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藻溪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辖镇。1958年成立藻溪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设镇,1992年挺南、繁枝、二乡并入。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7.5公里。面积78.3平方千米(2017年),总人口35326人(2017年)。灵(溪)金(乡)公路横穿境内。

区域概况

藻溪镇辖横街、康乐2个居委会和建光、周浦岭、高岙、下山虎、盛陶、新荣、下九堡、九堡、丁步头、蔗岙、百子坟、燕坑、将军脚、东溪、潘庄、杨府宫、平水、吴家园、险口、青山内、加针坑、小心垟、下村、流石、下应、东垟、元店、繁枝、三岙、北山坡、坡南、白坟、丁岙、魁桥、毛徐、万里、欧山、新岭、汇江、联岙、内西岙、东湖、龙船坑、三十六弯、横圳、草白、狮仔47个村委会。有电器电热、毛巾、食品、矿泉水、矿山开拓等行业,农业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吴家园水库是苍南县淡水养殖主要基地。[1]

经济发展

2003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852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303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8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6%,103%,13%。

农业经济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效益型农业基地,根据《苍南县藻溪镇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在平水、草白等村开发了420亩的杨梅基地,在三岙、燕坑等村开发了830亩的马蹄笋基地。并从金华东阳引进优质冬枣品种,在东洋村建设了108亩的冬枣示范基地,并做好500亩的开发规划。进一步扩大西瓜、盘菜、马铃薯、玉米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魁桥村发展200亩蚕豆、150亩马铃薯、100亩芥菜等专业蔬菜基地,在矴埠头、草白等13个村发展150万平方尺的蘑菇生产,栽培面积比上年翻了一番。加大淡水养殖、家禽和食草型动物等多种饲养业的扶持力度。

在魁桥、汇山等4个村养殖了61200只本土鸡,在九堡、建光等个村(居)养殖了1000多头山羊。抓好新岭百果乐园、元店青年科技示范场、铸锅湖杨梅基地、繁枝草莓基地、丁岙阪后果业场、将军脚盘菜基地、南山名特优水果试验场等7个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农业110网站发布信息,帮助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2003年,共举办了7场有关杨梅、马蹄笋、蘑菇、蔬菜、家禽、畜牧等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活动。

工业经济

建立健全了镇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制度,落实“一厂一策”的帮扶措施,积极扶持发展具有潜在优势的企业,引导他们做大做强。2003年新办1家矿泉水厂,兴建和扩建了2个气流纺基地。吸收来料加工,发展家庭加工业,增加农民收入。

挺南山区发展了缝纫机100多台,其他地方也发展了100来台,按一年1台缝纫机可增加收入500元计算,群众有望增加十几万元收入。以农业基地为依托,引导农民联手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努力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扩张乡镇企业和家庭工副业的经济总量。2003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7600万元,利税31.6万元,与2002年同期双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基础设施

2003年投资2600万元,在17个村共25个点,开展土地整理,可增加土地面积2572亩,其中宅基地825亩,农地1747亩。总投资30万元,对三七分水口至流石主河道以及部分内河河道共5公里进行了疏浚。繁枝片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其他河道疏滩工作已经全部完成预定的任务。

做好藻溪镇小流域治理可行性研究规划。实施公婆岩滩下坝工程建设。完成了藻溪小学新校址建设及藻溪中学危房改造工作,共投资420万元完成了藻溪小学新校址建设并于2003年12月投入使用。完成藻溪至加针坑柏油路面改建工作,投资230.2428万元,启动建光至元店,周浦岭至高岙康庄工程建设。[2]

社会事业

扶贫工作

认真组织开展农村家庭经济情况调查。对全镇三个办事处,32个村(居)的7394户31465人农村人口逐个进行统一造册。编制了《苍南县藻溪镇扶贫奔小康工作五年规划》。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通过镇劳务输出管理站做好服务工作,及时将劳务信息告知群众。2003年全年共有9500多名劳动力外出务工,占全镇劳动力的53.7%。加快下山异地脱贫工作进程,做好百丈井下山异地脱贫点一期、二期规划工作,建设小区配套道路,动员山上群众到该小区落户。盛陶、东溪、平水等村共57户人下山移民到百丈井小区。

