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蓝颜知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蓝颜知己

来自 网络网的图片

蓝颜知己,也叫碳粉知己,来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是指与女性在精神上独立、灵魂上平等,并能够达成深刻共鸣的男性朋友。由于男女的特殊性,被誉为一种游离于亲情、爱情、友情之外的第四类感情。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蓝颜知己 [1]

外文名称 male intimate

别称 碳粉知己

感情分类 第四类感情

名词涵义

词语注解

"蓝颜知己"一词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其语义还有些暧昧,有时指男性情人,但更多的时候指称生活在女人身边或远方、关系介于情人与朋友之间的那样一种男人。"蓝颜知己"这一词语是以已有的"红颜知己"为构形框架,采用反义类推的方式而创造出来的。它从产生以来语形还不完全统一,有人写作"蓝颜知己",也有人写作"男颜知己",还有人写作"蓝(男)颜知己"。

知己的含义就是让对方非常了解自己。女人可以对这个男人讲述不能跟老公讲的话题,也可以哭诉自己男人给自己所受的委屈,因为是知己,所以他会替你着想,会站在你的角度为你说话,会在你被伤害的时候给你一个温暖的怀抱,给你不带任何一点情欲的拥抱。蓝颜知己是针对女人而言的重要朋友,就算是从来未曾见面的人,也可以在电话里电脑里彼此掏心挖肺的讲述彼此的故事了的。

社会内涵

蓝颜知己,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第四类情感",是对于爱情和友情的有益补充,是人际情感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它是一种基于理性的情感,这种情感以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认同为前提。随着情感主体相互认识的深入,逐渐产生相互喜爱和情感依赖。这种依赖来源于人们对于自我认识的追寻,对于主体获得外界认同和接受的理性期待,即人们对于"我是谁"的自我追问。双方借助彼此照见自己,走入自我的心灵。

蓝颜知己以相互的认知为基础,较之爱情有着更多的理性元素,彼此的情感出自于对于对方的喜爱和欣赏。这份情感的高尚在于,它不以性生活为基础,不是为了满足人的本能欲望而产生的。它是两个精神的需要迸射的火花,是出自于双方对于单纯美好情感的向往。因此,第四类情感对性持审慎态度。

概念界定

一般来说,蓝颜知己存在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不乏上乘的精神恋爱,情感双方有爱无性。异性双方既保持着适当距离,有灵无欲,有情而无性,又拥有着高度默契和对彼此的恼念,他们之间无所不谈,堪称彼此生活与工作上的红(蓝)颜知己。这种有灵无性的情感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相爱之情,是两性情感的一种升华,它通常只会发生在高素质人群中,对情感双方的控制力和理性把握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那些缺乏高度控制力与共鸣思维的人之间,很难维持这种为情而情的情感,他们极易陷入第二种类型。

第二种即落入凡俗,为有爱有性的情欲合一。异性双方默默献心,也暗暗献身,既追求精神的优美,也享受肉体的逸乐。这种"欲"源于人动物性的本能,而"情"则产生于原始生命力的升华,是真正的情爱意识。

历史渊源

亘古以来,中国一直都是讲求伦理原则的社会;伦理道德是中华文明的典型特征,是协调人与人关系的最高准则。富含伦理道德的思想体系塑造了最具中华特色与个性的文化内涵,历时千年,绵延不绝。中国伦理道德之中既有着与自然和谐、与天地通达的浪漫,也有着三纲五常代表的内在规范性和秩序性。在婚姻方面,中国伦理文化强调家国同构,因此关注家庭内部的伦常秩序。这对于家庭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具有压抑人性的成分。自宋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对于人性的压抑就更为深化。

其实古代也未必没有蓝颜知己。古代的才女,要么是大家闺秀,要么是名妓。大家闺秀一般矜持,接触社会面狭窄,其作品难得流传,所以留下来的虽少,真实的才女却未必那么少,不过被历史遗忘隐没了罢。而名妓,则是无论自古而来的男人还是今天的女人都公开热爱的。

历史上的名妓们大多有几个特点:阅人多,经验广,锻炼出一身风流态度,且才貌双全,色艺俱佳,成为男子们心向往之、恋慕追捧的对象,众多名人雅士皆以结交一时名妓为赏心乐事,他们沾沾自喜称之为--红颜知己。名妓大概跟如今的部分女明星有相似之处,又似乎比女明星情义重虚浮少有品位有内涵,于是众多名人雅士皆以结交一时名妓为赏心乐事。如苏小小、李师师、陈园园、柳如是、董小宛等人,词人、诗人、世家子弟、显达高官,甚至以皇帝之尊都为之倾倒;民国年间以陆小曼之闺秀身份而自甘去做交际花就不难被人理解。而对于这些女子来说,不论尚未到来的晚景是凄凉悲惨还是平稳安妥,只说在那些好日子里,那些男子们心甘情愿为她们一掷千金,轮流排号到来约她们乘车郊游,饮酒对诗,酬答唱和,中间真有三两个可以与语、知情识趣的,既陪她们遣送了寂寞辰光,又令她们的生命一度飞扬快乐,用今天的标准来看,这应该就是理想的蓝颜知己的境界了。

