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目录

蔡仲胡

蔡仲姓,名西周人,蔡国第二任国君。

胡的父亲蔡叔度三监之乱后被周公旦流放。蔡叔度死后,胡改进了品行,“率德驯善”,周公旦知道后,举荐他出任鲁国的卿士。胡使鲁国治理得很好,在周公旦的建议下,周成王把蔡地封给胡为国,是为蔡仲[1]

人物生平

父亲作乱

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6年),蔡仲的二伯父周武王灭亡商朝,建立周朝政权,史称西周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巩固周朝政权,实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贤后代,于是将五弟、蔡仲的父亲蔡叔度封在蔡地,建立蔡国,居住上蔡 (今河南省上蔡县)。周武王还将商朝的遗民封给商纣王(帝辛)之子武庚(禄父),与诸侯同等地位,以奉持他祖先的祭祀不致断绝。周武王因武庚还未心悦诚服,恐其有异心,于是便让蔡叔度和三弟管叔鲜、八弟霍叔处协助监督武庚,一起治理商朝遗民。

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继位。 周成王登基时少不更事,不能独立处理政务;当时周朝因是初定天下,政局还不是十分稳定,蔡叔度的四哥、蔡仲的四伯父周公旦便当国摄政,代行周成王之职,处理国家大事。蔡叔度和管叔鲜、霍叔处怀疑周公旦要篡夺王位,三人心里愤愤不平,便到处散布流言。 周成王二年(公元前1041年),三人扶持武庚一起叛乱。

周成王四年(公元前1039年),周公旦以周成王的名义东征叛军。不久,周公旦便平定叛乱,诛杀武庚和管叔鲜;将蔡叔度流放 到郭邻;将霍叔降为庶人,三年不许录用。周公旦流放蔡叔度时,只配给他十辆乘车(《尚书》作七辆乘车) 和刑徒七十人作为随从。

为政举措

蔡仲受封蔡国后,励精图治,放着豪华的宫殿不住,而是在岗坡上结草为芦。他脱下华丽的锦袍和朝靴,换上粗糙的布衣和草鞋,手执木杖,带着随从人员在境内实地考察,结果发现几尺厚的地表顽石、砂礓下竟是可长庄稼的黄黑土壤。于是蔡仲就发动臣民开荒种地,一年后,当人们看到黄土地上长出绿油油的庄稼时,才明白蔡仲的良苦用心,纷纷向他磕头称谢。接着蔡仲率领人们继续修建蔡国城。[2]

历史评价

周成王:"小子胡,惟尔率德改行,克慎厥猷"[3]

尚书》:"蔡仲克庸只德"

司马迁《史记》:"胡乃改行,率德驯善。"[4]

司马贞《史记索隐》:"胡能改行,克复其爵。"

史籍记载

家庭成员

父亲:蔡叔度

儿子:蔡伯荒

蔡仲墓

蔡仲墓,位于河南省上蔡县蔡侯路东段蔡叔度石像北侧500米处,墓高4米,底部直径11米,总面积95平方米。墓前刻有《蔡仲之命》、《蔡仲之墓》等石碑三通。1992年,上蔡县人民政府对该墓进行一次重修。2000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蔡仲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任:
蔡叔度
蔡国君主 继任:
蔡伯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