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蓬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蓬蒿(植物名)

蓬蒿即茼蒿。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长形羽状分裂,花黄色或白色,瘦果棱,高二三尺,茎叶嫩时可食,亦可入药。蓬蒿的品种依叶片大小,分为大叶蓬蒿和小叶蓬蒿两类。

形态特征

1.蒿子杆,一年生草本,光滑无毛或几光滑无毛,高20-70厘米。茎直立,通常自中上部分枝。基生叶花期枯萎。中下部茎叶倒卵形至长椭圆形,长8-10厘米。二回羽状分裂,一回深裂或几全裂,侧裂片3-8对。二回为深裂或浅裂,裂片披针形、斜三角形或线形,宽1-4毫米。头状花序通常2-8个生[[茎枝]顶端,有长花梗,并不形成明显伞房花序,或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总苞径1.5-2.5厘米。总苞片4层,内层长约1厘米。舌片长15-25毫米。舌状花瘦果有3条宽翅肋,特别是腹面的1条翅肋伸延于瘦果顶端并超出于花冠基部,伸长成喙状或芒尖状,间肋不明显,或背面的间肋稍明显。管状花瘦果两侧压扁,有2条突起的肋,余肋稍明显。花果期6-8月。 农田栽培蔬菜用。吉林有野生。

2.南蓬蒿,本种与蒿子杆的区别是:叶边缘有不规则大锯齿或羽状分裂。舌状花瘦果有2条明显突起的椭圆形侧肋。

3.茼蒿属浅根性蔬菜,根系分布在土壤青层。茎圆形,绿色,有蒿味。叶长形,圳缘波状或深裂,叶肉厚。头状花序,花黄色,瘦果,褐色。栽培上所用的种子,在植物学称瘦果,有棱角,平均千粒重1.85克。[1]

生长习性

欧洲将蓬蒿作花坛花卉。蓬蒿性喜冷凉,不耐高温,生长适温20℃左右,12℃以下生长缓慢,29℃以上生长不良。蓬蒿对光照要求不严,一般以较弱光照为好。属长日照蔬菜,在长日照条件下,营养生长不能充分发展,很快进入生殖生长而开花结籽。因此在栽培上宜安排在日照较短的春秋季节。肥水条件要求不严,但以不积水为佳。 [2]

栽培技术

1.整地施肥。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湿润、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为宜。播前深翻土壤,每亩施腐熟粪肥1000公斤。做成宽1.5米的高厢,沟深20~25厘米。 [3]

2.栽培季节。

山东省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在秋冬季需设施栽培。播种至采收一般需30~60天。

3.播种。

蓬蒿植株小、生长期短,可与其他蔬菜间、套作。生产上多采用直播,撒播、条播均可。撒播每亩用种4~5公斤。条播每亩用种2~2.5公斤,行距10厘米。为促进出苗,播种前用30℃~35℃的温水浸种24小时,洗后捞出放在15℃~20℃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经3~4天种子露白时播种。春季选晴天播种,播后用薄膜覆盖,出苗后适当控水,保持适宜的温度,促使幼苗健壮生长。夏秋气温高,播种后应用遮阳网膜等覆盖物覆盖,保持土壤湿润。幼苗期应及时间苗,保证幼苗有一定的营养面积。

4.田间管理。

播种后至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6~7天即可齐苗。冬春播种出苗后应适当控制浇水,幼苗2~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撒播的,大叶蓬蒿6厘米见方留壮苗,中叶或细叶蓬蒿3~4厘米见方留苗;条播的,大叶蓬蒿株距5厘米,中叶蓬蒿4厘米,细叶蓬蒿3厘米。充足供水,保持土壤湿润。

株高10厘米左右时随水追1~2次速效氮肥,株高20厘米左右时开始收割。割完第一刀后再浇水追肥,促进侧枝发生,20~30天后再收获。每次亩追施腐熟人畜粪水500公斤、尿素3~4公斤。

