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藻礁是由植物造礁,如红藻门的珊瑚藻绿藻门仙掌藻等,每年一层一层慢慢长,累积的速率很慢,约每十年才会增加一公分,其周而复始慢慢的沉积成礁体,可说是地球环境变迁所遗留下来的珍贵纪念物,其发育过程亦是台湾西部海岸变迁的证据。

在连绵沙质的台湾西海岸中,桃园一带确有多段海岸是砾石滩,一颗颗的石头提供了稳固的基质,配合适合的漂沙环境,让珊瑚藻可以附著生长,这也是为什么桃园海岸,可以见到大片藻礁生长的原因之一。[1]

藻礁,是由“无节珊瑚藻”在硬基质上形成的生物礁,无节珊瑚藻会形成由碳酸钙组成的骨架,经过长年的累积,构筑出多孔隙的礁石地形,并成为潮间带生物的栖息地。不过,与珊瑚礁不同,珊瑚藻对环境的耐受度比较强,能够生长在光线昏暗的深水地区、易受浪潮打击的潮间带区、盐度变化较大的泥沙岸以及浊度和营养盐浓度高的河口环境中,也因此发展出与珊瑚礁不同的生态体系。

此外,藻类造礁过程相当缓慢,可能20年还成长不到1公分,相比于珊瑚礁平均年成长1公分,藻礁更为稀有特别;长期研究藻礁的特生中心栖地生态组副研究员刘静榆曾表示,大面积的藻礁地形较为罕见,全台湾更是只有桃园的海岸是以藻礁地形为主,延伸北海岸的礁岩地形,已经有50%以上是珊瑚礁,到了东部海岸,则有90%以上是珊瑚礁地形。

而桃园独特的藻礁地形也孕育出独特的生态系,因为珊瑚藻的环境耐受性较强,能够忍受浊度与盐度较高的沙岸环境,使得桃园海岸形成沙岸、礁岩共构的地形,支撑沙岸生物与礁岸生物两大不同的生态系,因此生物的物种类群及多样性都与其他生态系不同。[2]


目录

认识藻礁

藻礁,从字面上的含义,是由藻类形成的礁岩或石块。简单来说,和社会大众较熟悉的珊瑚礁形成方式类似,藻礁是由生长在海洋或淡水湖泊的大型底栖藻类死亡后的钙化藻体遗骸,经过长时间与周遭表层无脊椎动物粘结或胶合加上矿化作用,所形成富含碳酸钙的生物礁体。然而,不是所有具钙化藻体的大型底栖藻类都可以形成藻礁。目前发现的藻礁主要组成藻种,大都是由红藻门的无节珊瑚藻(non-geniculate Coralline algae,例如台湾的桃园藻礁,或是绿藻门的仙掌藻(Halimeda spp.)死亡后的钙化藻体(例如大堡礁或加勒比海的环礁部份组成)。

壳状珊瑚藻在海洋沿岸生态系中扮演关键的角色,不仅是海洋中的初级生产者,亦为重要的造礁生物。另一方面,老化的藻体成为礁体结构的一部份,为许多海洋软体动物及大型海藻著苗重要栖地。在珊瑚藻中,钙化作用(calcification)常与光合作用一起发生。当海水中的钙离子通过细胞膜时,会促使氢离子与重碳酸氢根离子结合(Ca2+ + 2HCO3- → CaCO3 + H2O + CO2),而形成碳酸钙沉积物累积于细胞壁之间。同时,钙化作用中释出的二氧化碳则被使用于光合作用的固碳循环中。因此珊瑚藻的生长有降低海水酸化并维持健康海洋生态的功能,在海洋酸化的议题下受到广泛的注目与研究。壳状珊瑚藻在台湾北部海岸常成为较占优势的钙化生物,其层层向上生长的特性堆积成具多孔隙的礁体,经年累月后形成藻礁。壳状珊瑚红藻在海洋生态上亦具有保护栖地的重要功能,是因为活著的壳状珊瑚红藻在生长时会紧贴老化的钙化藻体,可以保护已形成的藻礁体,免受海浪侵蚀,因此壳状珊瑚藻的生长与维持海洋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生态功能息息相关。[3]

藻礁的重要性

“藻礁是海洋生物的育婴房”、“藻礁是重要的基因保存库”、“藻礁的多孔隙礁体有极佳的消波功能”、“藻礁生态系是绝佳的环境教育场域”、“桃园藻礁与珊瑚礁交错成长,是地质学、气候变迁上值得研究的好题材”、“27公里绵长的藻礁地形为举世少有,有世界自然遗产价值,未来极富观光产值。”…..

