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蘭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蘭嶼
圖片來自台東觀光旅遊網

蘭嶼達悟語Irala),舊名紅頭嶼,因島上盛產蘭花而更名為蘭嶼。位於臺灣東南方外海上,行政區劃上為臺東縣蘭嶼鄉所管轄,四面環海,因其島上獨有的達悟族地土風俗與自然景點,遠近馳名。

名稱

蘭嶼最早的名稱為達悟語Ponso no Tao」,意思是「人之島」;現普遍採用「Irala」,意思是「海」。漢人最早以閩南語音譯紅頭嶼(另有一說為,由於島上西北角的山頭在夕陽映照下,就像一顆紅色的人頭,所以稱「紅頭嶼」),日治時期以後固定紅頭嶼之名。1947年因島上盛產蝴蝶蘭而改名。西方國家早年稱蘭嶼為「Botel Tobago」(譯為煙草島)。目前有些英文網站與電子地圖稱它為 「Koto island」(源自Kōtō,『紅頭』的日語(こうとうしょ)音)或是「Orchid Island」(意為蘭花之島,此即蘭嶼的意譯)。

另外阿美族人稱蘭嶼為Futud撒奇萊雅族人叫它做Butud卑南族人稱它做Butrulr,而布農族人則稱之為Pangkalkalan


歷史

1618(明萬曆46年) 張巒著「東西洋考」中稱蘭嶼為「紅頭嶼」

1722年 清廷御史黃叔璥及漢人第一次來蘭嶼,但因失敗未上岸

1877(清同治13年) 春佑縣周有基將紅頭嶼併入清帝版圖,隸屬春佑縣。

1895年 甲午戰爭失敗,滿清割讓台灣予日本(並未包括蘭嶼) 馬關條約簽訂後,日本政府禁止一般人進入蘭嶼內開發,並設立研究區。(維基百科資料) 1896(清光緒21年日明治23年) 中日簽定馬關條約,蘭嶼隨台、澎割讓予日本。日人將蘭嶼設為研究區供人類學 者研究,禁止外人移殖開發,成為日本人類學研究後花園。並改屬台東縣管轄。 學術研究起始(研究者文獻資料彙整) 1897(日明治30年) 日人鳥居龍藏第一次赴本島調查,在報告中稱島為YAMI。

1903(日明治36年) 美國帆船班傑明號事件。美船數人與雅美族因誤會而鬥爭,後日本派駐警三人駐蘭嶼,日人在蘭嶼設立駐在所,於紅頭社駐警察三名,此為國家體制機構進入蘭嶼之始。

1923-4(日大正12年) 日人在紅頭設立蕃童教育所,日本人在蘭嶼從事鰹魚製造。

1932(日昭和7年) 東清村設立蕃童教育所

1946(民國35年) 國民政府進駐台灣,劃為山地鄉,成立紅頭嶼鄉公所

1947(民國36年) 省政府以本島盛產蝴蝶蘭,更名為「蘭嶼鄉」。 國共內戰結束,蘭嶼正式接受中原漢化教育。

1950年 國民黨政府實施山地平地化政策

1958 國民政府退除役官兵,在蘭嶼成立10年管訓農場(管訓農場早期為國共內戰被俘虜之共軍教化所,後為台灣囚犯間監禁所)歷時21年。

1952(民國41年) 蘭嶼指揮部進入蘭嶼島內。

1960年 林務局全面變更林持續至1981年,面積廣達1300公頃

1961年 漢人與日本人在蘭嶼大量採取稀有動植物

1966~1980 省政府民政廳主辦,配合改善山胞生活改善計劃,共興建國宅566戶。

1967(民國56年) 撤除山地管制,蘭嶼正式對外開放。外資開始進入蘭嶼。

1968-9(民國57年) 「蘭嶼輪」始航。

1969(民國59年) 於椰油設立蘭嶼國中。台灣航空公司九人座的「空中巴士」航行於台東、蘭嶼之間,但無固定班次(直至1972年始有固定班次)。

1970(民國59年) 蘭嶼成立第一個觀光旅館「蘭嶼別館」

1971-4-15(民國60年) 開元港完工。小型機場開放民用。 1972年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成立「技術小組」,針對蘭嶼地區進行評估

