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尚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薛尚實 |
薛尚實(1902—1977) ,原名梁華昌,別名梁化蒼、楊良、孔尚士、羅根、楊星祥,廣東嘉應州白土堡(今廣東梅州市梅江區三角鎮洋坑村)人,1927年參加廣州起義。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1]、青島市政協主席、青島市總工會主席,中共上海市委委員、上海同濟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2]、上海市教育工會主席等職。
薛尚實是位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活躍在上海、天津工人運動的知名人物;他從事革命的傳奇一生「名動大江南北」,土地革命時期,這位「風雲先驅」被譽為劉少奇在天津搞「工運」的「肱股」人物;抗日、解放戰爭時期,他輾轉華南、華東,是中共地方組織建設、思想建設、武裝鬥爭、統一戰線的中堅骨幹。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原上海同濟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
別 名 ----梁化蒼、楊良、孔尚士、羅根、楊星祥
出生地點----廣東嘉應州白土堡
出生日期----1902年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政府官員
畢業院校----上海大學
逝世日期----1977年
目錄
1人物簡介 2人物生平 3主要成就 4親屬成員 5蒙冤受屈
人物簡介
薛尚實,5歲即在家鄉私塾讀書,1921年入梅縣廣益中學讀書,後困不滿教會學校的奴化教育,轉入學藝中學。1926年考入上海大學,1927秋南下參加廣州起義,1928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和地下黨建工作。歷任中共江蘇省委秘書處文書科秘書、上海市總工聯黨團書記、全國總工會華北辦事處黨團書記、中共南方臨時工委組織部長、中共福建省委組織部長、中共浙江省委組織部長、中共東南分局黨校校長、蘇中區黨委各界抗日聯合總會主任、中共蘇北阜東縣委書記、蘇北區黨委敵工部長、中共華中分局宣傳部長、北線後勤部司令部副部長、中共膠東區委宣傳部部長兼秘書長。1949年2月任中共青島市準備接管委員會主任委員,5月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青島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委員,10月任青島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常務委員會主任委員,11月任中共青島市委副書記。1950年2月後,任青島市政治協商委員會主席、青島市總工會主席。1953年1月至1959年5月任同濟大學黨委書記,1953年11月至1959年4月任同濟大學校長,後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員、同濟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上海市教育工會主席等。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開除黨籍,「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迫害。1971年退休。 1977年10月10日在上海病逝。1978年後平反。
人物生平
民國10年(1921),入美國教會主辦的梅州市梅縣區廣益中學讀書。後因學校實行帝國主義的奴化教育,他不堪忍受,毅然離開廣益中學,改人由本地人開辦的學藝中學讀書。
民國15年(1926)下半年,他赴滬入上海大學讀書。在上海大學期間,他閱讀了《馬克思傳》、《通俗資本論》、《辯證唯物論》以及《嚮導》、《新青年》等書刊,受到啟發,開始參加愛國民主運動。民國16年3月下旬,上海工人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他參加了上海大學學生軍,同工人糾察隊並肩戰鬥。