​藻礁是海洋生物的育婴房 藻礁地形多孔隙的环境同时是各种鱼虾蟹贝最佳的“海洋生物育婴房”,小鱼小虾长大游到附近海域,就成了丰富的渔场。这鱼场造就了桃园南永安、北竹围两个渔港。“永安渔港”是全台唯一客家渔港,过去就是因此而渔获丰硕,也创造了独特的海客文化。如此丰富而多样性的藻礁生态特色,诚然是最佳的环境教育场地;而洁净的海岸和丰饶的渔产更是吸引游客的亮点,让休闲产业得以蓬勃发展。

 
藻礁是海洋生物的育婴房照片来自


图片集锦

  • 藻礁夕阳
  • 延绵不绝的藻礁
  • 沙仑海岸砾石下方皆藻礁

蕴藏丰富生态的藻礁

  • 花身鸡鱼
  • 海葵
  • 珠螺


【台湾藻礁之分布现况】

 
台湾藻礁之分布照片来自

台北八里海岸及桃园内海

典型桃园县海岸的河口,在河川携带泥沙入海后,受到沿岸流由北往南输送的影响,在河口堆积成由东北-西南方向的沙嘴,沙嘴与河道出口即成一潟湖,早期此类潟湖可停泊船只,老街溪口的许厝港,即为许氏家族在此登陆垦殖的港口。桃园县海岸潮差最大可达4公尺,退潮时潟湖内水位低,涨潮时则是一片汪洋。

桃园县藻礁的分布地点从竹围渔港西侧之大鼎海岸、埔心溪口、新街溪口、老街溪口、富林溪口、大堀溪口、小饭坜溪口、新屋溪口到后湖溪口,都可以发现藻礁的踪迹。

大园乡竹围渔港西南侧之大鼎海岸及埔心溪口北岸可看到残存的藻礁块;大园乡新街溪口至老街溪口之间,低潮时可看到露出大片的藻礁,高度约50公分以下,部分藻礁被覆盖在卵石下,新街溪与老街溪夹带大园工业区污染物排入海中,有时海水会呈墨绿色,藻礁也呈灰黑色,目前并没有找到现生的珊瑚藻

总之,桃园北起大园乡竹围海岸,南迄观音乡大堀溪口,残存的藻礁于退潮时呈现不连续出露,但从2006年的调查后至今,仍几乎找不到现生的珊瑚藻,推测这种情形可能早在十至二十年即已发生。

观音溪至小饭坜溪口间有多项大型开发案,观塘工业区完全座落在现生的藻礁上,垂直海岸长短不一的突堤,在堤侧形成一处处积沙,无积沙处还可看到现生的珊瑚藻。      [  

台湾面积最大的藻礁

桃园小饭坜溪口南岸至新屋溪口北岸,就是所称的观音藻礁,这段与前述观塘工业区的藻礁原本是连续的,非常平坦,一望无际。因台电大潭电厂的进水及排水需要,在海岸筑了几道大型垂直堤防,将观音藻礁从中拦腰截断。从卫星影像来看,2006年的堤防较2003年的长度更是加长1倍,因此形成明显的突堤效应。突堤西南侧的海岸,沿著防风林的沙滩被淘走,使原本被覆在沙下的藻礁露出,因此面积略有增加,但新露出的区域并没有生长中的珊瑚藻,若沿著低潮线,就可以看到活生生的珊瑚藻。

新地质的命名发表—潮音石灰岩

老街溪口附近称之潮音海岸,高潮线以上是沙质滩地,以下是藻礁地形,但现在已不再生长珊瑚藻了,然而早期留下的藻礁地形,向外延伸至少500公尺,观音乡一带的藻礁海岸现况虽较佳,但“观音”在地质学上已被使用于其他地质的命名,因此将桃园段的藻礁海岸命名为“潮音石灰岩”。

台湾北海岸及东海岸的藻礁分布

台湾除了桃园县外,也有面积大小不一的藻礁分布,然而各地的基质及成因却不尽相同,且规模大多远小于桃园的藻礁。[4]


台湾北海岸及东海岸的藻礁分布

台湾除了桃园县外,也有面积大小不一的藻礁分布,然而各地的基质及成因却不尽相同,且规模大多远小于桃园的藻礁。

北海岸的生物礁总夹杂著硕大的安山岩,当大浪将安山岩松动并带走时就留下如陨石洞的大坑。如淡水镇下圭柔山溪外侧、新埔海岸、三芝乡的浅水湾、八连溪外侧海岸、石门乡的白沙湾东侧、麟山鼻渔港西侧、德茂海岸、富基渔港西侧等地皆有现生的珊瑚藻

东海岸虽可见多处生物礁地形,或有现生的珊瑚藻零星交杂生长,然而珊瑚藻累积速率比起那些生长快速的珊瑚慢很多,因此较不易形成如桃园海岸般,以造礁藻类为优势的地形。如隶属花莲的石梯坪、台东的杉原、屏东九棚等地,这些地区表面虽有长现生珊瑚藻,但内部仍为早期珊瑚碎屑,严格说来不算藻礁;而屏东旭海及风吹沙的礁体,珊瑚藻比例较高,才可称为藻礁。同样表面以现生珊瑚藻为主的情形,也可以在澎湖白沙岛海岸观察到,其实珊瑚藻是耐性极强的生物,因此在许多人工环境,如屏东后湾新作的块石海堤、东北角废弃的九孔养殖池等,都可以看见珊瑚藻附著生长,但要成礁,不但要累积数千年的光阴,还得看看整体环境是否符合前文所述的成礁条件。

