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蔡建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蔡建中
企业家、慈善家
出生 1934年
国籍 中国
职业 企业家、慈善家
知名作品 企业管理者终身成就奖
香港互太纺织永远荣誉主席
培英校友联会永远荣誉主席
广州市荣誉市民
江门市荣誉市民

蔡建中广东东莞人。现任香港互太纺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永远荣誉主席,是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董事,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培英校友联会永远荣誉主席。蔡建中先生于1997年投资1311万美元,在万顷沙镇创办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后再投资1.6亿美元,年产值超40亿元。1998年9月,经番禺市人民政府提名,番禺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决定,授予蔡建中先生“番禺市荣誉市民”称号。2000年9月转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2010年荣获企业管理者终身成就奖。

个人经历

蔡建中博士,1934年出生于广州,祖籍广东东莞。现任互太纺织永远荣誉主席江门市慈善会永远名誉会长、华南理工大学名誉教授。1969年,他与人合作开设了香港最早期的针织染厂——高泰染厂,并于上世纪80年代在香港上市。1997年,成立了互太纺织有限公司并出任公司董事局主席。2004年,互太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7亿元,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互太公司针织品出品量在全国位于第三位,互太公司也被国家统计局评为2004年全国重点行业针棉制品类十佳之一,至2011年集团市值超75亿元。事业成功后,蔡建中博士开始从事慈善事业特别是教育事业。除捐助他所读过的中学大学外,还为广州市的中学教育提供赞助资金,为母校广州市六中及广州培英中学西关分校、培英体系各学校及培英校友联会分别捐款1000万元;2002年在华南理工大学成立50周年之际,蔡建中捐出1000万港元。2012年为庆祝华南理工大学60周年华诞,蔡建中捐款2000万港元。蔡建中博士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点贡献,是他的心愿。至今捐资超一亿元。

逆境不倒出英才,征战商场得佳绩

蔡建中出生于广州市一个书香门第、殷实之家。1956年蔡建中高中毕业于广州市第六中学,考入华南工学院建筑系。1957年10月底,作为广东省田径队代表的蔡建中,参加完第一届全国田径运动会,带着荣誉和兴奋的心情回到母校,谁料厄运却悄然降落在他的身上。因为热爱小提琴这项与当时的政治氛围格格不入的乐器,蔡建中被糊里糊涂地定为“右派分子”,受到停学处分并被派到广州重型机械厂转炉车间下属农场劳动。艰辛和耻辱同时袭来,并没有压垮年轻的蔡建中稚嫩的肩膀,却让他早早意识到:纵然世事无常,依旧人定胜天。

在人生最低潮和最黑暗的时刻,他默默地盘算著自己以后的人生方向。在繁重的劳动中,他表现突出,深得当时农场和重机厂领导的信任。1962年蔡建中离别了土生土长的故乡和家人,含泪只身来到人生路不熟的香港。他知道只要有毅力,有勇气,凭著华南理工培养出来的坚定不移的精神及多年在运动和农场上练就的好体格,要在香港这个华洋云集的大都市会闯出一条出路,是完全可能的。

蔡建中来到香港不久,就认识了不少华工的校友。在建筑系同学的帮助下,他很快就在建筑公司找到地盘监管的工作。经过一两年的努力,蔡建中建立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他开始考虑人生大事-成家及创业。

1966年中,蔡建中与香港的同门师妹,化工学院的罗爱梅同学共谐连理。同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国大陆的一切生产几乎停顿。香港的轻工业由此起飞,而地产市场则因中国的政局不明朗而停滞。在这个历史时刻,蔡建中把握机遇,及时由建筑行业转入漂染行业。

1969年,蔡建中与友人合作开设了香港最早的针织厂-高泰染厂。由于资金不足,公司虽然能赚到钱,但只够作为滚存再投资,扩大生产,所以生活仍然十分清苦。幸得他太太在背后默默支持。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高泰染厂已发展成为一间颇具规模的福田纺织集团。公司并于上世纪80年代在香港上市。在向社会筹集资金的同时,不断扩大生产。他把在国内学到的一套多快好省及自行创新的方法,加上投资最新的生产设备,效益每年平均以双位数,甚至成倍增长,税后纯利以亿元计算。

1996年,蔡建中把所持股份全数卖给合伙人,离开了曾经艰苦创业并取得成功的工厂。但很快,他又重新披上了战衣。1997年,蔡建中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在万顷沙镇建成了互太公司的第一期厂房,不到半年的时间生产线也投入了运行。在蔡建中先生任主席的董事局领导下,秉着“谦和、诚信、进取、创新”的管理理念,互太公司很快发展成纺织印染行业举足轻重的业界明星。2004年,互太公司工业总产值占万顷沙镇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3%。据当年国家海关总属统计,互太针织品的出口量在全国为第三位,互太纺织品也被国家统计局评为当年全国重点行业针棉制品类十佳之一。2005年,蔡建中从一线退下,担任香港互太纺织永远荣誉主席。

