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牌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藤牌舞 |
藤牌舞又称盾牌舞,是浙江省的传统舞蹈,流传于浙南沿海一带,特别是温州瑞安地区。据传源自于戚继光当年所创的鸳鸯阵,经过晏继芳等戚继光部将的改造而成,突出表现盾牌在阵中的作用。
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基本内容
中文名:藤牌舞
地区:浙江省
时间:明嘉靖31年至40年间
又称:盾牌舞
起源
明嘉靖31年至40年间,倭寇在浙南沿海多次登陆,瑞安先后六次遭倭寇劫掠焚烧。镇守闽浙的戚继光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创练浙兵,用藤牌作为抗倭的主要防御武器,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清末,尽管洋枪大炮已代替了藤牌,但百姓依然喜欢看藤牌兵练操,于是,瑞安籍的团勇把练兵中讨人喜欢的动作组成藤牌阵进行表演,一为纪念抗倭名将,二为去邪保平安。
解放后,《藤牌阵》作为民间艺术重新得以加工整理,按照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予以编排,设计了六首操、打对子、偷营劫寨、庆功唐牌等情节,使舞蹈主题鲜明、层次清晰、动作健美,完成了从练操动作到舞蹈表演的演变过程。
表演
舞者右手持短刀,左手拿盾牌对舞。或同持叉、棍者对打。队形有八字阵,一字长蛇阵等。还有戚参将创造的鸳鸯阵、三才阵等。以打击乐伴奏为主,即(怀鼓、京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并配以唢呐曲牌,曲调明快,表现强烈的战斗气氛。
发展
1957年瑞安藤牌舞代表浙江省民间音乐舞蹈代表团,参加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优秀奖。全体演员在中南海怀仁堂荣幸地接受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五十年来该舞作为传统保留节目参加省、市乃至全国性多次重大庆祝活动并获奖。[1]它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它的融武、舞为一体的艺术风格,更是对中国舞蹈的一种丰富和发展。同时,作为历史题材的民间舞蹈,该舞还兼具历史学、军事学、兵器制造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瑞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藤牌舞”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参考文献
- ↑ 千年“藤牌舞”,炎陵人都知道吗?,腾讯网, 20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