1973(民國62年) 機場擴建。環島公路開通。1974-5-11(民國63年):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展開「蘭嶼計劃」(核廢場地點選設在蘭嶼) 【民國七十一年,為了處理台灣地區核能發電及醫學、學術研究、工業產生的核廢料,政府在蘭嶼興建低階核廢料貯存場, 當時選定此址表面上的理由是該地面積廣達一百公頃,周遭五公里沒人居住,但實際的原因是此地點位於海邊,方便日後將這些核廢棄物進行海拋,但沒想到民國八 ○年代,因為國際社會禁止海拋,此一構想只好落空。 00. 而可容納九萬八千餘桶核廢料的蘭嶼貯存場,原由原能會負責管理,民國七十九年,政府修改法令,將貯存場移交台電管理,原能會成為監督單位。】 1978年 政府以興建魚罐頭工廠為名義,在蘭嶼興建核能廢料貯存場

1980(民國69年) 台東縣政府下令,嚴禁盜採蘭嶼動、植物,並函請有關單位防止攜帶出境,包括:珠光鳳蝶、椰子蟹、羅漢松、毛柿、象牙木、蝴蝶蘭等。開始興建火力發電廠及簡易自來水設備。

蘭嶼獨木舟圖片來自flickr

1982.5.17 蘭嶼核廢料貯存場建照完成並啟用。蘭嶼接收了第一批10008桶核廢料。 1985(民國74年) 國建會中提議:建議在蘭嶼成立國家公園,通過大會估成向政府建議案。 1987年 雅美人在蘭嶼機場抗議台電收買蘭嶼鄉代、鄉代赴日觀光,蘭與反核廢運動拉開序幕 1988年 *2月17雅美人發起第一場歷史性的示威「220反核廢驅逐惡靈」運動

  • 4月旅台青年智台電前抗議

1989年 蘭嶼舉行第二次「220反核廢驅逐惡靈」運動

1990年 台電接收蘭嶼核廢料貯存場之經營

1991年 蘭嶼核廢料貯廠發生輻射外洩事件 1993(民國82年) 4/24「與雅美人共舞」活動∼國家公園與原住民權益公聽會在立法院舉行,雅美人身穿傳統戰服,長老以母語嚴厲抨擊內政部在規劃國家公園未尊重雅美人的意願。刪除蘭嶼核廢場經費。 1994年 *9/5「蘭嶼雅美族海砂屋自救會」到台灣本島抗議並召開記者會,要求行政院解決 蘭嶼海砂屋問題。公布「台灣省解構工程技師公會」鑑定蘭嶼國宅的完整報告。

  • 9/7海砂屋自救會27位代表制省議會陳情。
  • 貯放在蘭嶼的核廢料有4千多桶發生鏽蝕,安全亮起紅燈。

1995 *6/1一人一石填港、阻止台電核廢船上岸。

  • 6/1台灣本島有達悟青年在國民黨中央黨部發起「反核廢驅惡靈」靜坐活動
  • 6/16由達悟民族議會、蘭嶼旅台青年、水晶唱片等單位發起義演(反核廢救蘭嶼)
  • 6/19~36名身穿傳統戰袍的達悟人在立法院萬召開記者會(重申趕走核廢料的決心,如果台灣政府不尊重雅美族人的生存權,她們將用雅美族的傳統方式以男人的方式,和政府周旋到底)
  • 6/20近200名達悟族人與台電展開談判(要求政府停止增建六窕壕溝,立即訂定遷出時間表)
  • 6/21蘭嶼雅美族人上午十時至監察院遞送請願書(要求彈劾台電違法人員)

達悟族發起正名運動

  • 7月達悟民族議會代表首度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原住民工作組織會議中,指控中華民國政府和費滅族政策違反人權
  • 8月不滿台電計畫在蘭嶼增壕溝,達悟族到台電抗議

8/2蘭嶼民族議會和蘭嶼旅台同鄉會召開記者會發表聲明(邀糗台電履行民國91年核廢料完全撤出蘭嶼的承諾,否則將在8/5實施第一波捍衛家園的具體行動)