知恩图报念母校,桃李芬芳香满园

蔡建中先生是一个重情义的人,在自己事业腾飞发展的同时,他念念不忘中学及大学的母校。他来到香港不久后,就参与组织成立广州六中、广州培英中学及华南理工大学香港校友会,并分别担任会长、名誉会长、永远荣誉会长等职。

蔡建中一直关心和支持母校华南理工大学的发展,与学校保持着紧密的联系。1979年,蔡建中曾带领香港校友一行13人回校访问,得到当时院长张进老先生的接见和招待。20世纪八九十年代,蔡建中在华工设立了科研和体育等基金,支持学校轻化学科建设、电信学院学生奖学金和文体活动中心建设。1994年《华南理工大学史》面世,他爱不释手,一下子就定购100本,以作送友佳品。母校老教授夏昌世的著作《园林述要》出版缺乏资金,蔡建中得知后,愉快地承担了全部出版经费,并在多位校友的全力支持下,使这本珍贵著述在1995年校庆日与读者见面。

他不断地把自己的成就当成母校培养他成材的结果,并把成功的经验和果实与母校分享。他曾为广州的中学教育提供赞助资金和建议,为母校广州六中及培英中学分别捐献数百万元。连他的小提琴老师何安东所在的广州培正中学,也获捐献近百万元作为何安东音乐奖学基金。他还邀请广州各中学校长到港考察及交流学习。由于他对广州的教育贡献良多,1998年被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树立起"教育企业家" 的良好形像。这一切不但是母校华南理工大学校友的光荣,也是香港和广州市民的光荣。

三十多年来,蔡建中校友一直关心和支持母校的发展,2002年在华南理工大学成立50周年之际,蔡建中校友伉俪慷慨为母校未来的科技大楼捐出港币一千万。这是母校有史以来单一次性捐款最高的数字。2011年11月,为迎接母校60周年校庆,蔡建中校友夫妇再度向母校捐资2000万港币用于学校27号楼(建筑学专业和制图教学楼)的改建工程,并设立基金支持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奖励和资助学生学习与创新实践活动,支持学校优势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华南理工大学校友及全国各高校校友,能像蔡建中校友一样,对母校,社会及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看好粤港澳大湾区

支持校友会大联盟

2017年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提出让无数港澳同胞兴奋不已。作为粤港两地纺织业的巨贾,蔡建中先生也看到了更大的前景。[1]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说过,粤港澳大湾区是千年大计,是大的国家战略,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探索建立高标准贸易规则,引领对外开放。在两种不同的社会体制的地区建立湾区,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2]

蔡建中了解到,纽约湾区因金融业而强大,东京湾区因家电制造业而强大,旧金山湾区因高新技术业而强大,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会如何发展,是一个充满期待的过程。然而,无论怎么发展,首先要做的是聚集人才。

同样是在那一年,在华工澳门校友会换届活动中,有华工校友提出要将大湾区11个城市的华工校友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大联盟的倡议。参会的蔡建中先生听澳门校友讲述大联盟的内容,要集合华工人的力量和智慧,推动大湾区的发展。校友们的一腔热血,深深感染了蔡建中先生。

更让蔡建中受感动的是,成立大联盟的倡议得到一致支持之后,校友们便在现场开始讨论筹备工作、草案章程、活动内容等事项,速度之快,步调之一致,让蔡建中看到了成立这个大联盟的信心。同时,当天众多校友们通过民主推荐华工杰出校友,格力电器创始人朱江洪先生担任联盟的首届主席。

蔡建中记得,在母校50周年庆时,曾邀请他和朱江洪等校友上台一同分享对话,朱江洪讲了他对企业,对校友,对人生方面的看法。蔡建中在台上听朱江洪讲述他从百色小工厂的厂长成长为格力电器董事长的故事,觉得他是个既务实又重情义的人,对他印象深刻。

蔡建中也记得朱江洪在担任珠海校友会会长时说过的一句话:“我做了一辈子企业,就是没做过校友会,但人生就是一个挑战完一个困难,接着挑战另一个困难的过程,我会用工匠精神来做好华工珠海校友会的工作!”

他从内心里欣赏佩服朱江洪,如果朱江洪能够答应扛起这个大旗,他对大联盟也会更加有有信心。于是,他在现场直接说道:“朱江洪担任大联盟的主席,我出资1000万支持大联盟的工作!”