民國16年(1927)秋,上海大學被封閉,薛尚實南下,參加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後回到上海,找尋黨組織。民國17年2月,由劉嘯甫介紹參加中國共產黨,先後在上海店員總工會屬下的煙紙業工會,中共江蘇省委秘書處,浦東與滬東區煙廠作宣傳、組織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擔任上海"煙總"黨團書記, "紗總"黨團書記。翌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後,薛發動煙廠工人參加抗日總同盟罷工,並組織成立"抗日救國會"、"工人反日會"和參加"抗日義勇軍",宣傳抗日,募捐支援十九路軍抗戰。
民國23年(1934)初,調到天津,任全國總工會華北辦事處主任。該辦事處受中共北方局領導。其時,河北省唐山市工聯會發動開灤煤礦工人舉行同盟罷工,他立即趕往開灤煤礦指導工運鬥爭,取得了勝利。同年下半年至民國25年春,他先後組織發動唐山市啟新洋灰磁廠、黃倉豐和天津市北洋紗廠、碼頭、六合溝煤礦等廠礦、行業的工人,為實現工人的生活溫飽、生產安全等迫切要求,進行了不同形式的鬥爭。並發起北方鐵路工會籌備會,統一指揮華北鐵路工人的鬥爭。在此期間,薛尚實按照北方局的指示,多次往返於天津、廣東之間,着手恢復建立廣東等南方地區的黨組織。
民國25年(1936)4月,劉少奇到達天津擔任北方局書記,糾正了北方黨組織的關門主義和冒險主義,改變了過去公開暴露的鬥爭方式。薛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關於抗日救亡的方針和劉少奇的指示,使華北工運得到紮實的發展。
同年6月,廣東地方實力派陳濟棠和廣西地方實力派李宗仁、白崇禧以"反蔣抗日"的旗號發動"兩廣六·一事變".廣西當局派出代表杜畏之到達天津同中共北方局聯繫。中共北方局為了發展團結抗日的形勢,遂指派薛赴兩廣開展聯繫抗日反蔣的工作。當時,廣東地區的中共組織大多停止活動,但廣大愛國青年和進步的知識分子仍然贊同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亟盼中共派員指導廣東地區的抗日救亡運動。薛尚實在香港、廣州、廣西梧州等地首先發展一批黨員,建立了基層黨支部。為了加強對黨的建設和適應迅速發展的抗日救亡運動的形勢,薛於同年9月間成立中共南方臨時工作委員會(簡稱"中共南臨工委"),他任主要負責人。後又分別成立中共西江工作委員會、中共廣西省委工作委員會、中共香港工作委員會、中共韓江工作委員會、中共大埔縣委、中共廣州市委、中共香港海員工作委員會。
民國26年(1937)4月,薛在香港主持了黨員幹部訓練班,講解黨的工作如何適應形勢的發展,從而使學員提高了思想水平,加強了各地黨組織和抗日救亡運動的領導力量。'他要求學員和進步青年參加公開的救亡團體,與愛國群眾匯成強大的抗日救亡運動的潮流。在此期間,他注意對設在香港的全國救國會華南區總部、中華民族革命大同盟、農工民主黨等黨派、團體的團結合作關係,與上層民主人士如何思敬、李章達、譚平山等人相互交往,廣泛地開展抗日救亡運動。
同年5月,張雲逸、雲廣英到達香港,開展上層統戰工作和籌組新四軍。薛積極協助其工作,他派莫西凡、羅理實隨張雲逸到桂林同廣西當局談判;在此前後,在薛尚實 和中共"南臨委"的領導下,除廣東之外,廣西、雲南、貴州等省也相繼建立了黨組織,並與福建地區,以及中斷了聯繫多年的瓊崖特委重新恢復了聯繫。
是年9月,中共中央從延安派張文彬到廣東,正式組成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薛任 組織部長。此後,張文彬、薛尚實決定全面審查黨員,從思想上、組織上純潔黨的隊 伍。薛尚實負責審查香港、澳門、潮汕、興梅地區的黨員,並加強與越共、菲共、馬共的聯繫。
民國27年(1938)春,薛與張文彬、黃文杰等一致認為,成立中共廣東省委的條件已具備。經中共長江局批准,於4月正式成立中共廣東省委。省委書記為張文彬,薛任省委組織部長。6月,薛尚實離開廣東時,廣東地區的黨組織有了較大的發展,建立起中共香港市委、香港海委、廣州市委、瓊崖特委、潮汕中心縣委、梅縣中心縣委、東 莞縣委、中山縣委、南順工委等。
是年6月起,薛在武漢、南昌、福建、浙江、江蘇、山東等地,先後擔任中共福建省委組織部長,浙江省委組織部長,浙江省委代理書記,東南分局宣傳部長兼黨校校 長,蘇中抗日聯合總會主任,蘇北城工部長、蘇北鹽阜地委宣傳部長等職。
民國29年(1940)1月任東南局黨校校長,進入新四軍游擊區工作。解放戰爭時 期,先後擔任北線後勤司令部副部長、膠東區黨委宣傳部長兼秘書長等職。
1949年冬至1959年夏,先後擔任青島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委員、中共青島市委書記、上海市委委員、同濟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等職。
1957年反"右派"中,薛尚實由於曾對上海市委主要領導人的工作提出過批評,受到打擊,被劃為"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中,又作為"五類分子"被連續批鬥,受盡折磨,身心受到極大的損害,於1977年10月逝世。1978年12月27日,中共上 海市委決定為薛尚實平反,推倒一切不實之詞,恢復黨籍。