10/5由蘭嶼同鄉會、富邦基金會、導航基金會、國華航空、水晶唱片等共同發起「我們的房子倒了~與蘭嶼重建家園」募款記者會。

6/1~1.訴求要求填平核廢料卸貨港口,並不要再將核廢料運往蘭嶼;2.要求台電後端營運處長林明雄對於是否要在貯存場增建豪溝及在民國91年將核廢遷離蘭嶼予以肯定答案。

1995-2000 台灣省政府進行雅美族原住民住宅「整」「興」「建」五年計畫,每戶45萬整建房子,並補助554戶。

1996年 *台電承諾在91年將核廢料遷出蘭嶼

  • 監察院完成報告指出,「有關蘭嶼貯存場遷移—-台電目前按計畫進行,可於91年底完成,屆時如果為能履行承諾再追究責任」
  • 4/27 清晨蘭嶼鄉長村長及反核人士等100餘名到龍門碼頭抗議台電核廢料由核二廠工明碼頭啟程,債韻168桶核廢料到蘭嶼
  • 4/29台電核廢料「電光一號」遭蘭嶼鄉民堵港抗爭停智蘭嶼海面4天後,被迫駛離蘭嶼返航基隆光明碼頭。
  • 7/24原子能委員會要求台電必須將蘭嶼貯存場剩餘440桶貯存空間柳作鏽蝕廢料桶檢整空間,度得再從台灣本島運核廢料前往貯放。

行政院原民會掛牌成立 原住眠教育法草案完成

1997年 台東縣環保局檢驗蘭嶼核廢料貯存場發現壕溝輻射劑量異常

1999年 陳水扁總童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身分到蘭嶼,提出與原住民新夥伴關係政見,並答應將核廢料遷出蘭嶼。

2001(民國90年) *蘭嶼核廢料貯存場廢水處理不當,監察院通過對原能會及台電的糾正

  • 蘭嶼核廢場回饋金二億二千萬八月匯入蘭嶼鄉公所。

2001年 4/1高金素梅像林義夫質詢蘭嶼核廢遷移問題 4/7蘭嶼達悟學童謝文龍向總統陳情希望核廢料遷出蘭嶼

4/9行政院長游錫?為台電無法在年底將核廢料遷出蘭嶼像達悟族人道歉

2002年 *5/1達悟族發起全島罷工罷課反核廢運動

  • 5/4經濟部長林義夫到蘭嶼當面嶼達悟族溝通,並與蘭嶼凡和自救會達成六項協議包括:

一、經濟部長林義夫代表政府對於未能儘速完成最終處置方案,對蘭嶼達悟族及居民知自然主權、環境權、生存權、人權及永續發展不夠尊重公開道歉 二、立法保障達悟族在蘭嶼之自然主權及生存權 三、行政院成立遷廠推動委員會,委員會應於一個月內籌組完成,邀請反核自救會代表、公正環保人士、學者專家、經濟部代表、原能會、原民會達悟代表、台電公司及立法院原住民問政會組成,及早制定遷場時間、場址及檢整、檢測工作推動 四、一個月內成立蘭嶼社區總體營造委員會。關心當地健康、衣食住行等生活條件及教育文化環境的改善。並在貯存場遷場後確實清除一切輻射汙染物,恢復場區原有自然景觀。 五、政府如未履行協議內容,後果將由政府負責。 六、協議內容列入立法院國會記錄。

  • 12/24,《中國時報》頭版二條新聞,行政院公告:核能廢料終極處理場址排除蘭嶼。
  • 12/31是台電核廢料貯存場租用蘭嶼山地保留地租約到期的日子(山地保留地使用規定之中沒有任何條款准許用於儲置放射性有毒廢棄物),代表蘭嶼鄉達悟族的蘭嶼鄉公所,經過艱苦的鬥爭,堅決作出“不續租”決議,至今沒有改變。曾經有過循法律途徑,控告台電與相關政府機關的倡議,但達悟族當代自救運動 的內、外部形勢嚴峻暗潮洶湧,至今未能展開行動。

