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薛关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薛关镇是蒲县之西大门,临大公路沿线乡镇,位于蒲县城西10公里,昕水河北岸。西连隰县午城镇,北依古县乡,南邻山中乡,东界蒲城镇,东起蒲城镇河西村红石咀,西至皮条沟村西100米处,东西长25公里。[1]

乡镇概况

概况

薛关镇是蒲县之西大门,临大公路沿线乡镇,位于蒲县城西10公里,昕水河北岸。西连隰县午城镇,北依古县乡,南邻山中乡,东界蒲城镇,东起蒲城镇河西村红石咀,西至皮条沟村西100米处,东西长25公里。北至安家岭村,南至席盖村,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140.24平方公里,占全县10.8%;耕地面积2091.6公顷,占全县12.9%,辖12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现设16个党支部,有党员405人。总户数2385户,总人口8854人(2017),薛关镇土地肥沃,农业、养殖业、种植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薛关镇历史悠久。1979年在薛关镇龙王庙附近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证实在13500年之前,这里已有古人类繁衍和生息,被确定为薛关旧石器晚期文化。几个村名也可见一斑,古驿村原为古代官家传递文书中途歇脚的驿站,故名古驿。略东:北周大象元年(579)置蒲子县,该村位于县城略靠东,故称略东。劝学村:古荀子有劝学篇,据说就是在劝学这块土地上诞生的,虽无从考证,但薛关人才辈出,学风使然,可能也与此有关。辖区内井沟村是著名的井沟战役所在地。

薛关镇属于中山地带,地形轮廓是:东高西低,自东向西逐渐倾斜,南北山环,东西川绕,姑射山环其东,昕水河贯穿其中,并且属于黄河以及支流。境内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的可供开发利用的矿种有10余种,其中,尤以煤炭资源更为得天独厚,初步探明境内煤炭储量在十几亿吨以上,但由于埋层较深,近期利用较为不易,还有铁矿、硫铁矿、石灰岩、石膏、水泥粘土、耐火粘土、砂、矿泉水等矿产资源。风景名胜资源丰富,主要景观资源有井沟战役遗址、龙王庙遗址、常家大院遗址、百年酸枣王等。薛关镇是本县主要农作物产区之一,农业是其主导产业。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小麦、谷子、高粱、绿豆、白豆、荞麦、靡子、满小豆、土豆、红薯、稻子、小豆、黑豆等。经济作物有棉花、大麻子、胡麻、小麻等。

遗址

1964年发现薛关遗址,1980年正式发掘,获得石制品4700余件及一部分哺乳动物化石。C14测定为距今13550±150年。辖区内的井沟村是抗日时期著名的井沟战役所在地。[2]

特色产业

蒲县龙泉养殖育种场是全县境内最大的生猪养殖场;最近几年正在大力发展大棚种植,现在黄瓜、草莓种植已成规模!

发展壮大

薛关镇是农业大镇,以前以传统的玉米、小麦为主,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24%,居全县首位。近几年,该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较快, 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6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为全县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和经济质量的提升做出极大贡献。

--特色农业格局初步形成。2007-2008年栽植优质核桃12.3万株,建设优质核桃基地4800亩。在沿临午线的古驿、常家湾的18公里地段实施通道绿化,绿化面积2600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种植克新1号马铃薯l000亩,香紫苏l000余亩,大棚100个。在大棚产业发展上改变了传统的蔬菜种植模式,发展了草莓、哈密瓜、花卉等新经济型品种,取得了初步成效。

--特色养殖业发展空前高涨。以市级龙头企业龙泉千头猪厂为依托,大力发展养猪业。已和农户签订了100户产供销一条线合同,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编制完成了镇域和镇区15年总体规划和全镇各行政村的新农村整体规划。在辖区13个村委大力实施镇村油路工程建设,共完成6条通村油路,总长度达55.54公里,总投资高达133l万元,行政村通油路达100%,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新建农村休闲广场12处,便民连锁店5个,村级卫生所5个。沿临大线的6个行政村初步现实了巷道硬化,硬化面积达21042平方米。全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村设立垃圾回收站,设立村级保洁员,粉涮墙面40910平米,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

--教育卫生方面有了新突破。有寄宿制小学一个,常规性小学一个,中学一个。坚决落实国家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镇的95%以上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