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蔷薇花(中药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蔷薇花
t01e42e9071bc04ab94.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579148&sid=5792518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蔷薇花

汉语拼音:Qiánɡ Wēi Huā
别名:刺花、白残花、柴米米花
性味归经:味苦、涩,性凉;归胃、肝经
功能:清暑,和胃,活血止血,解毒
主治:暑热烦渴,胃脘胀闷,吐血,衄血,口疮,痈疖,月经不调

蔷薇花,中药材名。为蔷薇科植物野蔷薇RosamultifloraThunb.的花。具有清暑,和胃,活血止血,解毒的功效。主治暑热烦渴,胃脘胀闷,吐血,衄血,口疮,痈疖,月经不调。[1]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蔷薇花

拼音名:Qiánɡ Wēi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Japanese Rose

别名:刺花、白残花、柴米米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osa multiflora Thunb.

出处

出自《医林纂要》;

  • 1.陶弘景:营实即是蔷薇子, 以白花者为良。根,亦可煮酿酒,茎叶,亦可煮作饮。
  • 2.《蜀本草》:《图经》云,蔷薇茎间多刺,蔓生,子若杜棠子,其花有百叶八出六出,或赤或白者,今所在有之。
  • 3.《纲目》:蔷薇,野生林堑间。春抽嫩蕻,小儿掐去皮刺食之;既长则成丛似蔓,而茎硬多刺,小叶尖薄有细齿;四、五月开花,四出,黄心,有白色、粉红二者;结子成簇,生青熟红,其核有白毛,如金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野蔷薇的花。

采收和储藏

5-6月花盛开时,择晴天采集,晒干。

原形态

野蔷薇 攀援灌木,小枝有短、粗稍弯曲皮刺。小叶5-9,近花序的小叶有时3,连叶柄长5-10cm;托叶篦齿状,大部贴生于叶柄;小叶片倒卵形,长圆形或卵形,长1.5-5cm,宽0.8-2.8cm,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有柔毛,小叶柄和轴有散生腺毛。花两性;多,朵簇排成圆锥状花序,花直径1.5-2cm;萼片5,披针形,有时中部具2个线形裂片;花瓣5,白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雄蕊多数;花柱结合成束。果实近球形,直径6-8mm,红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路旁、田边或丘陵地的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东江苏河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耐半阴,好肥耐瘠,不耐水湿,一般土壤均可栽培。

栽培技术

用扦插或压条繁殖法。扦插法:9-10月,先当年生粗壮饱满的枝条,截成20-25cm长作插条,用泥浆法扦插,插入泥浆中2/3或1/2,每1㎡约插1000枝左右。次年2月移植。压条法:2-3月,选2年生枝条,压其中部部分。压入土部分用刀刻伤,压入土内约5-6cm深,压实,露出土面的枝梢要用木棍支直。压后经常浇水,1年便能生根,次年1月便可切离移植。定植时按行株距70cm×50cm开穴定植。

田间管理

每年中耕除草3-4次,结合中耕除草施肥2次,第1次施肥在春芽萌动时,用稀腐熟人畜粪尿浇在根的周围;第2次施肥在秋季落叶后,在植株周围挖一圆圈,埋入堆肥或畜粪。

性状

性状鉴别

花朵大多破碎不全;花萼披针形,密被绒毛;花瓣黄白色至棕色,多数萎落皱缩卷曲,平展后呈三角状卵形,长约1.3cm,宽约1cm,先端中央微凹,中部楔形,可见条状脉纹(维管束)。雄蕊多数,着生于花萼筒上,黄色,卷曲成团。花托小壶形,基部有长短不等的花柄。质脆易碎。气微香,味微苦而涩。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淡黄白色。

  • ①上表皮乳突呈馒头状或类三角形,表皮细胞呈类多角形、类方形。
  • ②螺纹导管直径14-25μm。
  • ③花粉粒类圆形、椭圆形,淡黄棕色,直径28-42μm,可见3个萌发孔及1-3个萌发沟,外壁薄,光滑。
  • ④草酸钙簇晶直径28-42μm。

化学成分

花的挥发油含28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2,5,5-三甲基庚二烯(2,5,5-trimethylheptadiene),牻牛儿酸甲酯(香叶酸甲酯methyl geranate)等。

鉴别

取粗粉1g,加甲醇15ml,加热回流30min,滤过,取滤液1ml,加镁粉少许与盐酸1滴,溶液渐显樱红色。(检查黄酮类)

性味

苦、涩;凉

归经

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暑,和胃,活血止血,解毒。主暑热烦渴;胃脘胀闷,吐血,衄血,口疮,痈疖,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注意

《纲目拾遗》:刘克中云,香烈大耗真气,虚人忌服之。

复方

  • ①治疟疾: 野蔷薇花,拌茶煎服。 (《群芳谱》)
  • ②治暑热胸闷,吐血口渴,呕吐不思饮食: 白残花一钱五分至三钱。 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药》)

各家论述

  • 1.《医林纂要》:干之可罨金疮,去瘀生肌。
  • 2.《纲目拾遗》:治疟,妇人郁结吐血。
  • 3.《现代实用中药》:芳香健胃。
  • 4.《南宁市药物志》:治泄泻、下痢。
  • 5.《上海常用中草药》:清暑热,顺气和胃,解渴,止血。[2]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1.  蔷薇花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蔷薇花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