2007 蘭嶼反核廢運動邁入第20年[1]

2012年8月,天秤颱風有二度經過台灣東南海域,對綠島、蘭嶼造成嚴重災情。以蘭嶼災情而言,由於水電中斷,加上島上唯一超市、加油站全被掃平而消失,出現無法供油、缺糧、通信中斷等災情,並還有消防隊因為被土石擋道,無法出動救援車輛前往救災,信用部與雜貨店也都有毀損。在蘭嶼的海陸交通方面:開元港積滿殘骸,港內漁船毀損或被漂流到港外海域,甚至於有漁船被海浪給沖上岸;環島公路全佈滿巨岩礁石擋道,還有路基掏空、坍方等路阻狀況;蘭嶼航空站的跑道全被漂流木、礁石擋道,還有部分路基有被掏空的現象,使得航空站得關閉進行清理與搶修,造成二天無法正常營運。

地理

蘭嶼位於東經121.3度緯度22度。離台東南方四九海浬(90.8公里)西距台灣本島最南端的鵝鑾鼻僅四一海浬(76公里),北方與綠島隔海距離四十海浬(74.1公里)、南臨巴士海峽與菲律賓巴丹島遙遙相望,東為一望無際太平洋。島嶼呈掌腕由東南向東北,面積滿潮時45.74公里,周圍全長38.45公里,環島全長為36.5公里,僅次於澎湖島,而成為台灣第二大島,另在本島東南方三海浬(5.5公里)處,有一小島稱為小蘭嶼,面積為1.6平方公里,環島全長4.3公里,海岸多為懸崖,且島上缺乏水源及耕地,故至今無人居住。[2]

蘭嶼為火山島地形,全島多為陡峭山地,僅海岸邊有小面積的平地。島上至高點位於中央偏西北處的紅頭山,海拔約548公尺,高峻多變的山勢為茂密的雨林植被覆蓋,形成具有原始熱帶島嶼的地形景觀。蘭嶼島河流不長且水量小,成放射狀水系。向西南流有椰油溪、漁人溪、紅頭溪;向北流有朗島溪;向東與東北流有東清溪、野銀溪。溪床礫石磊磊,常成伏流。 由於蘭嶼位於黑潮北流的通道上,四周珊瑚礁環繞,東岸與北岸之隆起珊瑚礁分佈頗寬。沿岸除珊瑚礁外,還有許多不連續沙濱或礫濱,如東清灣與八代灣。蘭嶼地形受到火山、風化、侵蝕和潮汐作用,海岸岩石多呈峭壁或海蝕洞穴,情人洞、五孔洞等都是島上著名的景點。[3]

蘭嶼的地質以角閃石安山岩質熔岩及玄武岩質的集塊岩為主。

受到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蘭嶼正以每年八公分的速度旋轉、移向台東,約120萬年後就會在台東縣台東市位置連接,成為海岸山脈的一部份。

氣候

氣候形勢蘭嶼位於亞熱帶地區,具有高溫多濕,屬海洋性氣候之特性,年平均最高溫度為攝氏24.8度,最低溫度為攝氏21度 ,全年降雨量平均2900公厘(2000~2006年),故蘭嶼雨量充沛,無旱季可言。蘭嶼又位於東南亞海洋低氣壓與東北亞大陸氣流交會點上,每年7~11月為颱風季節常受暴風雨之侵襲,致使島上房屋、公共設施及農作物常遭侵襲,可見蘭嶼地區性氣候嚴苛地限制了島上的交通、土地利用甚至於也限制了聚居及建築形態。

族群與人口

根據考古與語言學的理論,認為南島語族的擴散是由臺灣經蘭嶼、巴丹島,到達菲律賓,再由東南亞島嶼遷往大洋洲達悟族(雅美族)人雖然在語言與文化上與巴丹島人相似,但在遺傳上,達悟族人卻更相近於臺灣原住民[4]