计生工作

狠抓“三查”、四项手术、社会抚养费征收、流动人口管理等工作,提倡村民自治,强化队伍建设,严肃计生政策法规、推行综合治理,切实抓好计生清底工作和计算机系统信息建设。2003年将全镇总人口控制在3.7万人左右,其中育龄妇女11165人,已婚8529人,当年出生328人,其中计划内出生197人。落实四项手术283例,其中放环199例(放环率达到99.5%),引产7例,人流28例,结扎49例(结扎率达到87.5%)。流动人口办验证分别为3601人和84人,办验证率分别达98.2%和100%,基本上达到了工作目标要求。

民政工作

积极做好五保供养工作,努力提高集中供养水平。投资97.6万元,启动藻溪敬老院建设。年末敬老院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并搬入使用,解决了80名五保户的供养问题。努力提高五保老人生活水平,在镇财政相当困难、干部工资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为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按每人每月120元给予补助,院户挂钩的五保老人按每人每月给予50元补助,确保解决温饱问题,使其老有所养,安度晚年。做好移民的思想工作,完成了合同签订工作,2003年11月21日成功拆除了40间移民房屋,12月15日又成功拆除了120间移民房屋,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移民房屋全部拆除。[3]

精神文明创建

在不同群体中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经营户”、“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2003年,共评出文明单位2个,文明经营户20家,五好文明家庭884户,使城镇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社会风气进一步得到好转。

爱国卫生

结合农村“双整治”活动,把防治“非典”作为当前农村爱国卫生运动的首要任务来抓,迅速掀起爱国卫生运动高潮。2003年全镇共组织四次200多人次参加的全镇爱国卫生大整治活动,以清扫大街小巷、房前屋后,清理污水、阴沟、河道,清除卫生死角等为重点,全面清理卫生环境。

组织村民搞好家庭卫生和村内公共卫生,提高自身保护能力。同时投入灭鼠药1100公斤和其他药物等,杀灭苍蝇、蚊子,老鼠等,努力降低“四害”密度。每天对学校、菜场、停车场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和卫生处理,以防止疾病的滋生和传播。据统计,2003年共投入消毒药品96箱,累计消毒单位2813个,消毒面积达89.65万平方米,清除卫生死角10处,疏挖河道1248米,消除露天粪坑13个,清除流动摊点20个,新设置垃圾桶80只。

民情系列活动

积极推进“三三一”制度,确定周二为全镇民情接待日,驻(联)村干部协同村干部全天“坐诊”接待。落实“民情系列”工作负责人和工作联络员,完善民情接待制度,并重新界定了“服务”内容,规范了办事流程。记好《民情日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当场办则马上办,不能办的按一定程序报办事处、镇民情分析协调会或县民情中间站协调解决。2003年,共接待来访群众800多人次,反映问题182件,召开办事处民情分析协调会140次,镇民情分析协调会20次,解决问题186件,上报民情中间站2件。

组织建设

2003年共投入10万元创建了3个较为规范的党员活动室和2个一般党员活动室,并按“四有”要求村村创建了电教播放点,加强了党员教育阵地建设。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采取分散教育和集中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培训。注重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进一步健全外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稳妥地发展新党员。2003年共发展新党员44名,其中一线党员43名,女党员10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7名,为基层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

城镇建设

2020年1月,藻溪镇入选浙江省2020年度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4]

旅游资源

温州市藻溪镇山清水秀,景致优美。东南有:白剑瀑,一条白水,似剑倒挂职;南面积吴家园水库,四周群山叠翠,风光秀丽,是浏览胜地;西有“飞丝瀑”,泉水自12米高的山涧中如毛毛细雨喷落而下,犹如习丝;西北的:公婆;两石相抱,似翁媪相携,形态逼真。古迹有盛陶窑址和洞桥的石拱桥,均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代诗人苏东坡的:“藻溪杨柳初飞絮,照溪画眉度溪去”。明代诗人王心一的:“细雨藻溪曲,微风度小航,有园多种竹,无屋不围桑”,描绘出了藻溪仙境般的田园风光。境内有越皇坪太极洞、桂芳古桥两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新四军烈士墓、永乐桥两处市级文保点和杨圆合道士灵塔等6处文化历史遗存,桂芳的红毛双狮传承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人文底蕴十分深厚。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温州市藻溪就以“小鱼塘、小牧场、小茶园、小果园、小林场”的五小庭园经济享誉全国。藻溪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人文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度假产业,高山花生闻名遐迩、珍惜食用菌品质优良,久负盛名。“越皇坪缘世界”、“里凉亭垂钓中心”、“竹海休闲度假山庄”等一批休闲度假胜地使游人流连忘返。[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