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蔡立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蔡立东
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出生 1969年3月
吉林长春
国籍 中国
母校 吉林大学法学院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公司自治论》等

蔡立东,男,汉族,1969年3月出生,吉林长春人,199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6月参加工作,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

现任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

人物履历

1987年9月--1991年7月,在吉林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1年9月--1994年7月,在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获民法学硕士学位;

1994年6月至2000年8月在吉林省交通厅工作,任体改法规处主任科员,其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1999年9月--2002年12月,在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0年8月调入吉林大学法学院工作,任讲师,2001年9月晋升副教授,2004年12月晋升教授,2006年6月选聘为博士生导师。

2008年12月至2015年4月任吉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作为访问学者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LSE)开展合作研究。

2015年4月任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3]

2019年9月任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任免信息

2019年9月6日,吉林大学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宣布任命蔡立东同志为中共吉林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人物兼职

蔡立东是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网络与信息法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秘书长、吉林省法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咨询专家、中共吉林省委法律顾问、吉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

荣誉奖励

人才计划

2014年入选吉林省"长白山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

2012年被评为"吉林省第四批拔尖创新人才"[5]

获奖经历

2015年,论文《行政审批与权利转让合同的效力》,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2015年,论文《论中国特色的转型民法》,获中国法学会第十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征文奖"三等奖;

2014年,论文《行政审批与权利转让合同的效力》,获第十届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2012年,论文《行政审批与合资企业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获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蔡立东
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蔡立东

2011年,专著《公司自治论》,获吉林大学"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10年,专著《公司自治论》,获第八届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2015年,主持"中国农地法律制度研究"创新团队,入选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

2013年,参与"民法学教学团队",入选吉林省高等学校民法学优秀团队;

2012年,主讲民法学课程,获得吉林省高等学校民法学精品课。

科研成果

(一)承担课题

2016年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吉林省农村土地管理与经营体制创新研究

2015年中国法学会2015年度部级法学研究重点委托课题:

--司法大数据的收集、挖掘与应用研究

2015年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委托项目:

--电子法院诉讼程序问题研究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年度项目:

--中国法人制度构造的私法逻辑

2013年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重点课题:

--团体法制的中国模式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

--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创新和推进路径研究

2012吉林省科技成果:

--人力资本与吉林省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2011年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农村承包地收回的实证考察与制度重整

2011研究生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建设

201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委托项目:

--石化企业经营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2010年度横向项目:

蔡立东
  蔡立东教授

--交通运输法制工作规范研究

2010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职业为导向的项目式法律硕士教育模式

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团体法秩序的法理逻辑

主要著作

1、《公司自治论》,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民法总论》,参编,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3、《中国公司法修改草案建议稿》,撰稿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4、《交通行政处罚实务》,第一作者,长春出版社,2000年;

5、《公司法概论》,合著,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

代表论文

1、《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置的法构造》,《法学研究》,2015年第3期

2、《论法人行为能力制度的更生》,《中外法学》,2014年第6期

3、《闲置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收回制度的司法实证研究》,《法商研究》,2014年第3期

4、《行政审批与权利转让合同的效力》,《中国法学》,2013年第1期

5、《法人分类模式的立法选择》,《法律科学》,2012年第1期

6、《农村承包地收回的权利构造》,《法商研究》,2012年第3期

7、《"平等主体关系说"的弃与留--未来<民法典>调整对象条款之抉择》,《法学论坛》,2015年第2期

8、《论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中的发包方同意》,《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4期

9、《基金会法律制度转型论纲》,《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3期

10、《股东大会机构化构造之反思》,《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1期,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法学理论研究》,《当代法学》,2013年第3期

12、《行政审批与矿业权转让合同的效力》,《政法论丛》,2011年第5期

13、《个体主义方法论与使用人侵权责任的重构》,《烟台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14、《论法人的侵权行为能力》,《法学评论》,2005年第1期

15、《公司治理的人文主义转向》,《月旦民商法》(中国台湾)2004年第6期

16、《社会团体法人自治与司法审查的实证研究》,《法学杂志》2016年第12期

17、《 赔礼道歉责任与法人名誉权的救济》,《广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学术贡献(主要学术观点)

在私法领域的学术研究中,秉持鲜明的方法论立场,确立了"裁判技术"的民法观,即民法是解决私人间利益冲突的技术机制,它以裁判规则为主体。这一民法观构成了认知民法问题、确定问题解决的民法思路、提供问题的民法解决方案的基本线索,并具体地体现在其研究成果之中。

遵循以上方法论立场,组织开发司法数据的挖掘技术,推动法学研究的实证转向,着力研究具有中国背景的问题,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寻找理论资源,形成了团体法秩序、中国土地法律制度、国有资产法律制度等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积极寻求这些中国背景问题的中国式解决方案,自觉为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奠定观念基础,致力于提升中国法学对世界法学以及法学对法律实践、对其他社会科学的贡献。

教学情况

1、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民法总论》、《法学经典导读》、《民法原理与方法》、《民法与现代社会》、《法学前沿与法学方法》、《民法判解研究》、《法学前沿》等基础课、学位课、选修课。

2、独创七维民法教学法,即民法学习以问题为导向,以理念为指针,以技术构成为核心,以体系为背景,以历史演进为线索,以比较法为参照,以诉讼为检验平台。通过逻辑严密、有的放矢、环环相扣、全面系统的七个维度展开民法的教与学,强调民法教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有机的、系统的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转型。 》

视频

蔡立东:从 “权能分离” 到 “权利行使”2021年06月04日发布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