精心筹备,大联盟有大梦想

11个城市的校友会,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聚集在一起成为一个大联盟,这样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过,背后所做的工作繁琐冗长。84岁高龄的蔡建中依旧精神矍铄,壮心不已。顺应时代的潮流,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他推动了大联盟的成立之后,也在背后做了不少的努力。

大联盟到底要做什么和怎么做,是摆在联盟会员面前的两大问题,蔡建中和朱江洪提出的“湾区共携手,联盟圆国梦”口号,令人振奋不已,也给大家指明了方向。

华南理工大学校歌中,有一句歌词是这么唱的:中华振兴,我辈担当。在香港多年,事业上取得成功的蔡建中,近几年一直倾注于慈善事业,秉持对母校、对国家的感恩情怀,他回馈于社会,让无数人受益。

“我帮人帮到自己都不知道,因为没想到有回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千年大计,大联盟为大湾区所做的工作同样也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也要不求回报。”

他一直很喜欢这句话: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也是大联盟的精神所在。

搭建集创业、科研、经贸、管理、技术、信息等多领域于一体的新平台,让华工人能够在大湾区这个大空间里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更大的使命,蔡建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打算。

经商多年,蔡建中和遍布世界各地的华工校友有很多联系。尽管他们身在海外,却无不牵挂着祖国,时刻准备为祖国的发展尽一份力。

就在上个月,他前往美国加州,与华工加州校友会相聚,他谈到了粤港湾大湾区和大联盟的事情。华南理工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校友会大联盟将于2018年6月23日在珠海成立,他和众多大湾区的校友,想邀请身在旧金山湾区的加州校友一同见证这一盛举,也让海外的校友感受到祖国飞速发展的成果和魅力。

加州校友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即积极响应。蔡建中也加快步伐,协助联系了纽约校友会、东京校友会,让三大湾区的校友们齐聚粤港澳大湾区,让大联盟的成立典礼,也变成全球四大湾区华工精英校友的交流盛会。

蔡建中谦虚地说,他出资出力,推动大联盟成立,无非是为了抛砖引玉。集合全球华工人的力量,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努力奋斗,是大联盟的意义所在,也是他如今最大的愿望。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他始终把事业的成功看得很淡,而真情实感却无比看中。推动大联盟的成立,他不图回报,不为名利,而是为了不忘初心,有始有终。

华工粤港澳大湾区校友会大联盟正式成立

生活在同一片湾区,怀揣同一种情怀,一个由不同时代的华工子弟共同构建的大联盟,将携手共圆同一个国梦。

2018年6月23日,华南理工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校友会大联盟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了成立大会。84岁高龄的华工知名校友蔡建中老先生、“格力之父”朱江洪分别作为大联盟的永远主席、主席,代表华工人在这个夏天发出了坚定的声音—— “湾区共携手,联盟圆国梦”。华南理工大学章熙春书记、大联盟永远主席蔡建中先生、大联盟主席朱江洪先生、理事长黄灿文先生,及其他校友会代表分别上台致辞。

1000多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11个地区和城市的华工人齐聚珠海,一起探讨新课题。台上站的依然有母校师长,台下坐的仍是陪伴自己走过峥嵘年华的同窗。不同的是本次的课题的内容超越了学科,参与课题的成员跨越了时代和区域。

蔡建中:松散即自由,创新让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湾区比肩

大联盟的筹备,历时半年,在这个过程中被问及最多的无疑是“华工粤港澳大湾区校友会大联盟有什么意义?”。

蔡老在不久前接受媒体专访时,这么分析目前世界上的几大湾区:纽约湾区因金融业而强大,东京湾区因家电制造业而强大,旧金山湾区因高新技术业而强大,粤港澳大湾区将在创业、科研、经贸、管理、技术、信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助力湾区发展。

大联盟是松散的组织,蔡老却把这种松散看作是自由的土壤。“松散才有自由,有自由才能创新,能创新没有理由发展不起来。“

“我今年84岁了,但对母校的感情一直没变过。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每一年都回母校。”从1969年创建华南理工大学香港校友会开始,蔡老就在校友会的工作上不遗余力,本次更是出资1100万港币作为大联盟的运作基金。说到这份深厚的情谊,蔡老则幽默地调侃道:“我这个年纪,力气是没有了,银行账号里有多少钱,还没有忘记。”[3]

“以梦前行,照亮前方。”蔡老用这句话作为自己在成立大会上发言的结语。他寄希望于大联盟,继续发扬华工人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朱江洪:从零开始,任大联盟主席我的压力无限大

“大家都推选我作为主席,我的压力是无限大的。”这是朱江洪在大联盟成立仪式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的第一句话。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大联盟的发展和管理与做企业有太多的区别。企业是一个有纪律的实体,可以要求员工怎么去做,然而大联盟则是松散的组织,每个校友都有自己的工作,所有的安排如何能有效地施行下去,是摆在作为首任主席的朱江洪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

正是这个现实的问题,给了朱江洪方向:大联盟的工作要做好,就要发挥大联盟的吸引力。“大联盟要好好地为各地的校友服务,有好的服务,对广大校友就有吸引力,就能吸引校友们主动做贡献。”

华工杰出校友、香港纺织行业知名企业家蔡建中老先生高度评价朱江洪,认为他将格力做到如今的成就,是把“从零做到无限大”的内涵诠释到了极致。他相信,未来朱江洪也能带领大联盟“从零做到无限大”。

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零到无限大,华工粤港澳大湾区校友会大联盟已经走出了重要一步,“未来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但核心都是为校友提供服务,通过服务体现大联盟的实力。”

我们期待,只要“湾区共携手”,“联盟”就能“圆国梦”。比肩世界湾区,我们需要做的只有相信。[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