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蓬子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蓬子菜中药名。为茜草科植物蓬子菜Galium verum L.的全草。分布于东北、西北至长江流域。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经祛风止痒之功效。常用于肝炎腹水咽喉肿痛疮疖肿毒,跌打损伤,妇女经闭带下毒蛇咬伤荨麻疹,稻田皮炎。

别名

黄牛衣、铁尺草、月经草、黄米花、柳夫绒蒿、疔毒蒿、鸡肠草、喇嘛黄、土茜草、白茜草。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微辛、苦,性微寒。

归经

归肺、肝、肾经。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通经,祛风止痒。

主治

用于肝炎,腹水,咽喉肿痛,疮疖肿毒,跌打损伤,妇女经闭,带下,毒蛇咬伤,荨麻疹,稻田皮炎。

相关配伍

  1. 治传染性肝炎:蓬子菜30g,茵陈30g,板蓝根15g。水煎服。(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2. 治疖疮走黄:蓬子菜15g。黄酒煎,每日服2次,将渣捣烂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3. 治急性荨麻疹:①蓬子菜15g,水煎服;或鲜品捣汁擦患处。(《内蒙古中草药》)②蓬子菜、地肤子各10g,水煎服;或各30g,水煎洗浴。(《山西中草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熬膏涂。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

蓬子菜,又名黄牛尾。多年生直立草本。根茎粗短,根圆柱形,粗长而弯曲,稍木质。茎丛生,基部稍木质化,四棱形,幼时有柔毛。叶6-10片,轮生;无柄;叶片线形,长1-5cm,宽1-2mm,先端急尖,上面稍有光泽,仅下面沿中脉二侧被柔毛,边缘反卷。聚伞花序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状,稍紧密;花序梗有灰白色细毛;花具短柄;萼筒全部与子房愈合,无毛;花冠辐状,淡黄色,花冠筒极短,裂片4,卵形,雄蕊4,子房2室,花柱2,柱头头状。双悬果2,扁球形,直径约1.8-2mm,无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1]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灌丛及旷野草地。分布于东北、西北至长江流域。

药材性状

全草卷曲成团。茎四棱形,嫩者被短毛。叶6-10片轮生;叶片常卷缩,破碎或脱落;完整者展平后呈条形,长1-4cm,宽约1.5mm;先端急尖,基部渐狭,边缘反卷;表面黑绿色或绿棕色,幼叶上表面疏被短毛,下表面沿中脉两侧有柔毛,老叶毛稀疏,叶脉1条。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常于茎顶组成带叶的圆锥状花序,花黄色或黄棕色。果小,果爿双生,近球形,直径约2mm,光滑。气微,味淡。以叶多、色黑绿、带花果者为佳。

根圆柱形,弯曲,主根不明显,支根多条丛生于根茎,长约15cm,直径0.2-0.5cm。表面灰褐色或浅棕褐色,有细皱纹,外皮剥落处显出橙黄色木部。质稍硬。断面类白色或灰黄色,用扩大镜观察可见多数小孔,并有同心排列橙黄色环纹。气微,味淡。

药理作用

全草有利胆作用,其有效成分车叶草甙具有缓泻及降压作用。对蓬子菜采用不同溶媒所得的提取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以水提取法抑菌效果为最强,水提醇沉法略有抑菌作用,醇提法则无抑菌作用。其新鲜植物的液汁或煎剂,外用可治皮疹。

相关论述

  1. 《救荒本草》:“蓬子菜,生田野中,所在处处有之。其苗嫩时,茎有红紫线楞,叶似碱蓬叶微细,苗老结子,叶则生出叉刺,其子如独扫子大,苗叶味甜。”
  2.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微辛苦,寒。”“消肿祛瘀,解毒止痒。治急性荨麻疹,疮疖疔毒。”
  3. 《四川常用中草药》:“性微寒,味淡苦。”“清热,解毒,行血,散瘀。治喉痹肿痛,跌打损伤,骨折,妇女血气痛,蛇咬伤。”[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