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蔡申瓯,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千人计划"入选专家。浙江温州人,1980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94年于美国西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蔡申瓯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出生   1963年
  浙江温州
国籍 中国
母校 北京大学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蔡申瓯教授曾先后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所、美国纽约大学柯朗研究所等机构从事科研工作,主要涉及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以及神经科学领域的前沿课题。2001年,他凭借自己前期的研究成果与科研潜力成为美国Alfred P. 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获得者。

2009年12月,蔡教授作为最年轻的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来到上海交通大学,现担任自然科学研究院的院长和致远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副主任。主讲课程有统计力学与热力学、专业研讨课等。

2017年10月21日美国东部时间凌晨4时12分在纽约家中离世[2]

目录

人物生平

蔡申瓯,1984 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4年于美国西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在任职交大之前,在世界著名的美国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研究所(Courant Institute)任正教授。他的研究工作涉及到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及神经科学等领域的前沿课题。曾于2001年获得美国颁发给有极大潜力年轻教授的 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 2009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年12月,蔡申瓯作为最年轻的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在上海交大担任自然科学研究院院长和致远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主讲课程有统计力学与热力学、专业研讨课等。

人物事件

回国

2010年5月21日上午,"圆梦·中国"--"千人计划"入选者归国心路座谈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九位"千人计划"入选者代表在此畅谈归来报效祖国的心路历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千人计划"入选专家蔡申瓯指出,中国有了很好的引进海外人才的条件,但是要注意让年轻人安心、专心做科研。同时,还要引进非华人,把整个美国、西方整个大学引进来。

起步

蔡申瓯称,他在美国待的时间比在中国待的时间还久,20多年,是数学教授和生命科学教授,回国不到半年。看到这个国家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他不得不回来。他现在交大研究院任职,这个研究院就是做交叉理科、工科、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平台,最后是提供各种基金方面的准备的综合性大学。另外在教育方面,交大完全采取新的一种体制,来创造创新人才的教育。这次从美国回来,四至五个月之间他已经招聘了八个人,一般情况下这种人才好几年才可以招成,说明现在中国的确有很好的条件,他们都已经是美国很好的人才,他们都准备回来。这是中国的条件,是交大的理科和工科的吸引力。

差距

蔡申瓯称,他经常和别人讲,在中国做的是手机的速度,在美国是电子邮件的速度,就是说在美国做什么事,发个电子邮件,你等几天,事情过来了,在这里是手机,必须马上要回答人家的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冲突实际上很自然的,中国的发展非常快,每一个人才都是客人,美国进入到学校都已经是将近一百年稳定的体制了,我们现这个体制是每天都在变,每天都不一样,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包括有的人想回来做管理、做大事的人,他们说中国的系统觉得很难办,我觉得你需要学会做特例,等你稳定了,慢慢中国也发展起来。所以,这个系统需要完善,但的确有自己的特点,你只有利用这个系统的长处,弥补它的短处,做好自己的事情。

蔡申瓯说,回来之后,不仅是校长,各个阶层、各个部门对我们这些人都很支持的。现有一个问题,刚才提到为什么在中国很多人不愿意做科学?其中很大一部分中国年轻人的待遇非常的低,这使得很多很好的人都不愿意在科学方面发展。包括我教的课,很多很好的学生,一问就是说,做科学是永远翻不开身的。至于这个问题,关于"千人计划",我们一定要加强对自己的年轻人的待遇,让年轻人真正开始安心、专心做科研,不要追求SCI这些没有意义的指标,在当初发展的时候,中国初期发展是需要,但是现已经达到相对成熟的时候,就不能再追求这些虚的东西,要真正做深的、前沿的东西。有的教授问我,什么是前沿?我说我做的是前沿,和别人不同的是前沿,不要老是追求这些指标,发表文章,这些没有任何意义。

担当

蔡申瓯还指出,在引进高端人才的时候,我们不仅引进自己的华人,我们要真正成为科学大国,还要引进非华人,交大引进很多法国非华人的教授,但是这个体制更难了,但是要使中国成为世界大国必须要做这件事,不仅要引进非华人,而且要把整个美国、西方整个大学引进来,因为中国的大学要竞争,这样才可以真正发展科学和教育方面的新形式。中国成为科学大国必须还要做得更大,不仅是"千人计划"这样的事。

人物逝世

蔡申瓯于美国东部时间2017年10月21日凌晨4时12分在纽约家中安详离世。

参考来源

  1.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蔡申瓯 ,攀研网, 2012-04-26
  2. [2017年10月21日美国东部时间凌晨4时12分在纽约家中离世   上海交大蔡申瓯教授因病早逝 被学生们认为是“海归”科学家奉献的典范 ],青年报, 2017-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