主要成就
知名工運先驅,華南黨建功臣
1926年秋,三人赴滬考入由國民黨左派元老于右任為校長的上海大學,其時,中國共產黨人鄧中夏、瞿秋白、惲代英、張太雷、蕭楚女等均在該校擔任校務或任教,薛尚實因此閱讀了《嚮導》《新青年》等大量進步書刊,開始參加愛國民主運動。
據晚年薛尚實回憶:「我的革命生涯始於上大,我與上海的淵源也從上大起頭。」1927年3月,上海工人在周恩來、羅亦農、趙世炎等領導下,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24歲的薛尚實參加了上海大學學生軍,同工人糾察隊並肩戰鬥。「四·一二」事變後國共關係破裂,上海大學被封閉,薛尚實遂南下參加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後,他輾轉馬來亞、香港,重回上海找到黨組織,並於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工人夜校教員作掩護,從事工人運動,先後擔任中共上海煙紙業工會黨團書記、上海紗織業總工會黨團書記、上海工會聯合會黨團書記,成為滬上中共工運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1932年淞滬抗戰爆發後,薛尚實利用自己夜校教員的合法身份,發動煙廠工人參加抗日總同盟罷工,並組織成立「抗日救國會」「工人反日會」,參加「抗日義勇軍」,募捐支援十九路軍抗戰。
1933年10月,為了重新燃起華北地區工運之火,薛尚實受組織委派,抵達中共北方局天津所在地,擔任全國總工會華北辦事處主任、北方局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領導天津、唐山等地的工運。1935年4月,發起成立北方鐵路工會籌備處,統一領導華北地區鐵路工人鬥爭,迅速使華北地區工運得到蓬勃發展。
1936年6月,兩廣地方軍閥陳濟棠、李宗仁、白崇禧打着「抗日反蔣」的旗號,發動「兩廣六·一事變」。其時,兩廣地區的黨組織大多停止活動,但廣大愛國青年和進步的知識分子仍然贊同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亟盼中共派員指導兩廣地區的抗日救亡運動,於是廣西當局派出代表到達天津同中共北方局聯繫。為了團結抗日力量,進一步鞏固發展抗日的形勢,薛尚實奉北方局和劉少奇委派南下廣州,肩負着在兩廣重建華南黨組織的重任。薛尚實輾轉香港、廣州、廣西等地,聯繫上一批中共黨員,通報北方局派遣他南下的意圖。隨後,他一邊逐步恢復華南各地黨組織,一邊從高校進步學生中發展黨員,吸收了一大批先進分子入黨,迅速建立了黨的基層組織,並與越南、菲律賓、馬來亞等國共產黨建立了聯繫。
「西安事變」前的八九月間,為加強對黨的建設和適應迅速發展的抗日救亡運動,更好引領抗日力量發展壯大,薛尚實報告劉少奇並得到批准,在香港建立中共南方臨時工作委員會並任書記。此後,他以南方臨委的名義,選派得力黨員幹部,致力恢復廣東、廣西、福建等地黨組織,先後成立了中共西江工作委員會(工作委員會簡稱工委)、中共廣西省委工委、中共香港臨時工委、中共香港海員工委、中共廣州市委、中共潮汕工委、中共韓江工委、中共大埔縣委及福建一些地區的黨組織,恢復了中共瓊崖特委。後來「南臨委」的發展延伸到雲南、江西、湖南等地。
與此同時,薛尚實一邊在香港主持黨員幹部訓練班,提高黨員幹部思想水平,一邊協助張雲逸、雲廣英深入設在香港的全國救國會華南區總部、中華民族革命大同盟、農工民主黨等黨派、團體,團結各界各階層人士,如與上層民主人士李章達、彭澤民、譚平山等密切交往,廣泛建立抗日救亡運動。薛尚實一系列恢復基層黨建的工作,以及擴展民族統一戰線的活動卓有成效,讓華南地區黨組織迅猛恢復重整,走向令人振奮的嶄新局面。除廣東之外,廣西、雲南、貴州等省也相繼建立了黨組織,並與福建地區,以及中斷聯繫多年的瓊崖特委重新恢復了聯繫。
轉戰華東華中,執掌同濟校政
1938年4月,因發生「南、市糾紛」(南即南臨委,市即廣州市委),中央派張文彬改組「南臨委」,正式成立「南委」(直屬延安中共中央領導,同年12月調整為中共長江局領導),薛尚實因「南臨委」的設立未獲中央批准,違反組織程序;其與所轄的廣州市委書記王鈞予,因信息溝通不暢,產生對問題認識不一致等原因,被中央警告「各打五十板」,改任南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不久,為適應抗戰需要,中央指示撤銷南委和廣州市委,成立廣東省委,薛尚實因省委不設副書記一職,更深層次實因其的黨內「警告」處分,僅擔任組織部部長,無形中令薛尚實在黨內的位置實際上後退了一步。
7月,長江局安排薛尚實離職學習,薛尚實要求調離南方重返北方,長江局討論後同意了他的請求。就這樣,薛尚實離開了戰鬥了整整兩年的華南地區。
