,藍玉又奉命率軍征討,當藍玉率軍趕到時,都指揮瞿能等已大破其眾,月魯逃往柏興州。藍玉乃派百戶毛海誘捕月魯父子,送往京城處死,又盡降其眾。因此請求增設屯衛,太祖下詔許可。藍玉復請征當地百姓為兵,討伐朵甘、百夷,朱元璋下詔不許,藍玉才班師回朝。

居功自傲

中山、開平二王死後,藍玉多次統領大軍,也多次立功,朱元璋對其優禮有加。藍玉便日漸恣意驕橫,蓄養了許多莊奴、義子,乘勢橫行霸道。藍玉曾強占東昌民田,被御史查問,藍玉大怒,將御史趕走。

藍玉北征南返時,夜抵喜峰關,守關官吏沒能及時開門接納,藍玉便縱兵毀關,破門而入,皇帝聞知,很不高興。

又有人說他與元主的妃子有私,致使元妃羞愧自殺,皇帝為此切責藍玉。當初,朱元璋本欲封藍玉為梁國公,因藍玉有這些過失,便將梁字改為涼,並命人將這些過失刻在世襲的憑證上。藍玉猶不改過,侍奉皇上酒宴時口出傲語,軍中將校升降進退,大權操於他一人,朱元璋多次責備他。藍玉西征返回後,被封為太子太傅,藍玉不願位居宋、潁兩公之下,說:"我難道不能做太師嗎!"此後上奏言事,朱元璋大多不採納他的建議,藍玉越發怏怏不樂。

告發被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下獄鞫訊後,獄詞稱同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筦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反,擬定乘朱元璋藉田時發動叛亂。正在鞏固和加強中央集權的朱元璋深感不安,以謀反罪將其逮捕下獄,並被剝皮實草,抄家,滅三族,並株連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員,被殺者約一萬五千人。為警誡群臣,朱元璋手詔布告天下,並條例爰書(中國古代的一種司法文書。)為《逆臣錄》。史稱"藍玉案"。

歷史評價

《明史》:"饒勇略,有大將才。""治天下不可以無法,而草昧之時法尚疏,承平之日法漸密,固事勢使然。論者每致慨於鳥盡弓藏,謂出於英主之猜謀,殊非通達治體之言也。夫當天下大定,勢如磐石之安,指麾萬里,奔走恐後,復何所疑忌而芟薙之不遺餘力哉?亦以介冑之士桀驁難馴,乘其鋒銳,皆能豎尺寸於疆場。迨身處富貴,志滿氣溢,近之則以驕恣啟危機,遠之則以怨望扞文網。人主不能廢法而曲全之,亦出於不得已,而非以剪除為私計也。亮祖以下諸人,既昧明哲保身之幾,又違制節謹度之道,駢首就僇,亦其自取焉爾。"

蔡東藩:"藍玉與沐英,同事疆場,為明立勛,不一而足。捕魚兒海一役,謀雖出於王弼,而從善如流,不為無功。自是殘元餘孽,陵夷衰微,數十年無邊患,誰謂玉不足道者?乃身邀寵眷,志滿氣溢,既不能急流勇退,復不能恭讓自全,遂致兔死狗烹,引頸就戮。明雖負德,藍亦辜恩。藉非然者,玉氏子孫,亦何至不沐氏若乎?前後相照,一則食報身後,一則族滅生前,後之君子,可以知所處矣。"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