时代背景

社会发展

建国初期,由于交通通信不发达、市场经济未走向规模化,人们生活质量与效率低下,起早贪黑都忙于生计劳作,对精神需求甚少,根本无暇顾及,对于"蓝颜知己"是比较陌生甚或尚未出现的字眼。

改革开放30多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交通与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伴随而来的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空前改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在极大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性开放程度。物质生活的现代化也促进人的思想的快速变化,国人的视野空前开阔,解除了各种各样的外来文化与思潮。所有这一切,都促使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满足,对情感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

温饱思淫欲是有一定根据的,当科技带来生活的便利,物质得到保障的同时,人们突然意识深处有种欲望的躁动,从原先的动物性提升到人的境界,随之不满现状的意识逐渐抬头。也许是一种精神意识的苏醒,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人的欲求、欲望是无界限、无止境的。在拥有了稳定的爱情和婚姻生活的同时,许多人也希望拥有一份婚姻之外的情感,拥有一份超然于婚姻束缚、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与异性相处的空间。在这种背景下,第四类情感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和流行是人们追求情感多元化的必然结果。

道德冲击

社会结构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为人类情感的滋长提供了各种可能性,一切传统文化与观念都面临新的挑战,人们主宰自身情感的意识终于发生质的飞跃,人类对于自我主体性的关切,对于自由的渴望和对于自我价值的追寻,让情感生活的视角从传统的家庭本位转变到了现代的个人本位,"第四情感"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从各种各样的情感追求中迅速占据许多人的情感世界。

蓝颜知己是对于传统婚姻家庭情感的突破。在我国传统婚姻结构中,单方面地强调女性对于男性的遵从和依附,而忽视女性自身的情感需求。这种压制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与崇尚自由的现代价值背道而驰。蓝颜知己则充分尊重人们的自我情感选择,尊重、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它强调情感双方的平等人格和相互尊重,充分展现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第四类情感作为与爱情、友情并存的情感,与其它情感,特别是爱情之间也凸现了一定的张力。它要受到一定伦理道德的约束,在家庭和婚姻层面上应以不伤害善意第三人为道德底线,而个体需要达到情感的衡平,关键还需构建情感"自治"与"自制","自爱"与"爱人"主客体相结合的情感平衡机制。

这种比友情多一些、比爱情少一些的中间感情弥补了爱情和友情都不能涉及的人类情感领域,是一种让生活充满理解与信任的人性表现。

女性诉求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女权运动的出现,女性独立生存与竞争能力的提升激发了女性作为主体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不断攀升。如果说传统的社会角色分配注定了女性有限的视觉空间,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言说角色的分配将发生新的变化,据有关资料调查表明,从世界范围看,21世纪妇女的生活领域将有进一步的扩大--从以家庭为主到私人与公众领域并重。这意味着妇女将更多地涉足社会,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变化,蓝颜知己的出现仅是端倪。

陈寅恪先生晚年著书表彰柳如是的自由独立精神,在他的《柳如是别传》缘起中说过:"披寻钱柳之篇什于残阙毁坏之余,往往窥见其孤怀遗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己者焉!夫三户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辞,即发自当日之士大夫,犹应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柳如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处于底层的妇女,而且是妓女,是底层之底层。陈先生甚至夸奖她"放诞多情",称之为"罕见之独立女子"。晚明才子钱牧斋与柳如是的因缘可谓是因了柳如是的过人的才识,"格调高绝,词翰倾一时"的柳如是曾接受过象陈继儒那样的名流的指导吟诗学画,才名在当时的文人圈里得到交口称赞的她发誓:"天下惟虞山钱学士始可言才,我非才如学士者不嫁。"而后柳如是关心国事、节衣缩食、资助郑成功军队,更是显示了她胆识过人、有胸襟的巾帼豪杰的一面。个性独立、精神自由是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生存的重要前提,是摆脱男权文化桎梏的至关重要的一步,以此为基础才有可能进行男人与女人在同一精神层面的对话。

20世纪以来,世界妇女运动的浪潮此起彼伏,虽然主题不尽相同,但主旨一致: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妇女通过各种方式为自己争取各种权利,争取受教育权、争取就业权、争取从政权等。国家经济的发展为妇女提供了许多条件,为女性的独立生存提供条件。从红颜知己到蓝颜知己,在两性关系中,女性俨然以主动者的姿态在人生的舞台登场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蓝颜知己在女性生活中的出现是女性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对多样化生存方式的认同。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