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藤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网络 的图片

藤草,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百里香ThymusmongolicusRonn.或展毛地椒ThymusquinpuecostatusCélak.var.przewalskii(Kom.)Ronn.的全草。

具有祛风止咳,健脾行气,利湿通淋的功效。主治感冒头痛,咳嗽,

百日咳,脘腹疼痛,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牙痛,

小便涩痛,湿疹瘙痒,疮痈肿痛。[1]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地椒

拼音名:Dì Jiāo

英文名:Mongollian Thyme Herb, Herb of Mother-of-thyme, Herb of Carpet Thyme, Herb of Mongolian Thyme

别名:地花椒百里香山椒山胡椒, 藤草地香花椒堆拦金,五脉地椒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hymus mongolicus Ronn.2.Thymus quinquecostatus Celad. Var .przewal-skii (Kom.) Ronn.

出处

出自《嘉佑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百里午展毛地椒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

7-8月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 1.半灌木。不育枝从茎的末端或基部长同,花枝高2-10cm,在花序下密被倒向或稍开展的疏柔毛,向下毛变短而疏。

具2-4对叶;下部叶柄长约为叶片1/2,上部的弯短;叶片卵形,长4-10mm,侧脉2-3对,腺点多少明显。

花序头状;药萼筒状钟形或狭钟状,长4-4.5mm,内面在喉部有白色毛环,上唇具3齿,

齿三角形,下唇较上唇长或近相等,齿钻形,各齿具睫毛或无;花冠紫红色至粉红色,

长6.5-8mm,上唇直伸,微凹,下唇开展,3裂,中裂片较长,小坚果近圆形或卵圆形,光滑。花期7-8月。

  • 2.半灌木。茎丛生,不育枝有下弯的疏柔毛,花枝较多,高3-15m,

毛较短。叶片宽卵状披针形,长10-12mm,宽4-5mm,先端钝或锐尖,

基部渐狭,全缘,具7-9脉,腺点细密;苞片圆形,边缘下部被长缘毛。

花序头状;花梗被短柔毛,花序崭密被平展的毛;花萼管状钟形,

长5-6mm,下面具平展柔毛,上唇齿披针形,被缘毛或无毛,下唇稍短;花冠长6.5-7mm,冠管比萼短。花期8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

  • 1.生于山地、溪旁、杂草丛中。
  • 2.生于山坡、海边低丘上。

资源分布

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内有香荆芥酚、百里香酚、对聚伞花素、龙脑等。

又含高山黄芩素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等黄酮类成分和熊果酸、鞣质等。

性状

性状鉴别

  • (1)百里香 茎方柱形,多分枝,长5-18cm,直先约1mm;表面紫褐色,

幼茎被白色柔毛。节明显,匍匐茎节上具细根。叶多皱缩,

展平后呈卵圆形,长0.3-1cn,宽1.5-4mm,先端钝或稍锐尖,

基部楔形,全缘,下面腺点明显。小花集成头状,紫色或淡紫色。小坚果近圆形或卵圆形,压扁状。气芳香,味辛。

  • (2)避孕药毛地椒 与时里相似,但叶事宽狼状披针形,长0.9-1.2cm,宽3-5mm。

药理作用

参见麝香草条。

  • 1. 消炎作用:花的煎剂或流浸膏可用于支气管炎或其他上呼吸道疾患作保护剂。
  • 2.止痛作用:也可用于神经炎或脊神经根炎作止痛剂,此皆因其中含百里香酚之故。

性味

味辛;性平;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止咳;健脾行气;利湿通淋。主感冒头痛;咳嗽;百日咳;脘腹疼痛;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牙痛;小便涩痛;湿疹瘙痒;疮痈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撒;或煎水洗。

地椒不适合哪些人吃

地椒通常高血压、妊娠期妇女等人群应避免食用。

地椒是百里香的全草,其禁忌人群比较少,也并没有太多的副作用,

但是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以及正处于妊娠期的女性最好避免不要吃百里香,

否则会伤害身体。

因为服用副作用是服用后可见头晕、眼胀、血压升高,严重者出现眩晕、上腹剧痛、昏迷等,所以孕妇和高血压人群应尽量避免。

各家论述

  • 1.《嘉佑本草》:主淋蝶肿痛。
  • 2.《中国药植图鉴》:为镇痉、驱风、强壮剂。主治痉挛性咳嗽,百日咳,炎症,喉头肿痛。
  • 3.《新疆中草药手册》:祛风,止咳化痰,治感冒。
  • 4.《陕西中草药》:温中散寒,健脾消食,祛风镇痛。治胃寒痛,小腹胀满,消化不良,周身疼痛,牙痛。
  • 5.《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清暑解热,和胃止呕。[2]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1. 地椒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地椒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