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蓝离散星

蓝离散星(Blue stragglers,BSS),或称蓝掉队星、吸血鬼恒星,是疏散星团球状星团中与其他成员有相同的光度,但表面温度较高的蓝色恒星。因此,在星团的赫罗图中,它们的位置有别于星团的其他成员。蓝离散星看似违背了现行恒星演化的标准理论,因为在同时诞生的恒星在赫罗图上应该很明确的位在同一条曲线上,而由此一位置可以测量出它们原始的质量。因为蓝离散星偏离了这条曲线,显示它们在恒星演化中有不同的经历。

产生的原因还不是很清楚,但主流的假说是它们原本是双星,经由合并才成为蓝离散星。两颗恒星的合并只会创造出一颗质量更大的恒星,这颗恒星的表面温度会比同年龄的恒星更热和更亮。如果这种理论是正确的,则蓝离散星就不会成为恒星演化理论上的问题,合并后的恒星在核心会有更多的,使它的行为像较年轻的恒星。有证据支持这种看法,在星团内蓝离散星的数量明显的与恒星的密集度有关,越密集处的数量越多,特别是在球状星团的核心区域。因为在单位体积内的恒星数目越多,碰撞和密接的机会越高,而星团内确实比其他区域更容易发生。

检验这种假说的一种方法是研究蓝离散星中的脉动变星。在星震学[1]中,合并的恒星在脉动上的特性会与一般的恒星有所不同,或许可以测量出其间的差异。尽管在拥挤的区域中经常能找到小光度振幅的蓝离散星,然而,在缺乏明显的蓝掉队脉动星下,脉动的测量是非常困难的。

蓝离散星的自转迅速,通常都在太阳的75倍以上,质量也是星团中其他成员的2-3倍。最近的研究显示蓝离散星的比附近区域的其他恒星要少,这意味着一颗恒星的变热和变蓝是从轨道上的另一颗恒星攫取物质所导致的;而质量被窃取的恒星会使得原本在深层含有较多碳和氧等重元素的区域被暴露在表面。

目录

相关报道

2011.5.25:在银河系充满恒星的古老核球区,NASA哈勃太空望远镜的锐眼已经发现了罕见的古怪恒星 ——蓝离散星。这是我们首次在我们星系的核球区发现此类天体。蓝离散星的名称是因为它们看似在演化上远远落后于周围的老年恒星(按通常的演化序列,这样的蓝色恒星早该变成白矮星中子星了)。

本发现是2006年一项为期7天的哈勃巡天项目的副产品——人马座天窗凌星系外行星搜索(SWEEPS)项目[2]。哈勃凝视离我们2.6万光年的拥挤的银河核心区,获得了18万颗恒星的光度变化信息 。

视频

蓝离散星 相关视频

极为诡异的蓝离散星
银河系出现大量蓝离散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