5.病虫害防治。

①病害。主要病害有立枯病、叶斑病及菌核病等。防治立枯病,重点应加强农业综合防治措施,要注意适期播种、防止播种过密、幼苗徒长;药剂防治可采用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叶斑病,防治上应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

②虫害。虫害主要有菜螟、蚜虫等,防治方法同一般的栽培蔬菜,但要避免施用高、中毒农药。

6.适时采收。

株高20厘米时即可采收。在茎基部留2~3片叶割下,以促进侧枝发生。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涩;人肝、肾经。

功效主治:平补肝肾,缩小便,宽中理气。主治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烦不安,痰多咳嗽,腹泻,脘胀,夜尿频繁,腹痛寒疝等病症。有清血、养心、降压、润肺、清痰的功效。

蓬蒿是一种菊科蓬蒿属药食两用植物。茎叶可食用,具有调理脾胃、降压补脑作用。蓬蒿籽为植物学上的瘦果,有棱,褐色,千粒重为1.5~2 g。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蓬蒿中含有多种类型化合物,例如黄酮、酚酸、生物碱、杂环化合物、植物甾醇和挥发油等。其中黄酮和酚酸类物质是蓬蒿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这两类物质存在菊科植物中分布较广泛。包括镇咳祛痰、植物化感作用、杀线虫、抗肿瘤、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护肝和抗菌等生物活性在蓬蒿提取物中均表现明显。[4]

食疗作用

1.蓬蒿具特殊香味,幼苗或嫩茎叶供生炒、凉拌、做汤耐食用。消食开胃,通便利腑蓬蒿中含有特殊香味的挥发油,有助于宽中理气,消食开胃,增加食欲,并且其所含粗纤维有助肠道蠕动,促进排便,达到通腑利肠的目的。

2.清血养心,润肺化痰蓬蒿内含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及多种氨基酸,性味甘平,可以养心安神,润肺补肝,稳定情绪,防止记忆力减退;此外,蓬蒿气味芬芳,可以消痰开郁,避秽化浊。蓬蒿的茎和叶可以同食,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鲜香嫩脆的赞誉,一般营养成分无所不备,尤其胡萝卜素的含量超过一般蔬菜,为黄瓜、茄子含量的1.5~30倍。

3.利小便,降血压蓬蒿中含有多种氨基酸脂肪蛋白质及较高量的钠、钾等矿物盐,能调节体内水液代谢,通利小便,消除水肿,蓬蒿含有一种挥发性的精油,以及胆碱等物质,具有降血压、补脑的作用。

4.蓬蒿有促进蛋白质代谢的作用,有助于脂肪的分解。

5.火锅中加入蓬蒿,可促进鱼类或肉类蛋白质的代谢,对营养的摄取有益。

6蓬蒿中的芳香精油遇热易挥发,这样会减弱蓬蒿的健胃作用,所以烹调时应注意旺火快炒。氽汤或凉拌有利于胃肠功能不好的人。与肉、蛋等荤菜共炒可提高其维生素A的利用率。蓬蒿辛香滑利,腹泻者不宜多食。蓬蒿辛香滑利,胃虚泄泻者不宜多食。

【宜】:慢性肠胃病和习惯便秘有一定的食疗作用,适合儿童和贫血患者、高血压患者、脑力劳动人士、贫血者、骨折患者等

【忌】:蓬蒿气浊、上火,一次忌食过量。胃虚腹泻者不宜多食。

各家论述

1.《本经逢原》:同蒿气浊,能助相火,禹锡言多食动风气,熏人心,令人气满。《千金》言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者,是指素禀火衰而言,若肾气本旺,不无助火之患。

2.《千金·食治》: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

3.《日用本草》:消水谷。

4.《滇南本草》:行肝气治偏坠气疼利小便

5.《得配本草》:利肠胃,通血脉,除膈中臭气。

6.《千金》:言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者,是指素禀火衰而言,若肾气本旺,不无助火之患。

物种分布

原产地:热带非洲中国分布现状:云南,四川,重庆,湖北,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香港,澳门,西藏,甘肃。 常生于山坡林下、灌丛中或水沟旁阴湿地上。

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