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是个经济术语。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词解释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是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蔡格尼克做了一个试验,命令被测试者试去做20件指定的工作,半数工作允许完成,半数工作则中途加以阻止,不予完成。被试共32人。实验结果发现示完成工作的回忆要优于已完成的工作的回忆。如以RC代表已完成的工作的回忆要所得的件数,RU代表示完成工作所得的件数,P为两种回忆件数的比例,即 RU/RC,用以在数量上表明哪一种工作易于回忆。若是P等于1,则两种工作的回忆量一样;若是P大于1,则示完成的工作易于回忆;若是P小于1,则已完成的工作易于回忆。实验的结果P从0。8至3。5不等 ,平均为1。9,即RU的回忆量差不多等于RC的两倍。 这个现象心理学称之为“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举例分析

为什么人们对未完成的工作的回忆量会优于已完成的工作?有人认为这是由于未完成的工作引起了情绪上的震动。但如果我们把工作用三种方式处理:第一种是允许其完成,第二种是我们中途加以阻止使它们最终没有完成,第三种是中途加以阻止后我们再让其完成。结果发现,人们对中途被阻止后再完成的工作的回忆量要优于前两种情况。而这就不能用中途阻止所产生的情绪所致来解释了,或许我们可以用心理的紧张系统是否得到解除来加以说明。未完成工作所引起的心理紧张系统还没有得到解除,因而回忆量相对大。中途加以阻止的未完成的工作不仅易于回忆,并且在做了其他工作之后,还有继续完成它的趋势。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会有较强烈的去完成它的动机,所以记忆自然也会较为深刻。

工作和生活当中也是如此,你可能对于你目前正在做,但还没完成的事情记忆最深刻,对于已经完成的一些事情或许就不会给予太多关注了。其实这也符合人们的记忆规律,人的大脑总是记住一些需要加工的内容,将之放在工作记忆中,就像是电脑的内存一样,而对于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的内容大脑则会有意地去遗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