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蓼河新城外国语学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济宁新闻网 的图片

蓼河新城外国语学校自建校以来,在济宁高新区管委会的领导下,在济宁高新区发展软环境保障局和苏州伦华教育的管理下,蓼河新城外国语学校以“博融天下,慧悦人生”为办学使命,以“学生是宝贝、教师是财富、家长是朋友”为管理宗旨,以“科学务实、自强不息、追求完美”为校训,以“爱生、善教”为教风[1],以“尊师、乐学”为学风[2],把“教育的神圣在于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平等”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致力于办“不一样的教育”。

如今,一张独具特色的“博慧教育”新蓝图已徐徐绘就,在蓼河新城外国语学校绽放着耀眼风采

课程立校树品牌

2019年以来,蓼河新城外国语学校立足实际,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丰富办学内涵,提高办学品质,落实“双减”政策,努力培养具有“华夏根基、国际视野、领袖胸襟、家国情怀”的优秀公民,构筑“国际化、精品化、生态化、科技化”的未来学校。

在落实国家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学校优化课程体系,逐渐建立起“悦读悦慧”阅读课程、“童心”书法课程、“玩好数学”思维课程、“蓼外好声音”合唱课程、“阳光”体育课程、“叽里呱啦”英语等校本课程,注重学科与生活联通,发挥学科育人价值,最终将教育指向学生兴趣、习惯、技能、思维、审美、品格等素养的提升,建立一套“专业、融合、多元”的博慧课程。

德育课程注重发挥育人合力,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德育集会、主题活动等形式,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学部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其中,特色英语课程、体育课程、艺术课程、科技课程深受学生们喜爱。英语趣配音、足球、乒乓球、篮球、田径、国画、拼贴画、吉他、视唱、编程、魔方等校本课程,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

学校加强对学生道德规范、学习纪律、生活常规、卫生习惯、就餐公约、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常规管理。学部实施以领导班子值班牵头—中层领导蹲点包干—年级组长日常管理—普通教师严抓实干的工作制度,通过校园巡视、定点执勤等方式,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博慧师生共成长

走进蓼河新城外国语学校,不论是在汲取知识的教学课堂,还是学习之外的食堂、操场,处处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着眼于高素质、宽视野、强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把“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学生成功奠基”作为办学的落脚点,最终打造成一所家长满意、社会放心的优质特色学校。

铸魂育人,教师队伍是关键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成长。学校在摸索中构建了“教师专业成长”模块培训体系:新教师的幸福旅程—青蓝结对;青年教师的放飞舞台—博慧教师擂台赛;教师的磨砺打造—青年教师汇报课;教师的榜样力量—成熟教师研究课;青年团队的品牌建树—一课三磨;金字塔底的牢固夯实—大中小备课扎实并行;青年教师的充电平台—“我与大家”系列活动,这一体系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推动了创新而富有激情的教师团队建设,也让学校教学喜报频传,行稳致远。学校现有博士1名,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1名,济宁市名校长1名,杏坛名师2名,济宁名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19名。

在蓼河新城外国语学校,每位导师定向负责4-6名学生,量身设置培养计划。在思想引领、生涯规划、生活指导、学法辅导、心理疏导等方面精准帮扶,从根本上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目标。在班级内,各班内每4-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通过自主预习、质疑讨论、分组展示、教师点拨、归纳总结、当堂评价等六个环节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优良习惯。

三尺讲台上,蓼外的每一位老师心怀使命,都严格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通过开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形成具有特色的课堂模式和教研模式。他们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时刻以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和鼓励,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五育并举绽华章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践行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下,学校打造读书节、外语节、科技节、艺术节、数学节、体育节六大节文化,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宽广的舞台,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如读书节系列活动之诗词大赛、汉字听写大赛、读书分享会等;数学节系列活动之“慧玩数学”数学智力大冲浪、慧玩接龙、最强24点、数独比拼、魔方复原、趣味猜谜、火眼金睛等;外语节系列活动之蓼外好声音、拼写大赛、现场作文大赛等;科技节系列活动之创客大赛、科技小制作比赛、科技小论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等;艺术节系列活动之六一文艺汇演、博慧素质教育成果汇报展等;体育节系列活动之广播体操比赛、篮球比赛、跑操比赛、春季体育运动会等,丰富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了责任意识、集体观念、爱国情怀,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素养。

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建构以“三好学生、文明学生、进步学生、公益之星、劳动之星、礼仪之星、才艺之星”七类评价体系,以树位身边的典型,课程目标更清晰明确,也有助于每一个学生树自信、塑礼行。同时要求班主任带着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给学生设置不同的提升目标,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向好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