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蓝鳍鲹

学名 : Caranx melampygus,又称黑尻鲹、黄臂鲹,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鲈亚目鲹科的其中一个种。

俗名  : 为甘仔鱼,甘仔鱼、白鯌仔(澎湖)、瓜仔(澎湖) 。

地理分布 : 西起非洲东岸的南部,东至马费士群岛,北自日本南部,南迄澳洲等海域。

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之热带及亚热带海域。包括东非、模里西斯、塞席尔群岛、马尔地夫、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孟加拉湾、安达曼海、日本、台湾、中国沿海、菲律宾、缅甸、印尼、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纽几内亚、澳洲、新喀里多尼亚、法属波里尼西亚、夏威夷群岛、凤凰群岛、索罗门群岛、斐济群岛、万那杜、东加、萨摩亚群岛、加拉巴哥群岛、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厄瓜多、巴拿马等海域,深度1至190公尺。

台湾分布 : 南部、东部及北部海域可见其踪迹。

目录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目: 鲹形目 Carangiformes

科: 鲹科 Carangidae

属: 鲹属 Caranx

种: 蓝鳍鲹 C. melampygus

形态特征

体呈长椭圆形。背部轮廓仅略比腹部轮廓弯曲。头背部适度弯曲。吻稍尖。上下颌约略等长,上颌末端延伸至眼前缘之下方。脂性眼睑不发达,前部仅一小部份,后部在大型成鱼时可达眼后缘。鳃耙数(含瘤状鳃耙)25-28。体被小形圆鳞,胸部完全具鳞。侧线前部中度弯曲,直走部始于第二背鳍第5-6软条之下方,直走部几全为棱鳞。第二背鳍与臀鳍同形,前方鳍条呈弯月形,不延长为丝状。 幼鱼时。[1]

体色银灰,除胸鳍为淡黄色外,各鳍淡色或灰暗色。随著成长,体背逐渐呈蓝灰色,腹部银日色,头部及体侧上半部也逐渐出现蓝黑色小点。

栖所生态

主要栖息于近沿海礁石底质水域,幼鱼时偶而可发现于沿岸砂泥底质水域,稚鱼时可发现于河口区,甚至河川下游。独立生活,较少成群游动。

主要捕食各种鱼类,偶而会捕食甲壳类。

渔业利用

是商业渔业和垂钓者的重要物种,并在各地进行水产养殖试验。

其捕捞统计数据报告很少,只有部分西印度洋向粮农组织提供信息。在该地区,捕捞量在过去十年中波动在2至50吨之间。[11]在夏威夷该物种的近岸种群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在下降,商业上岸量从1990年到1991年下降超过300%,并且没有恢复,因此在夏威夷出售的蓝鳍鲹大部分现在都是从其他印度太平洋国家进口。

利用各种捕网和捕捞方法以及商业渔业中的钩和线捕获,它通常以新鲜,冷冻或盐腌的形式出售,老成鱼肉硬,适合作生鱼片,中型鱼红烧、煮汤均美味,惟具有雪卡鱼毒的纪录。

参考文献

台湾鱼类志(沈等, 1993);Lin & Shao(1999) Cuvier, G. etc. 1833 Berry, F.H. 1965 Berry, F. H. 1965 沈世杰 编 Shih-Chieh Shen ed. 1993 Carpenter, K. E. etc. 1999 Lin, P. L. etc. 1999,[2]

视频

蓝鳍鲹猎食乌尾冬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