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龙卧虎(汉语成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目录
藏龙卧虎[cáng lóng wò hǔ]
藏龙卧虎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藏龙卧虎”的意思是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该成语构词方式是联合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藏龙卧虎
- 拼 音:cáng lóng wò hǔ [1]
- 注 音:ㄘㄤˊ ㄌㄨㄙˊ ㄨㄛˋ ㄏㄨˇ
- 出 处:《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
成语出处
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藏龙卧虎”。
成语典故
庾信,字子山,南北朝时期大文学家,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仕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人称“庾开府”。庾信奉梁元帝名出使北朝被留,不得回归,此时他的文风大多萧瑟哀戚,也感染了北方雄浑豪迈之气,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
大体说来,庾信的文学创作,以他四十二岁时出使西魏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在梁,其作品多为宫体诗,轻艳流荡,富于辞采之美。羁留北朝后,诗赋大量抒发了自己怀念故国乡土的情绪,以及对身世的感伤,风格也转变为苍劲、悲凉。所以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他的五言、七言开唐代新体诗之先河,而骈文更是集六朝之大成而垂范于后世,有《庾开府集》传世。清人倪瑶作注,改称为《庾子山集注》。在庾信后期的创作中,最受后人关注的,是与前一种风格很不相同的自抒胸怀与怀念故围之作。庾信的性格,既非果敢决毅,又不善于自我解脱,亡国之哀、羁旅之愁、道德上的自责,时刻纠绕于心,却又不能找到任何出路,往往只是在无可慰解中强自慰解,结果却是愈陷愈深。所谓“情纠纷而繁会,意杂集以无端”(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使得诗中的情绪显得沉重无比。
庾信在后期所作的一首《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中有这样两句:“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这两句诗大意为藏在暗处的石头容易被人们误以为是猛虎,盘根错节的树根常常被人们以为是卧龙。“藏龙卧虎”这个成语就是由此演变而来。
成语寓意
有才能的人,由于各种原因不愿出世而隐居于山林或偏僻之处,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闲适生活。不出世,并非不想出世为官,而是出于不得已,等待时机成熟。诸葛亮便是这种人才的典型,他长时间隐居在卧龙岗山村,直到刘备三顾茅庐、再三请求才出世辅佐其大业。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该成语构词方式是联合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比喻未被发现的人才。 [1]
成语示例
-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再说临安城乃藏龙卧虎之地,就许有人出来,路见不平,连我此时都收了心,不敢无故惹祸。”
- 近代·老舍《(龙须沟)的人物》:“有个含屈受屈的艺人住在龙须沟,也足以说明那里虽脏虽臭,可还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在中州地面,四通八达,乃是藏龙卧虎之地,英雄荟萃之区,非同小地方可比。”
- 现代·康式昭、奎曾《大学春秋》:“华大人才济济,真是藏龙卧虎之地。”
藏龙卧虎的例句:
2、江浙一带人才辈出,从来就是藏龙卧虎之地。
3、我们家乡出了不少名人,那可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4、中州这一带地方,四通八达,乃是藏龙卧虎之地。
5、我们家乡人杰地灵,历来都是藏龙卧虎之地。
7、文字间藏龙卧虎,时而奇兵突出,时而妙语双关,使被骂者防不胜防,腹背受敌,只觉得草木皆兵,无以为战了。
8、皇域乃是藏龙卧虎之地,人杰地灵,物宝天华,称为苍生大世的龙头之处也不为过。 [2]
藏龙卧虎的成语接龙:
藏龙卧虎 > 虎背熊腰 > 腰金衣紫 > 紫绶金章 > 章决句断 > 断断续续 > 续凫截鹤 > 鹤立鸡群 > 群龙无首 > 首鼠模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