現島上除少數公教人員及平地人外,居民大多數為雅美族原住民,過去由於自然因素及高死亡率,人口增加甚為緩慢,但自政府自民國五十五年起實施社會福利措施後,以期能全面改善原住民生活,因此人口成長率亦趨於快速。但又因接觸外界瀕繁,相對於人口外流趨勢而言,本鄉人口成長相對銳減,亦使年齡組成趨於高齡化。本鄉除少數公教人員及平地人外,居民大多數為雅美族。約有5157人,達悟族人約4303人。(2018.12)

生物與生態環境

蘭嶼的動物資源包含了台灣及菲律賓兩大生態體系,但又較偏向後者;而海島的隔離環境,又孕育出特有(亞)種,因此呈現與台灣截然不同的鳥類資源。再加上擁有森林、水田、野溪、草地及海岸等多樣複雜的棲地,所以鳥類種類豐富,超過1百種的紀錄。尤其一些台灣不易見到、或特有亞種的鳥類,如黑綬帶、蘭嶼角鴞等,每年皆吸引無數愛鳥人士。

交通

海運

(一)搭乘高速客輪僅有兩處出發地點: 1.台東富岡漁港(綠島之星號高速客輪 253人座、恆星號高速客輪 154人座)→蘭嶼開元港 2.屏東恆春後壁湖漁港(綠島之星3號高速客輪 320人座、金星3號高速客輪 302人座)→蘭嶼開元港 蘭嶼每年三月中旬至十月中旬為旺季,其餘東北季風強盛的冬天為淡季。旺季每日均有上午與下午兩航次定期船班,分別從台東富岡與墾丁後壁湖出發往返蘭嶼。淡季墾丁後壁湖航班不行駛,台東富岡航班每週兩天早上下午來回一航次。而自從2013年冬季起,蘭嶼鄉公所補助台東富岡漁港航班於淡季亦固定行駛,自此全年均有固定船班行駛於台東蘭嶼間,唯因天候或颱風等因素,每日開航狀況仍以船公司訊息為主。連假期間如元旦、春節等,視情況加開班次。目前共有兩家船公司營運蘭嶼航線。[5]

不定期的渡輪海運航線分別往來墾丁臺東綠島,多為旅行團包船並開放餘票供一般民眾搭乘,預訂乘客滿80人即開船。[6]

(二)巨龍航運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之「巨龍」貨輪、「龍春」貨輪,每週定期行駛兩次(同船經營每週台東-綠島、台東-蘭嶼各往返兩次)及新發航運所有之「大發壹號」貨輪,每週不定期行駛,主要承攬貨物與車輛運送。

空運

目前僅蘭嶼機場臺東機場間設有每日定期航線。4月至10月每週一、五、六、日,台東-蘭嶼每日往返計16班,每週二、三、四,台東-蘭嶼每日往返計14班。11月至3月台東-蘭嶼每日往返12航班。營運者為德安航空,使用19人座DHC-6型飛機。[7]蘭嶼機場的起降標準是能見度5000公尺或雲幂高1500呎。座位少,班次亦少,旺季時班班客滿,不易買到機票。

公路

蘭嶼鄉公所經營之大型客車,每日行駛島內兩班次。絕大部分登島旅客以租用島上汽機車或腳踏車為主,亦常見旅客自行攜帶腳踏車搭船前往。

旅遊景點

  • 大天池
  • 小天池
  • 八代灣
  • 東清灣
  • 饅頭岩
  • 紅頭岩
  • 軍艦岩
  • 鱷魚岩
  • 五孔洞
  • 氣象站
  • 青青草原
  • 東清祕境
  • 野銀舊部落
  • 位於野銀部落海岸未命名的冷泉[8]
  • 紅頭溪瀑布(一層瀑布、兩層瀑布、三層瀑布)

參考文獻

  1. 蘭嶼近代歷史沿革,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2009
  2. 蘭嶼,蘭嶼地圖,
  3. 認識蘭嶼,台東縣蘭嶼鄉公所
  4. 雅美族啟示錄,自由時報,2011-2-28
  5. [1]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1-05-19.龍鴻航業股份有限公司官網
  6. 船期及線上預訂船票詳見飛魚船票網
  7. 航期及訂票詳見德安航空
  8. 美麗生命力 動員自救 重建西岸廢墟