综上所述,珊瑚藻在台湾许多海岸都可以零星发现,然而符合可以大面积生长的藻礁海岸,主要分布在北海岸富贵角以西延伸至桃园,然而北海岸的礁体组成中珊瑚与珊瑚藻约各占一半,只是目前造礁生物以珊瑚藻略占优势。[5]


【世界藻礁现况】

石灰藻广泛分布在海洋中,是极为重要的海洋植物,但全世界的海域中,以植物为主,而建造成大型之生物礁并不常见。曾有化石的报导,如柴达木盆地有古近纪-新近纪湖相叠层石与藻礁的沉积。

现生的藻礁可见于加勒比海、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小岛向海面,海浪强大带;也有分布于加拿大东部、英国、挪威之间的寒冷浅海域,或是出现在地中海、澳洲西部极度高盐分的潟湖内,多为极端地带,而且各具特色。以全世界现生藻礁而言,无论分布面积或累积厚度,都远低于珊瑚礁的量,而有些表面虽是现生珊瑚藻,但内部可能是早期珊瑚碎屑或其他物质组成。虽然目前研究对于珊瑚礁过渡至藻礁的环境变化不甚清楚,但我们仍可以从台湾海岸特性来看藻礁之形成,进而推测其分布范围。[6]

 
世界藻礁现况照片来自

藻礁与珊瑚礁的不同

珊瑚礁和藻礁都是生物造礁,最大的差别是在珊瑚礁是【动物】造礁,而藻礁是【植物】造礁。

提起珊瑚礁,一般人不陌生;问起小朋友,有的还会兴奋的加码告诉你“小丑鱼和海葵”的共生情趣。没错,珊瑚礁成长在水质清澈的海域,强烈日照导致旺盛的光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多孔隙环境是海中生物很好的栖息地,生态丰富异常,故有【海中热带雨林】之称;但相对于动物造礁的珊瑚礁,以植物造礁的【藻礁】,也属海岸多孔隙环境,同样是海洋“生物的育婴房”。他们在水质佳,水温高的地方抢不过动物造礁,却能在较恶劣的环境里自成一片和珊瑚礁媲美;而藻类造礁过程缓慢,以桃园海岸造礁主体的【无节珊瑚藻】为例,20年还成长不到1公分,她比之珊瑚礁平均年成长1公分,实在是更为稀有特别。[7]

  • 紫红色壳状珊瑚藻是桃园藻礁造礁主力
 
紫红色壳状珊瑚藻照片来自

桃园藻礁主要造礁藻种介绍

桃园藻礁是属于生物礁的一环,主要是以具碳酸钙的海洋动物(石珊瑚)和海洋红藻的无节珊瑚藻(俗称壳状珊瑚藻)和其它海洋生物经过数百年至数千年的堆积及矿化胶结而成的礁灰岩]。桃园藻礁海域的造礁藻类主要是由海洋性红藻门的珊瑚藻亚纲的无节珊瑚藻(俗称壳状珊瑚藻)所组成。目前在桃园三个主要藻礁海域(观新藻礁、大潭藻礁、白玉藻礁)发现有至少二十种以上的造礁藻种/壳状珊瑚藻(108-109年海保署藻礁生态系调查计画)。桃园藻礁主要由四个无节珊瑚藻属的造礁藻种组成,包括壳叶藻属(Crustaphytum L.-C.Liu & S.-M.Lin)、哈维石藻属(Harveylithon A.Rösler, Perfectti, V.Peña & J.C.Braga)、膨石藻属(Phymatolithon Foslie)、孢石藻属(Sporolithon Heydrich)为较常见的优势藻种。


视频

藻礁,你不知道的海岸红宝石 Algal reef, the hidden heritage of Taiwan | 林惠真 Hui-Chen Lin | TEDxDadun

大谈藻礁!已故导演齐柏林曾空拍记录 你是能决定

  1. 柴山多杯孔珊瑚 #藻礁生态系 #藻礁受损

【藻礁VS天然气】藻礁受难记|中油工作船刮伤礁体

参考资料

  1. 桃园海岸珊瑚藻礁地形,藻礁-桃园市政府
  2. 什么是藻礁?,藻礁-焦点事件
  3. 藻礁生态系,认识藻礁-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全球资讯网
  4. 台湾藻礁之分布现况,藻礁-珍爱桃园藻礁
  5. 台湾北海岸及东海岸的藻礁分布,藻礁分布-珍爱桃园藻礁
  6. 世界藻礁现况,藻礁-珍爱桃园藻礁
  7. 什么是藻礁​-藻礁与珊瑚礁的不同,藻礁-刘静榆博士“珍爱.台湾藻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