此後,薛尚實轉戰到閩浙、華東新四軍根據地、華中游擊區,先後擔任中共福建省委組織部部長,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代理書記,東南分局宣傳部副部長、黨校校長,蘇中區各界抗日聯合總會主任,蘇北阜東縣委書記,蘇北敵工部部長、民運部部長、城工部部長;華中軍區人民解放軍第四軍政治部主任,華中分局宣傳部部長,北線後勤司令部副部長,膠東區委宣傳部部長、秘書長,青島市準備接管委員會主任委員等中共地方組織要職。從薛尚實的職務變動,可以看出這位在工人運動、黨的建設、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作出重大貢獻的中共先驅不計個人得失,絕對服從組織安排,無論在哪個崗位,都保持了一名老黨員的革命本色,兢兢業業一如既往。
新中國成立後,薛尚實榮任青島市委副書記、書記。1953年1月調任上海市委委員、同濟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為革命工作四處奔忙的他,再次回到了踏上革命征程的大上海。恰值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上海交大、復旦大學、聖約翰大學、廈門大學等11所高校的土建系悉數併入同濟大學,師生人數一下子翻了好幾倍,而同濟大學在上海的多處校區僅留下四平路的工學院為其所用,教室、宿舍、飯堂等設施明顯不足。薛尚實一邊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經常深入教職員工和學生中間,噓寒問暖,聽取辦學意見,支持專家教授大膽開展教學實驗和科學研究,一邊組織師生利用課餘勞動建校,同心協力建起兩幢極具中國復古主義風格的教學樓——同濟「南北樓」,同濟園著名景點「三好塢」等經典建築,扎紮實實打造出今日同濟園的雛形。
軍事幹部出身的薛尚實當年在大學專業結構、教學秩序、校園建設、科學研究等高屋建瓴,大刀闊斧、雷厲風行成立科研管理機構,鼓勵教職員工和學生開展科研創新,承擔國家若干重大科研項目,如設計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的上海歌劇院、研製成功全國第一台液壓挖掘機、在上海高校率先召開第一次學生科學技術討論會,開啟中國大學科學研究之風潮,全面開展畢業設計等等。
薛尚實執掌同濟大學期間,一手抓校建,一手抓教育規劃,他高度重視學校科研,而且「很有教育家風範」,籌建開設了工藝、建築經濟、城建三個系,開闢了新中國城市規劃教育;率先開展函授教育,成立函授部。從而在專業結構、教學秩序、校園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為同濟今天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親屬成員
妻子:丘順雲、錢君洪
兒子:梁永宏、梁永增、錢曉平
女兒:梁育新
薛尚實的父親在新加坡任旅館職員。[4]據了解,薛尚實在土地革命戰爭期間,與童養媳丘順雲在梅州育有兩兒一女,長女梁育新、次子梁永宏、三子梁永增,目前均已離世。長女梁育新生有一男孩,在中山做生意;次子梁永宏生有兩個兒子,移居南洋馬來西亞沙撈越;三子梁永增生有三女兩男,長女教書,次女做助產士,三兒梁英俊,原為梅縣電子工業公司企管股幹部,四女在珠海特區印刷廠,五兒在廣州做生意,現五人均退休賦閒在家。而薛尚實在抗日根據地阜東,與革命戰友錢君洪結為伴侶後,亦生有一男三女四個孩子,因當時生活條件不好,三個女兒都先後夭折了。艱難生存下來的兒子,12歲小升初時,為避免受被錯劃成右派的父親連累,便隨了母親的姓,改名為錢曉平,退休前為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原副主任、教授,生有一男一女,均定居加拿大。
蒙冤受屈
1949年冬至1959年夏,先後擔任青島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委員、中共青島市委書記、上海市委委員、同濟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等職。
1957年反"右派"中,薛尚實由於曾對上海市委主要領導人的工作提出過批評,受到打擊,被劃為"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中,又作為"五類分子"被連續批鬥,受盡折磨,身心受到極大的損害,於1977年10月逝世。1978年12月27日,中共上 海市委決定為薛尚實平反,推倒一切不實之詞,恢復黨籍。
參考來源
- ↑ 青島歷任市長市委書記一覽,青島歷任市長市委書記名單 ,愛學習, 2024-12-05
- ↑ 薛尚實 ,名人簡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