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薛寶釵與林黛玉的區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林黛玉與薛寶釵

年少的人還未觸及生活的本質,因而用想象解釋生活。

他們都一度渴望風光無限,即便不能呼風喚雨, 至少也有轟轟烈烈的情節充塞人生的書頁,沒有起伏跌宕的人生怎算美麗,平淡無奇的一生真是想都不願想。

薛寶釵與林黛玉的區別亦即出世還是入世?

年少時讀《紅樓夢》,專愛揀有「黛玉」二字的頁碼看,關心的是寶黛二人的愛恨情仇,知道林黛玉才貌俱全,卻不真明白她為了什麼孤高自許,哭損肝腸。

進入社會,從幻想的雲端跌落塵埃,所謂生活開始於眼前將面紗層層剝落,露出真面。碰壁還不算什麼,最殘酷的還是承認自己於命運面前無可奈何的悲哀。

再看紅樓,不禁大慟,想曹雪芹早已於百年前便已有了如此的悲憫情懷。造化生人,人間卻總不許真情存在,不教愛情完整無傷。

想來這才是人生的大悲哀,堪堪讓人淚竟成血。

薛寶釵與林黛玉的區別實實是妥協與否的問題,亦即出世還是入世。

兩人本都可愛,冰雪聰明,同樣花朵一般綻放青春。單說這寶釵,德言容工,無一不俱,幾近完美,無論何朝何代都大得人心。

這一切全賴於此人技巧圓熟,靈活機動,順勢應形地融入社會的大軌道,造就得嚴絲合縫,滴水不漏。

而林黛玉,空有了一付詠絮之才,卻率性而為,至情至性,衝突了別人心照不宜的遊戲規則,崢嶸的鋒芒反傷自身。一腔才情只能像夜空里的煙火,唯美卻感傷。

薛寶釵的悲哀是妥協與迎合的悲哀,更是甘於妥協與迎合的悲哀。一個品質完美的流水線產品、優秀的樣板。她是成功的。

林黛玉的悲哀是失敗者的悲哀,面對人生,她的姿態是弱勢。因拒絕進入而淪為邊緣人的窘態,足以警戒後人。

多少曾如花朵般綻放的青春,煙花的火焰在暗夜裡減滅了光彩。以自如的心態成功入世的人不會有蛻變之痛。而除此之外的每一個人,只有選擇堅持地活着,偶而,在一個個似曾相識的場景里,目送一個個理想主義者的背影。[1]

曹雪芹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祖籍存在爭議(遼寧遼陽、河北豐潤或遼寧鐵嶺),出生於江寧(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臥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貧病無醫而逝。關於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說。[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